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的途径很多,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一、各科教学中,德育应放在首位 一谈到德育,人们总是想到学生会、团委、班委,最多加上思想政治课。其实,德育最广阔的天地是各学科教学。各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现行语文教学大纲,目的和要求之一就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这表明语文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教师要把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结合与统一,这是语文学科的  相似文献   

2.
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德育放到首位,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努力使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我校在实施德育大纲中,把教育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文道一体,教书育人,保证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德育途径。一、通过调查模底,统一思想认识在实施中学德育大纲中,首先对各科教  相似文献   

4.
<正>《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责无旁贷。一、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得到孩子的爱,他才能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化学实验课在整个化学课程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利用学生化学实验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等德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赫尔巴特强调教学与教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言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主张“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此处“教育”就是“德育”)。中学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7.
学科的德育功能,是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各科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决定的。《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就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结合我校五年的教育实践,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提高学科德育功能的意识 在各科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关系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根本问题。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增强育人自觉性,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学习《中学德育大纲》,认识进行学科德育的必要性。 在学习中各科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加深了对德育大纲的理解,所谓“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指各科教学在时间上占的比例最大。按原来的教学计划,中学每周36节课,政治、校班会共4节,仅占周总授课数的九分之一,其他各科教学占九分之八。从教师的人数看,初中每班至少有10名任课教师,而班主任、政治教师共两人,占20%。从时间和人数  相似文献   

8.
学校中进行德育的途径很多,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如果在各科教学中放弃德育教育,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而学科德育教育的特点是"渗透",我们必须结合各科教学工作的特点与实际,研究各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规律。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误区     
误区一:德育是政治课、班会课的专利长期以来,由于德育渗透的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就误以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事,与其他科任老师关系不大,甚至认为与专业课贴不上边。于是出现了科任老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德育基本渗透的现象《。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可见,德育工作不是班…  相似文献   

11.
《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的训练,而且在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能力的同时,也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既学好了英语,也在品德上受到好的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12.
谈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强烈的德育意识,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3.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语文教学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自觉有效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集体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是深化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但令人遗憾的是,英语教学中有一种抛开思想教育,单纯进行语言教学的倾向,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就这一问题,笔者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这是因为: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教学,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任务;是教育方针决定的;是德育大纲和教学大纲的共同要求。《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明确规定: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离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中学数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数学的重大发展都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例如:在人们打破了把自然界的各种客观事物看成是孤…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师范学校的崇高职责就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合格的小学教师。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怎样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育人的整体效果呢?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围绕这个课题,探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探讨的目标在实施德育的诸途径中,各科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下面就中学化学中德育教育方法谈一点认识。 1.精心组织。在化学教学内容中,丰富的德育内涵在各章节中都有从容舒展的广阔天地。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精心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聚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师范学校的崇高职责就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合格的小学教师。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怎样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围绕教书育人这个课题,探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探讨的目标在实施德育的诸途径中,各科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学  相似文献   

19.
1.我国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五育中德育居首.中学各科教学都有德育要求,历史课一向被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倍受重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历史学科是陶冶道德品性的重要手段.美国教育家杜咸认为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学历史课教学的目标是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之外,道德情操教育就是历史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历史教学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现行高中教学计划,除政治课以外的各科教学每周总课时为31节,政治课、班会、团队活动等为5节,其比例为86%:14%。由此可见,学科教学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丢了大头。从中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政治课教学,积极开展诸项有益的政治活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所以,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应该是政治课、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以及各科教学这两种形式。人们往往称前者为德育的显性形态,后者为德育的隐性形态(或渗透形态)。大家知道,在教学过程中,纯知识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教学的教育性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所认识的一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