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心演练     
某校为培养学生对母亲之孝心,举办“孝心背包跋涉”活动。要求学生背着塞满的书包徒步十里,体验母亲十月怀胎之辛劳负重,激发对母亲的感戴。家长闻知后,甚为紧张,恐书包太重压伤爱子,就寻找蓬松之物充填书包。五年级有一学生中逢休息,以书包当背靠,只听“叭”的一声,  相似文献   

2.
电子书包作为个性化教学系统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佛山市电子书包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电子书包应用于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电子书包应用于教学中,也发现了相关问题:电子书包没能有效地与课堂进行整合;电子书包平台资源及功能局限性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应用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鼓励和奖励;根据学科特点设置有效的讨论话题;发挥电子书包课堂实时互动作用;制定课后分层次作业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书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但不同人群对电子书包褒贬不一,直接影响其发展。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梳理与总结学生对电子书包的态度与理解,从而找出电子书包应用和推广的策略。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研究者对广东省佛山市197名高中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电子书包内涵有一致的理解并认可电子书包的价值,认为自己适合使用电子书包的学科是语文和英语;女生与电子书包使用经验丰富的学生更认可电子书包的价值;网龄长的学生对待网络管理方式更开放;男学生、电子书包经验少的学生、网龄长的学生对使用电子书包态度更积极。对此笔者建议:持续跟踪电子书包一线教学的发展,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之间应该开展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师的任务;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运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耗时长,收效少,课堂闷,学生累"的现状,笔者尝试引进活动,以电子书包为媒介,从以下三个层面推进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借助电子书包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利用电子书包构建双课堂,实现个性化辅导与有针对性集中讲授的有效结合;利用电子书包推送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5.
书包重量大大减轻法国的学生每天都要背着10公斤的书包上学去,比起我国的莘莘学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减轻学生上下学背负沉重的书包,当地学校决定给每人分发一张记忆卡,用作存取及做课堂笔记,以减轻学生的书包重量。  相似文献   

6.
资讯     
法国闪存给书包"减负"据统计,法国专科学校和初中学生平均书包重量为10公斤,小学生平均负重则为4~6公斤,这大大超过学生体重的10%,违反了法国1995年的一项"书包限重令"。而根据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的新计划,那里的学生,小巧的闪存将是学生们的新书包。滨海阿尔卑斯省一  相似文献   

7.
刘洋 《学周刊C版》2015,(7):186-187
电子书包是一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新的技术产品。笔者有幸从去年起参与了区教育局在直属学校电子书包班级的试点,并在日常教学中总结了电子书包背景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方法,在英语课堂采取目标管理,利用电子书包建立考核机制,并通过支架式帮扶等方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空间、时间,模拟情景,体验生活。我们课题组发现电子书包教育技术能够满足英语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且符合建构主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势必会成为未来语言学习的核心工具,并在其他的教学领域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郭文波 《现代教学》2014,(12):70-7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及深入应用,电子书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教育领域谈论的热点话题。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电子书包实验区,面对电子书包很多人寄予厚望,还有一部分人忧心忡忡,相对于传统课堂和学习方式而言,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到底具有哪些核心价值和优势?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针对这些疑问,本文作者结合一堂小学主题班会课上电于书包的使用进行分析和总结,期望能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9.
何东 《文教资料》2006,(32):99-100
引言近日,像许多小学生一样,笔者上四年级的孩子也换上了“拉杆式”书包——一种价格不菲的、专门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学生用包——因为孩子们稚嫩的肩膀已经背不动原来的那种“肩挎式”书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禁促使笔者重新反思由来已久的“减负”问题。早在1994年11月10日,原国家教委就颁布了《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明文规定,要求为中小学生“减负”。多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一直重视和强调这个问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各种措施为中小学生“减负”。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呼吁让学生书包“减负”的同时,笔者赘言一句:莫忘净化。 目前,很多中小学生书包中的课外读物,不乏丰富知识、健康向上的优秀书刊杂志,这对拓宽学生知识面、陶冶性情当是有益可取的。但不容忽视的是,读物中仍较多地夹着一些品位较低、描写凶杀暴力乃至庸俗低劣的不健康书刊,一些学生对书刊中的某些描写津津乐道,有的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此类书刊,有的来源于街头地摊;有的则来自一些家庭的书橱;有的则是学生之间“礼尚往来”。 不良书刊挤进某些学生书包,不仅玷污了书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开篇从教学生趣味的认识和使用计算机谈起,接着对信息技术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电子书包展开论述。全篇围绕小学教育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子书包进行分析,一管之见,商榷同仁。  相似文献   

