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诗作为我国的一种特定的文体,自有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点和永恒的魅力。好的古诗具有"诗中有韵""诗中有画""诗中有意"三个特点。根据这样的文体特点,古诗教学中,教者可引导学生读出古诗之"三美"——音美、形美、意美,切实提高古诗教学成效。本文以王安石《元日》教学为例,阐述了以上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哲理古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它洞悉着世事的奥妙,阐释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在冷静的思辨中,体悟出人生的真谛,感知到世界的规律。然而,古诗本身就具有意象的朦胧、模糊、多解与象征等特征,哲理古诗更有其深刻的哲理韵味,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哲理古诗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给他们指出一条终南捷径,帮助他们去阅读、理解、鉴赏哲理古诗,使他们能深刻体味诗中之“理”、“理”中之“情”、“情”中之“趣”,深入“有理趣而无理障”(清·刘熙载《艺概·诗论》)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古诗对于滋养生命,陶冶灵魂,弘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古诗本身的形式体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有着明显区别,使学生在与之进行“对话”沟通时困难重重,教师也难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于是,很多教师往往通过琐碎分析,机械翻译的方法,把原本散发着浓郁的古文化气息的古诗解析为一堆枯燥乏味的语言垃圾,阻碍了学生对古诗本身特殊表达方式以及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传递的美感的亲身感悟,从而与之保持一种距离感。新课标带来新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季佳雪 《考试周刊》2014,(45):192-192
幼儿园古诗教学当属难事,古诗中的字、词、意很多不是从字面就能看懂的,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是单一的诵读只会让教学乏味,在教学过程中造成很多困扰。本文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古诗教学特质出发,提出以下幼儿园古诗活动中的"突出"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玉霞 《家庭教育》2007,(3X):35-35
女儿测测今年5岁了,闲来无事,我常常会教测测念念古诗,学学简单的字,可这孩子总是分不清“大”“小”“上”“下”这些简单的字。恨铁不成钢的我一见她这么几个简单的字都认不出就气不打一处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处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注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实施就显得比较重要,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是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内容,将"知人论世"在古诗教学当中加以科学运用就有着其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读懂”是关键,“读懂”其实就是会解诗。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并没有太强的古诗创作论意识,他们带领学生解诗的路向多基于文体共性,缺少对古诗文体特殊性的审视,学生由此很难获得真正的解诗能力。“诗向会人吟”,“会人”必须是能从创作论角度进行解读的人。文章立足古诗创作法度,从句法、章法、写法三个基本方面入手,借“诗法”解“诗义”,探讨、总结读懂古诗的有效路径,并给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古诗,是文字简洁、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千百年来,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这道出了古诗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兰臻 《福建教育》2023,(27):48-51
“依象寻情”是古诗教学的突破口,但容易出现三种问题:重视单个意象,忽视群体意象;重视物象品析,忽视情意品析;重视意象的修辞意”,忽视意象的语境意。古诗教学以及古诗鉴赏的旨归在于领悟古诗“立象尽意”的形象思维,提升形象思维品质。为此,教师应重视群体意象的叠加效果想象、情意联想、语境意联想。  相似文献   

10.
跟着古诗游中国"课程是以古诗为教学素材,以"主题式"为构建方式,以"游"为学习路径的古诗课程。意在以古诗为媒介,打开学生的视野,感悟母语的丰富与深厚,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点燃学生的家国情怀,践行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学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积经典文化的内涵与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一种语言最凝练、感情最真挚、节奏感最强的一种文学体裁。古典诗歌更是如此。不可否认,古诗词对夯实学生的人生底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如何守住古诗教学的底线,并不断向上走,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与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特推出“古诗教学”专题,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但愿在我们蓦然回首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杨熠 《湖南教育》2003,(8):42-42
古诗“四读”教学法就是要让‘读’贯于整修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把读、讲、想、练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是朗读。古诗朗读教学是以读为主体,融朗读技巧训练与语感体验于一炉的教学过程。首先,我们要教学生用普通话。符合诗歌内容的语气和语调读古诗,要读得朗朗上口。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好韵脚字,进而读出韵味,另外,要指导学生运用语速徐  相似文献   

13.
勤俭之歌     
习雪 《少年月刊》2014,(5):30-30
小时候,我读过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心中唱起了“勤”之歌。  相似文献   

14.
"1带N"涟漪型阅读是群文阅读的一个分支,同群文阅读一样,"1带N"涟漪型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品位等。"1带N"涟漪型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运用在现代文上,也可以运用在古诗教学中。并且,在古诗教学中,"1带N"涟漪型阅读也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本文将从"1带N"涟漪型阅读的概念、"1带N"涟漪型阅读在古诗教学中的独特优势、"1带N"涟漪型阅读在古诗中的组文方式三个方面对"1带N"涟漪型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探究其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我努力探索古诗教学,研究学法指导.尝试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分为四步:了解诗人一质疑讨论一感悟诗情一迁移运用。下面.我就九年义务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示儿》一文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个组成部分,鉴赏古诗词自然就成了中考语文命题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考点。面对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许多考生都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诗歌鉴赏题并非深不可测、难以捉摸,只要我们细心阅读、依“法”办“诗”,就一定能够将看似难不可摧的古诗题攻克。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习古诗,努力把自己打造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满足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文章以“任务进阶”为设计理念,将绘图策略引入小学古诗学习活动中,依据“ICAP”框架理论将古诗绘图活动设计为主动式、建构式和交互式三级模式。文章还从理性考量绘图策略、客观评估学习成果质量两个方面提出绘图学古诗进阶活动的设计原则,助力学生增强古诗学习能力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苏版语文教科书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每一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诵读欣赏”,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古诗欣赏。如何欣赏古诗,现介绍八种常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如何使这颗明星光照少年儿童纯朴的心灵呢?一、在品味语言中人情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理解古诗的语言是读诗的基础:古诗语言的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意"是诗人主观的思想和情感,而"象"则是具体的物象或形象。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或形象都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本文拟从古诗中"桃花"的意象为例,来解读中国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