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数字艺术盗版传播、假冒伪劣数字艺术产品无限制传播、数字艺术泛娱乐化传播等一系列失范问题,给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使数字艺术传播更好地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构建合乎德性的数字艺术传播新秩序势在必行。数字艺术传播德性构建原则1.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强调要有全局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时代,艺术的创作形态和传播方式已然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艺术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其内涵的丰富性与载体的多样性深刻改变着艺术审美的方式与艺术传播的途径。新媒体艺术、游戏艺术、VR电影等运用全新技术而生产的艺术形态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同时,艺术媒介与艺术传播媒介正在融合,使得艺术欣赏从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从真实空间转向数码界面,让艺术欣赏的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艺术传播的速率显著提高。技术的变革对艺术传播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当艺术媒介和艺术传播媒介逐渐融合时,艺术自身的媒介化如何影响着受众欣赏艺术的方式,艺术的媒介化对艺术传播而言究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还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由王方所著的《数字时代的艺术媒介化》一书,梳理艺术发展脉络的同时对数字时代艺术传播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全面思考,站在理论的高度拥抱科技给艺术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郭颖 《新闻知识》2013,(3):36-37,91
有艺术形象的信息会更容易让受众理解,便于受众记忆。要扩大广告的艺术表现对受众的影响力,就要使广告的表现艺术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唤起受众的潜意识需求,满足受众的个性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从而使品牌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刘悦 《中国广播》2008,(12):44-46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是通过对人的听觉刺激,让受众进行艺术体验的审美过程。一部优秀的听觉艺术作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和节奏鲜明的故事结构,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声音是有效的塑造形象的手段,我们把声音分为四大类,音乐、人物对白、生活中的自然背景音和无声的声音四种,与听众达成共鸣,让听众深刻了解剧情、让人物与听众进行心灵碰撞。  相似文献   

5.
网络游戏所提供的自由情感是其他数字艺术类型不可比拟的。匿名德性、互动德性和智能德性三者有机配合,①构成了网络游戏的特殊美学机制。然而,同样是这三种德性机制,也很容易导致参与者上瘾,甚至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阐明网络游戏的致瘾机制,进而探讨相应的防控策略。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性及成瘾规律分析网络游戏的德性机制本身是一把"双刃剑",适度参与会愉悦身心,健全情感,缓解内心焦虑。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中声音艺术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从声音的语言、音响、音乐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声音艺术对互动装置的体验影响有很多方面,它可以让艺术的表现更加丰满,让受众增加艺术作品的参与感并最终通过艺术反哺于生活,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播评书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听众喜爱。在受众被多种媒体分流的情况下,我们须用心办好评书节目,不断扩大评书宣传这块阵地,让这一古老的艺术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7):25-32
本文以新闻学研究的"情感转向"为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学者们已经在情感介入新闻生产、新闻文本和受众参与等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闻生产层面,情感始终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之中发挥作用,它作为核心要素形塑着新闻叙事与呈现的策略;但是,冷峻独立的客观性理念始终要求新闻记者隐匿新闻生产中的情感劳动。在新闻文本层面,即使传统的严肃新闻也必然受到情感的影响。在受众参与层面,倘若新闻内容与受众自身密切相关,受众会更易被唤醒情感并采取行动。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可供性显著地提升了情感的重要性。立足于此,普通民众日益提升的参与机会有助于我们反思新闻受众和新闻生产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并进一步推动着多种情感表达形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媒介环境,而媒介环境决定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我们可能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随着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影视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影视媒介消费占据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成为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文化素质也决定其文化消费的方式。受众的文化素质不同,其选择文化消费的方式也不同。受众素质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传播的效果。受众素质是构成影视艺术传播环境的特殊要素。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范围、传播的场景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素质,尤其是影视艺术传播,受众素质是决定影视艺术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介与艺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艺术的变革和进步都是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如影随形的。本文从数字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冲击与影响入手,阐述了数字媒介背景下,艺术活动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所必然产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当时代的年轮驱动到经济社会的时刻,当经济社会的经济报道成为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之时,我们却遗憾地看到,经济报道以其古板的面孔、枯燥的韵味和远离大众的品质,正在被受众所冷落。尤其是那种做法加数字、体会加展望、三部曲、四季歌等传统套路,更是令受众备受煎熬。由此可见,传统的经济报道正在经历着时代的考验,接受着受众的评判。是让受众嗤之以鼻,还是让受众刮目相  相似文献   