12.
“好心”浅析周俊德近日,我校老师学习一份通报,引起一番议论。某乡村小学的一位教师,对迟到、缺席、缺交作业的学生动辄罚站、罚抄书,甚至让学生胸前挂个书包,书包里放砖头,面壁而立,结果有个学生因难受此皮肉之苦,人格之辱,厌学而逃,在外久而不归。县教育局对...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颁发"书包限重令"成了众多媒体评论的焦点事件。该教育局要求全区小学、初中学生书包重量限制在学生体重的10%以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难道书包限重就是真正的减负吗?如果光从形式上给书包限重,这并不困难,技术上也不存在什么难题,只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就可以了。比如,可以  相似文献   

14.
龚晖 《辽宁教育》2012,(18):38-40
"电子书包"出现在国内已有两三年的时间,但至今难以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成功范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电子书包"技术产生了一种观望和犹豫的心态,大家都不知道"电子书包"究竟应该怎么做。试点项目启动起来了,却又不敢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毕竟动一动就要花很多钱。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和观察,对"电子书包"技术做了些分析,希望能对这项技术的发展有用。如何评价"电子书包"项目的成败就形式而言,成功的"电子书包"必须能让学生使用电脑"常态化",如果定量地来衡量的话,那么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电脑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应低于1小时。学生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累计学习的时间超过10小时,如果说"电子书包"是一项有用的  相似文献   

15.
救生书包     
作品简介由于涨大水,我们临近的一个中学有3位学生过河时溺水身亡了,真让人痛心。于是,我产生了一种要将学生的随身之物变成"救生圈"的想法。通过反复考虑,我觉得在书包上想办法最可行。我在网上搜索出了一篇相关文章,天津市某中学学生发明了一种"救生书包",把书取  相似文献   

16.
每年开学,都有家长因为孩子书包太重而抱怨。据统计,法国专科学校和初中学生平均书包重量为10公斤,小学生平均负重则为4~6公斤。这大大超过学生体重的10%,违反了法国1995年的一项“书包限重令”。根据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的新计划,那里的学生再也不必每天背沉重书包上学,小巧的  相似文献   

17.
章小文 《教育》2006,(10):61-61
法国的学生每天都要背着10公斤的书包上学去,比起我国的莘莘学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减轻学生上下学背负沉重的书包,当地学校决定给每人分发一张记忆卡,用作存取及做课堂笔记,以减轻学生的书包重量。  相似文献   

18.
戴瑛瑛 《科学启蒙》2008,(Z1):36-36
我想发明一种手提充电书包,这种书包中安装了发电器。学生提书包上学时,由于书包中学习用品的重量和人走路时的运动,书包会  相似文献   

19.
“电子书包”、“微课程”这几个新兴词正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尝试开展着.虽然笔者也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培训,但感觉终究是纸上谈兵.电子书包的出现,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促使学生利用信息化的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可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  相似文献   

20.
3月5日 ,记者直奔长沙市教委 ,找到了主管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委副主任邓力耕。提起“减负”话题 ,邓力耕一脸的凝重 :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生的负担一直过重 ,且有愈来愈重之趋势。自1985年以来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出了49份关于“减负”的文件。七七四十九 ,按理说 ,学生的负担真该减下来了。但现实总不令人乐观。不说别的 ,单就书包的演变便可略见一斑。80年代是单挎式书包 ,90年代是双肩背式书包。为什么要把单挎式改为双肩背式?好心的策划者看到学生们靠一只柔弱的肩膀已无力承受越来越沉的书包了。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