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序数对概念,并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数出6以内的数,能比较数的大小,区分基数和序数。  相似文献   

3.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设计是:先确定学校的位置,通过方位图形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分析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相似文献   

4.
“5的认识’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页的数学内容。教学时,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对5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一、搞清基数和序数自然数既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即基数),又可以表示事物的次序是第几(序数)。在教学5的认识时,可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搞清基数和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5.
刘娟 《今日教育》2007,(9):17-17
设计意图 认识1-5的序数教学中,排序的方向性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方向变了,第次也会变。我为此设计了几个相关的游戏,一环扣一环,轻松地引导孩子进行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序数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知识梳理】一、有序数对教材第45页提供了有序数对的一个实例(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从中得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即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7.
幼儿序数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曾良序数是幼儿计算教学中内涵明确、要求具体的一个重要内容。严格他讲,其相对于其它计算教学内容难度并不大。因而其教学效果应该是较好的。但考察不少幼儿园的序数教学,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幼儿学习序数之后,其序数概念并未真正初步建...  相似文献   

8.
一、有序数对 教材第45页提供了有序数对的一个实例(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从中得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即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9.
一、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10.
一、常见"题眼"归纳1.元素的原子结构与位置(1)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是H,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2)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短周期元素是Li,;(3)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有H、Be、Al;族序数是周期序数2倍的短周期元素有C、S;族序数是周期序数3倍的元素是0;(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C;最外层电子数是  相似文献   

11.
序数漫话     
汉语的“数”有基数和序数之分: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次序的先后。汉族一向注重等级次第和座次排列.因而汉语里表示序数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2.
林菁 《福建教育》2011,(10):49-53
自然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一般用“第几”来表示。序数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并掌握序数词,难点在于从两个维度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和掌握序数词,一般比较晚,因为认识和理解序数要求幼儿。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如能一一对应地点数物体.有给物体或数目排序的经验,了解数的顺序,掌握序数词等。研究表明,幼儿最初分不清基数和序数,两者常混淆。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理解有序数对 我们经常说对号入座,研究点的坐标也是一样,点的坐标是一个有序数对,其中“有序”是指先横后纵,就是说当m≠n时,P1(m,n),P2(n,m)表示两个不同的点,即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14.
一点商榷     
看了贵刊1987年第2期第15页中《学序数的窍门》一文后,本人有点不同想法,提出来与作者商榷。我认为教幼儿学序数应从形象具体的事物入手,运用多种感官,不同手段,让幼儿理解序数这一概念,启发幼儿自己找出规律,不必套公式。如若用公式,则该文中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认识序数的教学 进行序数变式的练习:“序数”是反映序列中每个物体的位置,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但序数教学却多是排成整齐的横列,多是从左向右认序数。在初进行认序数时,这样做是必要的,整齐地排列,习惯性地排序,有助于幼儿较快地认识序列中的序数关系,但若总是这样让幼儿认序数,则会对序数的认识狭隘而固定,不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因此,应在序数教学中,多进行一些序数变式练习,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序数漫话     
汉语的"数"有基数和序数之分: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次序的先后。汉族一向注重等级次第和座次排列,因而汉语里表示序数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方法是在整数前边加"第",如"第  相似文献   

17.
用有序的数对描述平面物体的位置,是21世纪数学课程改革新增的内容。按照《课标(2011)》的要求,其教学目标主要不在于用“数对”找位置,而是要为日后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提供直观的认识。但是,当前的一些教科书偏离了这一目标。许多教科书和教学设计都停留在寻找第几排、第几座的位置之类的生活常识上,局限于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的操作层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基数与序数的理论,给出了在超穷下DIRICHLET盒子原理的形式。该结果可作为比较集合势的一个辅助方法,这由文中的例子可见一斑。 一、预备知识 Pre.1.对每一个序数S,恒相应一超穷基数ψ_p,使此对应一对一且保序。在此对应下,没有一个超穷基数会被漏掉。 Pre.2.若S是小于某个序数的集合,且S中无极大序数。则必有序数σ存在,使得(i)σ大于S中的所有序数,(ii)若∮<τ,则存在t∈S,使∮<τ Pre.3.若序数σ相似文献   

19.
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教材分析这节内容是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的,通过生活中需要确定物体位置的实践与思考,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指出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由此联想到是否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问题,为坐标思想的形成和树立做准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树立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进而为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数学的方法,对于在生活中如何去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并不陌生,所以从生活入手,更能调动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课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问题,相信他们的方法会比教师能想到的更丰富多彩.设计理念从引课开始教师就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能够解决的问题加以探索,使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体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2)数学思考目标:(1)通过学习如何确定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2)通过学习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寻找用有序数对...  相似文献   

20.
音同意不同     
【第105题】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有什么不同?(浦城县实验小学尹隆茂老师整理) 【解答综述】关于自然数的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基数理论,一种是序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