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08,(11):4-4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印度尼西亚通讯和信息部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新闻部长会议”10月13日至1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化新闻领域交流,促进中国-东盟合作”。  相似文献   

2.
资讯速递     
中国-东盟新闻部长会议在南宁召开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印度尼西亚通讯和信息部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新闻部长会议10月13日至1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化新闻领域交流,促进中国-东盟合作。  相似文献   

3.
首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于2006年4月10日开始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活动将持续到今年10月31日。这是本刊记者从4月 24日举办的该项赛事新闻发布会上获知的消息。本次大赛主题为“城市与人·和谐与发展”,各国参赛选手将以雕塑、书画和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艺术形式展示中国与东盟各国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22日,第五届中国-东盟青年营在广西南宁隆重开幕,来自东盟十国的100名青年代表和东盟秘书处1名观察员来华参加青年活动。本届青年营活动以“东盟青年了解中国”为主题,历时7天。  相似文献   

5.
荣轩 《生态文化》2011,(5):37-37
10月22日,由国家林业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东盟城市森林论坛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东盟共同推动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在论坛开幕式上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南宁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6.
越南是东盟重要成员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东盟国家,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中越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总体不断向前。政治上,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发展道路相近、前途命运相关,互为重要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经济上,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一致同意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越南“两廊一圈”构想对接;文化上,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越南世代受汉文化浸润和影响;历史上,双方具有难以割舍的、根深蒂固的历史联系,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起“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地缘上,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深化中越友好符合两国利益。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是“一带一路”东盟地区的关键一环。印尼民间故事蕴含着印尼丰富的历史文化,可以真实地反映印尼的社会现状和印尼民众的生活状况。该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印尼民间故事在中国传播的认识和看法,分析结果显示,印尼民间故事在中国的传播存在传播渠道单一、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建议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渠道、举行线下文化活动等改善传播情况。印尼民间故事的汉译和传播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印度尼西亚,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与印尼的文化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非关系的历史背景“中非接触”最早可追溯到1415年,当时中国的海军上将郑和造访了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Waldron,2009,p.vi)。非洲与中国的正式关系始于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届亚非会议,该会议旨在促进经济和文化合作(LePere&Shelton2007:69)。  相似文献   

9.
正1967年8月,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十个国家发表《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和"ASEAN")正式成立,确保了东南亚地区的长期稳定,因此也被认为是第三世界中最为成功的地区国际组织。~((1))进入21世纪后,区域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东盟在国际政治舞台中亦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的规模日益庞大,这对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该文从来华东盟留学生的教育情况和生活现状出发,结合跨文化适应理论,阐述来华东盟留学生在社会文化、心理和学术适应方面的障碍表现。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推进汉语与专业教学改革、加强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使用新媒体促进双方沟通、开展多层面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大数据提供精准帮扶、提升管理队伍国际视野与服务水平六大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教学人员提供帮助,对来华东盟留学生解决跨文化适应障碍问题、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纳米比亚大学第八届文化节“东方之夜”晚会于1998年9月2日在其校园礼堂举办,今年文化节的主题是“差异”,主办者欲通过这次活动增加纳米比亚大学生及纳米比亚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并为学校筹集资金。晚会由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驻纳使馆协助举办。  相似文献   

12.
高俊刚 《职业圈》2012,(28):80-80
在中国,能感受到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很少,像海尔这样一直能“言行合一”、且“真诚服务到现在”的企业很少,因为这需要日复一日的制度践行才能积淀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形象也随之发生转变。东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外循环"中的位置日益重要,进一步提升在东盟的中国经济形象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明确目前中国在东盟的经济形象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优势,以及在新形势下的目标定位,对中国经济形象进行"提质升级",加强中国经济形象在东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万江心 《职业圈》2013,(22):38-40
企业文化理论诞生30多年,传入我国也有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企业文化从学界的“研究热”传导到企业的“学习热”“实践热”,现在又传导到有关部门的“监管热”,应该说,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于淼 《对外大传播》2006,(10):16-19
2006年9月6日,《对外大传播》参加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主题为“介绍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十五周年双边经贸情况及第三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等方面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华清主持,共有来自国内外的七十余名记者参加。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陈正荣介绍了情况并答记者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王吉万 《职业圈》2014,(4):53-53
从春节前持续到现在,“招工难”—直是媒体的热议词。“招工难”应该早就不是新闻。离我们远去的金融危机已让中国很多企业尝到了招工的“难”滋味,但马年春节过后,同样的“阵痛”再次来袭,世界经济格局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深层的变化,已让“阵痛”慢慢变成“长痛”。  相似文献   

17.
海归的孩子     
现在流行“海归”——从国外回到中国去工作创业,就像十几年前流行“洋插队”——从中国到国外读书学习打拼。说起来艾德的爸爸妈妈是属于走在时髦前面的人,当年在大规模出国潮之前就出来了——到美国留学,后来在大规模海归之前又回去了——回北京开公司。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3,(6):9-11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3年2月24—25日在广西桂林联合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层论坛”。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东盟各国谈判高官、国内著名东南亚问题专家和兄弟省市共200多位代表,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对我国和东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给地方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层论坛”为契机,在国内外打造强有力的宣传声势,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论坛举办前后,组织了国内外新闻媒体对论坛和广西的区位优势、建设成就等进行了全面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对论坛和对广西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世界出版社是中央一级出版社,隶属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以下简称外文局)领导。同外文局所属的其他出版社、杂志社一样,新世界出版社从创办到现在,一直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出版各种对外介绍中国情况的外文图书,通过各种发行渠道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广西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不仅仅是简单的区域性国际传播,其担负着面向东盟说明中国、展示国家形象的重任。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黄金10年",广西电视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提升在东盟各国的落地覆盖率,同时加强媒体合作和文化交流,把同在这一区域的东盟国家媒体不断联合起来,形成了长效的媒体互动模式,搭建起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媒体平台。一系列对外传播的探索与尝试,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