12.
安博 《今传媒》2014,(6):151-152
网络作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其具有优于先前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硬件载体。因此以互联网为其硬件核心的网络文化也具有不同于先前各主流文化的全新特征。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预言了基于新技术条件下,作为艺术生产者的作者与作为艺术消费者的读者界限的模糊,而互为主体性的二者也使艺术生产与消费开始融合为一体。这种具有参与性与互动性特征的网络文化因此也具有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但是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警惕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以及消费主义对网络文化的侵蚀。  相似文献   

13.
周桂羽 《东南传播》2023,(4):128-131
跨媒体叙事是我们时代重要的叙述模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后媒介时代的受众。受众是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媒介融合带来的权力变动影响着跨媒体叙事文本的生产过程。同时受众作为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其与信息生产者的权力关系也深刻影响着跨媒体叙事产业的发展。基于赋权理论视角,从意义生产与解读、受众内部的权力关系、受众与资方的经济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后媒介时代如何赋权受众。研究发现,在后媒介时代,跨媒体叙事不仅赋予受众极大的生产权力,同时也提升了受众解码信息的自主性。受众内部之间、资方与受众之间在权力的博弈中寻求平衡。不同维度上的权力重构在文化与经济上共同促进了跨媒体叙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非  窦志春 《传媒》2021,(17):56-58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当代艺术也迎来了创新变革的机遇期.其中,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视觉艺术传播带来诸多可能性,同时不断推进新兴数字媒介实现多元化变革.本文结合数字媒介环境对视觉艺术传播带来的不同层面影响,针对视觉艺术传播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趋势,展现视觉艺术借助数字媒介在艺术媒介、活动、受众、技术等方面实现的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15.
艺术传播就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传播介质,以艺术符号、语言等传播形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表象符号为载体,物化在具体的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上,激发和满足艺术传播受众对艺术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数字媒体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多个艺术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给当代艺术的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故将数字媒体和当代艺术融合,在艺术创作中加入新的创作理念,让艺术创作进入后影像时代,形成新媒体艺术,并从中总结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骁 《声屏世界》2009,(2):39-40
广播、电视媒体走到今天,受众对播音创作的个性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独具特色而又能被受众广泛认同的播音风格是每位播音员共同的艺术追求。但是在播音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在数字化浪潮下呈现出“壮丽景观”,数字时代的电影文本、表现形态的种种变化呈现出电影创作倾向的转变,利用数字技术生成的各种虚拟时空与奇观化的影像建构拓展了观众的视野。但同时,创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审视,过分注重魅惑的奇观化影像既忽略了电影艺术对现实的映射,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电影表演生态体系,削弱了电影的艺术价值,因此,充分认识并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来从事电影生产,趋利避害,创作出更多的经典作品,是今天电影产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爱笑》作为喜剧真人秀在制造笑点时有着自我特点:全场景、流程的"随意"切换呈现出意料之外的笑点,对于现实的古装演绎则让受众在娱乐中审视当下。追求快乐是娱乐节目的本质,但一味的感官刺激只会造成受众的疲惫。娱乐节目要让受众开怀大笑,同时也要让其体味笑的艺术,维持娱乐的人文品位,否则就如同波兹曼所提醒的:摧毁精神的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  相似文献   

20.
聆听一期成功的音乐节目能够起到心灵净化的作用,让听众在不同的音乐中体会不一样的风景,因此广播音乐节目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应该结合受众群体精神需求,丰富节目主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主持方式进行创新,进而增强节目对受众群体的吸引力,促使广播音乐节目获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