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小学阶段语文应该培养学生十种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读、写、听、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真实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我从六方面谈一下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张英 《成才之路》2009,(6):35-35
情感教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在化学创新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相似文献   

4.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5.
“导学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导”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自学、认识、理解 ,并积极探究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思想教育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首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之参与教学过程。初中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较少 ,基础较差 ,但好奇心较强。为此 ,教师更应加强引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情感教育。教育是有情感的 ,离开了情感教育 ,只能走入单纯传授、枯燥的死胡同。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学习方法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应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要求教师既要注意教法的应用,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 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作用,从而使教法与学法同步。    一、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和目标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教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并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育人意识、服务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转变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学中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也要注意科学的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做好教学反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些,尤其是忽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学生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满腔热忱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单位时间内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并融会贯通.同时,要注意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教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并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育人意识、服务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转变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学中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也要注意科学的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做好教学反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教师需要做较多的工作。在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互动,不能只是教师一味地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应转变角色,向“导演”和“指导”的角色转变。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双主体”教学的主要做法有:(1)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提前写好教学方案,并要求学生依据方案预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难点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需要创新,创新是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薪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任务,是广大教师要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历史学科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历史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创新人格的培养贯穿历史课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到“我会学”、“我能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掌握了自学的本领,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和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所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是在自学和实践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5.
1 “创新”教育的前提 优化教学环境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首先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情绪,才能很快进入创新的佳境;其次,课堂上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情感与整个教学过程和谐共振。还要注意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一次次探求知识的成功中感到“我行”、“我能”,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配合得恰到好处。学生产生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创新灵感。  相似文献   

16.
韩晓明 《考试周刊》2012,(81):122-123
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呢?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实现有效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树立教学新思维,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物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符合我国教育特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以往狭隘单一的注重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事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18.
周为 《政治课教学》2003,(11):40-42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与学的关系是“导”与“学”的关系,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导”,重点在于指导,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智慧技能,变知识为能力;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学会”为“会学”。在变知识为能力与变“学会”为“会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  相似文献   

19.
马计娜 《成才之路》2014,(20):91-9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变为“主导”,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的主人。为使“主人”这一角色得以真正确立,语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使其愿学、爱学、乐学、会学,这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而要让学生进入“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境界,就需要发挥情感的激励与调控作用。一、发挥情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作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学活动亦然,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伴相生、和谐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发生与发展。语文教学应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乃语文教学之灵魂,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思想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和有效开展的动力,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染上了积极的情感色彩,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走向有效与高效;倘若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失了情感因素,尽管学生也能学到一些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技巧,但却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师的“教”是为了便于学生的“学”,“教”最终要落实在“学”上,学生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我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