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妈妈老是说:她有三个儿子。一看我纳闷,就对我解释说:我认真、懂事时是"大儿子";生气、跳脚时是"二儿子";可爱、天真时是"小儿子"。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妈妈变成了魔法师——随着我在三个儿子的角色变化,妈妈也会在一瞬间变出不同的脸。  相似文献   

2.
儿子开始上小学时,一本赏识教育方面的书正在家长中流行。我仔细读过这本书,也很欣赏那位家长的做法,况且我的确为自己聪颖早慧的儿子感到自豪。所以"儿子,你是最好的"简直成了我那时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3.
八岁的外甥暑假里来我家小住。开始儿子同他格外亲热,没成想刚过一晚上,他俩之间竟爆发了一场"战争",两人为抢夺一个变形金刚而面红耳赤、拳脚相加。我本来不想参与,准备让年龄相仿的他俩自行解决,没料到"战争"不断升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只有靠我这个"和平大使"来出面调解了。  相似文献   

4.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从一年级起,老师对他的评语就是:"该生比较懂礼貌"。换言之,儿子的礼貌行为只处在"初级阶段",离"很懂礼貌"还有一段漫长的差距。其实,我平时教了他不少有关礼貌方面的常识,可就是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提高儿子的礼貌程度,一直让我感到很困惑。正巧,那年暑期,我应邀赴连云港参加一次笔会,为了让儿子也去见见世面,我决定携儿子同行。儿子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顾颜花 《教育文汇》2011,(12):45-46
"妈妈,上初中我不想当第一。"这是儿子在六年级即将毕业时对我说的一句话。儿子这句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儿子一向争强好胜,很少低头认输,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当儿子慢慢地告诉我为什么时,我认可并支持了儿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放学后,儿子从书包里拿出一叠小纸条。每张纸条上都写着一位同学的名字。儿子对我说:"妈妈,这是我今天收到的订书合同。"我找出U盘,拉着儿子说:"走,去打印。咱们可不能辜负这群可爱的同学。"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我想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我和儿子间的一件事。希望不要像我一样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儿子上小学六年级,身体壮实,虎头虎脑,刚过完十二周岁的他,个子却已经超过了我。我喜欢和他没大没小地打闹,他带给我们一家无穷的快乐,可我却在儿子的一次考试后深深地伤害了他。那天中午,我和妻刚做好饭儿子从门外蹦了回来:"数学考我们班第二!""考了多少分,那么高兴?"我截住儿子问。"88分。"儿子说。"88分还那么高兴,我听一个老师说,人家别的班90多分的多着呢!"  相似文献   

8.
淇凇 《家长》2013,(5):10-12
老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一直以为这是鞭策孩子努力学习的金玉良言,没想到,这句话也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因为平时对孩子不够尊重,我尝到了儿子对我的加倍"回报"。  相似文献   

9.
霹雳笑话堂     
《红领巾》2014,(9):33-33
遗传学一天,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拿回成绩单,竟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儿子委屈地说:"爸爸,看来是我太笨了。"爸爸摇摇头,说:"怎么可能!我和你妈读书时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按照遗传学原理,你不应该是这样的。"儿子听了这番话,心情很复杂,低声问:"爸爸,你不会是在暗示我不是你们的亲生儿子吧?"  相似文献   

10.
朱姜 《家长》2011,(5):26-27
诚实守信的美德对于一个人的品质塑造是何等重要啊,我却经常借口工作忙,用各种理由不履行自己的承诺,当了儿子的"反面教员"。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到家长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刚送走我的父亲,儿子便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不要把钱给爷爷,我们自己都没得用了。’看到儿子那认真的样子,我的心凉了半截,这就是我将来老有所靠的儿子吗?"  相似文献   

12.
唐效伟 《家长》2012,(4):9-10
"妈妈,××影响我的学习,您和老师说说,给我调个座位。" "妈妈,明天班里大扫除,您来帮帮我吧。" "妈妈,我上课外辅导班的笔记没记全,您记了吗?" …… 儿子虽然已经上初中了,可他应对问题的能力还不如小学生,经常让我出面解决。可仔细想想,这又怎么能全怪儿子呢,都是我这个当妈的"陪"出来的祸啊! 我人到中年才有了儿子,自然对他百依百顺。我原本在工厂工作,自从儿子上学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督促他的学习,我便辞职在家,做起了“全职保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上,我正在给学生讲解《背影》这一篇文章,当我讲到父亲跨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时候,我说:"从这一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浓浓的爱。"突然,我听到一声小声的嘀咕:  相似文献   

14.
金慧颖 《学子》2012,(12):96-96
有一天,看到儿子在抄错题,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当看到儿子如何抄错题时,感到非常愤怒,儿子纯粹是为了抄而抄,甚至连试卷上的人像、身份证图案和火车头都抄上去了,这是数学试卷,有这样的抄法吗?我让他不要抄,他一定要抄,说是老师说的,他必须要抄。我责备道:"你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儿子说:“我就没有思想,老师布置的就是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楠杨 《家长》2011,(10):27-28
忆起往事,我感到很惭愧,我的爱心"打折"的同时,也让儿子"近墨者黑"了。转眼间,儿子升入小学高年级了。为了培养儿子的爱心,让他在享受我们为他营造的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同时,使他懂得关爱别人,我特意在他开学前,带他去北京"太阳村"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去之前,我和儿子商量,带一些东西给那里的孩子们。我的目的除了让儿子奉献自己的爱心,还要让他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让他明白他拥有的一切不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6.
一篇报道上说过这样一则故事:"爸爸,你怎么有那么多故事呀?"儿子说。"书上看的呀!"爸爸回答说。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为了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从小热爱读书,每天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我都会给儿子讲一两个小故事,久而久之,儿子便发出了上面的疑问。后来,我给儿子看我儿时看过的小人书,我给他买了《四季的童话》等儿童书籍,渐渐的,由我给他讲故事,变成他给我讲故事了。每次我都认真听,并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儿子稍大一点,我就给他推荐中外名著的简缩版,就这样,故事激发了儿子阅读的兴趣,儿子的阅读量大增,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陈峰 《宁夏教育》2011,(5):76-76
这是一个"教育神话",52岁的卡尔·威特生下了近乎痴呆的儿子,而这样的儿子却最终成为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9岁考上大学,14岁成为哲学博士,16岁被聘为法学教授,23岁成为但丁研究领域的权威。这个神话的创造者,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卡尔·威特将儿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做法、感受、思考写进一本书里。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很多读者可能要带着猎奇和怀疑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因为"造星"时代神童的陨落已经让我们痛定思痛。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这是一本极其理性的书,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独门绝技,  相似文献   

18.
儿子读一年级才三个月。一天中午,班主任老师来电话,说他语文只考了68分,还说全班只有几个这样差的。我笑着说:"不急,不急……"话还没说完,就被她打断了:"你不急,那我更不急!"一句话把我逼到了死角。接着,为了让老师能够接纳我的儿子,我诚恳地说:“我会对我的儿子加强辅导的,也请老师多发现他的闪光点,多鼓励鼓励他。”  相似文献   

19.
马长军 《成才之路》2011,(23):11-I0006
自称"一个对儿子束手无策的‘70后’父亲"投书媒体,讲了他和"90后"儿子的冲突,发出抱怨,"现在的独生子女面对的诱惑太多,社会给他们的东西太多,却恰恰没有给他们自然的、阳刚的培养"。认为"儿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任何责任感",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一直策划着如何让他吃苦"。  相似文献   

20.
祺卓 《家长》2011,(4):20-21
我用温和的方式"动之以情",解除了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的误会,这才成功地扭转了局势,使儿子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