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是新艺术课标的要求。将初中美术课程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重组,以四种艺术实践形式、十个学习任务为基础进行大单元设计,形成美术鉴赏、美术语言、美术门类、主题性综合活动四个单元类型;以学科内整合、跨学科融合、校内外聚合为实施路径,实现美术学习在时间上的全程性、空间上的全面性、内容上的全域性。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变革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美术学科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学科教学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较多小学都开始建设校内美术馆,并尝试推动美术馆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提高学科教学的综合成效。本文先阐述了学校美术馆建设的基本现状,接着明确了美术馆建设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意义,最后从有效推动美术场馆建设、结合场馆设计教学活动、引入学生美术作品资源、利用场馆开展实践活动、设计开放美术学科作业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学校美术馆建设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圣洁 《学子》2012,(12):31-31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其中,综合.探索领域所设计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美术课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笔者通过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的实践,有所感悟。一、美在环境生活中美术课程...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整合初中生物学和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设计“花的欣赏与绘画”跨学科教学课程,开展贯穿课前、课内和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花卉识别软件和互动学习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教师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尝试跨学科双师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建立起融合对接意识。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对接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吸收生活内容进行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融合,都可以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和体验。美术学科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展开融合设计和发动,符合学生学科学习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0月29日,在"东北三省第一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研讨暨年会"中,笔者有幸承担了以《班级趣味运动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小组活动方案制定课"的展示课。在这次活动中,虽然不乏压力与不自信,但是在教研员鼓励下,笔者还是顺利地完成了此项任务。想起自己带领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这其中有喜有忧,有艰辛也有快乐。孩子们懂得了在开展每项活动前制  相似文献   

7.
美术跨学科综合作业,作为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并不是美术和其他几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要经过整合,使美术的作业系统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着重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要求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行,小学美术学科教育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目前很多小学都开始着手建设校内美术馆,并通过美术馆中丰富的艺术资源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拓展,切实提高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综合效果。本文先阐述了美术馆艺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意义,在明确当前两者整合现状的基础上,最后从转变学科教学理念、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引入民间美术艺人、设计亲子美术活动、构建场馆常态教育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美术馆艺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小学美术课程被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着重强调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作为一个开放的领域,可以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育理念与项目式学习方法不谋而合,为教师开展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提供了重要思路。本文以项目式学习法在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有效开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周美观 《教师》2021,(18):21-22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任务驱动法之上,遵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基本原则.为了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促进中职生学习和全面成长,文章以"口语交际——在面试中如何自我介绍"为例,从活动目标制定、活动主题构建、活动效果评价等维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科融合逐渐由理论转向实践,研学旅行也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将学科融合理念与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相结合,以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研学为例,以地理学科为切入点,融合化学、生物、美术等学科,对研学驱动问题、任务和评价等内容进行设计,并总结与归纳了整个设计过程,旨在促进高中生学科共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基于STEM理念下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策略研究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融合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感知的机会,使学生在学科融合实践中形成综合能力。美术与语文融合、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美术与劳动技术融合、美术与科学融合,都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实践指导,以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学科实践活动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明确二者关系,是推进学科实践活动的基础。以学科系列实践活动《大海的馈赠》的设计和实施为例,具体阐述结合地方特色有效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核心要素及具体操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李庆玲 《成才之路》2022,(3):120-122
综合实践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学科,开展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助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合理地设置活动目标,对活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质量.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综合实践课"盐城湿地探秘芦苇"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  相似文献   

15.
美术跨学科综合作业,作为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并不是美术和其他几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要经过整合,使美术的作业系统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着重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要求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集体备课日益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教材大纲、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节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的活动。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7.
数学核心概念——对称、比例、位置的确定,使艺术欣赏、模仿到创作的一系列活动从感性走向理性.确定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点”是开展跨学科活动的基础,设计有价值的驱动性问题是活动开展的“助推器”,开展高阶思维的学习是活动开展的目标.本文以学校衍纸社团为依托,大胆尝试数学与美术跨学科实践教学,以活动促学科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落地,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数学文化视角出发,按照确定的课程目标,搭建一定的课程结构,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程,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跨学科式的探究“。量一量,比一比”综合实践活动从儿童易于感知的实践领域入手,教学中介绍了长度单位的发展史,设计了基于实践的测量活动,渗透了长度单位与文学、科技、美术、工程等学科的关系,开展了测量工具的创造性开发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中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的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9.
杨为京 《学周刊C版》2019,(17):134-134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开展美术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对基础美术知识的教授,还需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学习,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文章试图通过对美术实践性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将绘画型、剪纸型和制作型作业纳入到实践性作业当中,以达到激活学生美术学习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思路】综合性学习,要以活动贯穿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遨游汉字王国”主题编排,开展以汉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本课设置“书法教室美化行动”的真实情境任务,以语文学科为主,融合数学、美术、地方课程等学科,开展探究汉字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共同完成书法教室的墙面美化设计工作,以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