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家后有片瓜园。我家的园子不算大,那头挨着通往城里的大路,这头有座小桥,连起家和瓜园之间的毛道。记忆里,父亲总是脚步匆匆,追求着他的梦,想着让他的瓜儿长得更好,让他和他的孩子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我是伴着瓜儿的开花结果长大的,瓜儿滋养大的孩子有着瓜儿甜蜜的梦。心想着有一天,我能通过这座小桥,踏上瓜园那一端通往城里的大路。  相似文献   

2.
幽默     
《教师博览》2006,(11):28-28
儿子的“孝心”史密斯在大学读书时不用功,整日贪玩,考试总是不及格。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你能得一个优,我奖给你一辆汽车。”期末考试以后,史密斯给父亲回信:“亲爱的父亲,我决定还是考一个不及格,因为你挣钱很不容易,我不忍让你破费。”天才儿童一个小孩来到瓜园,挑了一个又大又好的瓜便询问价钱。“那要四角钱。”农夫回答。“我只有四分钱。”小孩子说。“那么,”那农夫微笑了一下,随即指着一个又小又青的瓜说,“那个瓜卖给你吧!”“好的,我就要那个瓜,”小孩子说:“不过你现在不忙把它从瓜藤上割下来,我过一两个星期再来拿…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小桥     
故乡有一座小桥, 桥下岁月在流淌。 桥这头连着家, 那头连着学校, 我每天从桥上过, 留下一段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父亲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 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的眼前就 会浮现出父亲那被烈日晒得干黑的、满 是皱纹的脸…… 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也就继承 了农民勤俭的性格。衣服总是洗了又 洗,过年时都不买件新衣服,只是把旧 衣服洗洗就穿上了。妈妈要给父亲买 时,他总是说:"庄稼人穿那么好干嘛? 弄脏了怪可惜的。"父亲从不乱花一分  相似文献   

5.
沧海桑田 《初中生》2012,(16):24-25
正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是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他早送梨进城了。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心里却想,回家特意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  相似文献   

6.
半份儿礼物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一份儿礼物,可是非同寻常的。好在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我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感到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 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他能够给予母亲的东西真是太少了。母亲…  相似文献   

7.
种一棵南瓜     
到城里定居后,住处有个大院子,父亲就带我们在院子边角地上种些南瓜。只需挖一个脸盆大小的深洞,在里面填上基肥,然后培上土,栽上南瓜秧,浇点水就行了。南瓜秧生长的速度是神奇的,几天后就爬成了一条长长的生机勃勃的绿色。金灿灿的南瓜花开了,在父亲的指点下,我们给南瓜授粉。才结出了两个南瓜纽儿,父亲却要掐头打杈了。父亲说,掐了杈和头的藤能结大瓜,不掐的结小瓜,甚至结  相似文献   

8.
坐在考场内,随意向窗外一瞥,只见雨后的梧桐树叶上还挂着水珠,闪闪烁烁,那条通往校门的大路被春雨浸润后,再经行人一踏,留下了一行行清晰的脚印。啊,脚印!我记忆的琴弦一下子被拨动了,朦胧中,我仿佛又看见路灯下,在那条茫茫的雪路上,父亲留下的一行脚印……那还是在三年前,我刚上初中的那段儿。因为母亲去世得早,我们兄弟俩就由父亲带着,家境的艰难是可想而知了。可是,父亲仍然“望子成龙”,极力支持我去镇上的中学读书。到离家十里路的镇上上学,需要在校吃饭,但爸爸总是放心不下,常常为我操心,准备些吃的。没有了母亲,做饭的事就由父亲包了…  相似文献   

9.
一次,带领小班幼儿搭积木。我先搭了一座简单而有一定高度的“房子”。孩子们纷纷模仿,其中有一个孩子搭到第三层时“房子”倒了,他“哇”的一声哭了,同时将我搭的“房子”也推倒了。接着,无论我怎样鼓励,这个孩子都不愿再搭积木了。此后,这个孩子再也不愿玩积木了,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打击”会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决定先树立他的自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于是,我改用一些较大且形状规则的方形积木,和他一起玩。我先搭一条平直的“大路”,让他的玩具小车在上面“行驶”。接着,我又和他一起搭起两层高的“小桥”,又从两层变成三层…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我们班里的小刚和小亮开玩笑过了头,动起拳脚。经过班主任的教育、调解,两个孩子都承认了错误,并互相道了歉,这事儿也就算结束了。谁知第二天一早儿我刚到学校,就发现小刚的父亲已在我的办公室门前等着了。我很客气地把小刚父亲让到办公室里,给他倒了杯茶,...  相似文献   

11.
父亲     
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不知为什么,这首歌让我想起父亲的根根白发和声声叮咛,想起父亲那饱藏深爱、满蓄谅解的双眸,想起父亲的皱纹和累垮的身体,也让我想起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日子。全家很高兴,而15000元的学费对于工资仅300元却要养活六口之家的父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父亲还是东挪西借为我凑足了学费,让我去读书,为我架起通往幸福的桥梁。我真的很感激父亲。但父亲却说,自己只尽了父亲的责任。不,我想,父亲做的完全超出了责任,这…  相似文献   

12.
那天天气很冷,秋风呼呼地刮着,预示着冬天的来临。午饭还没吃完,就有同学跑进来对我说:“你父亲来了。”我的心突然一沉,头脑发涨,暗暗嘀咕:“不是不让你来的吗?”我放下碗筷,迅速跑了出去。这是我进校的第二年。自从进入中学以后,我那虚荣心时时刻刻纠缠着我。这些城里的孩刻刻纠缠着我。这些城里的孩子,大都有个好背景,或是官家公子,或是富家千金。他们还常对着我自诩自傲。有时闲谈,还常常选些农民的愚昧状作为谈资。我真怕让同学们看到我那体形枯槁的父亲,看到他们而后投向我的灼人的眼光。转过屋角,我便看到了父亲,穿的还是那件破灰袄,…  相似文献   

13.
来城里念书两个多月了,我还没有回过家。回家看看的念头不是没有,只是一想起父亲那可怕的面孔,想起他那几句不冷不热的话,我就止住了脚步。父亲把我送到学校的那天,丝毫看不到他与弟弟嬉戏时的那份开心劲儿。到了校门口,父亲把一沓皱巴巴的钞票塞到我手里,那神态似有几分苦楚。分别时嘱托的话语更是硬邦邦的:“你不要老往家里跑,来来回回,要花好几块钱呢!”我一直把父亲的话记着———并且从心底里怨着他。他说的话让我感到我是他的包袱,弟弟才是他一生劳作的希望。我,一个初次离家的女孩子,回家看看则是浪费他的血汗钱。不过,我也算有骨气,…  相似文献   

14.
爸爸     
每当回家的时候我总是陪伴着妈妈妈妈的话儿多,从冬讲到夏每当团聚的时候我总是依偎着妈妈妈妈的情儿长,从海角到天涯在那幸福的时光里爸爸总是那句话“孩子,想吃点儿啥……”啊爸爸,爸爸您同妈妈一样天高地也大妈妈是那天上的云心随儿女飘四方爸爸您是参天的树为我们撑起这温馨的家爸爸@杨子良$秦皇岛市第十三中学!066003  相似文献   

15.
我上小学的时候对邮递员的职业非常崇拜:我想象着将来我也能成为邮递员;不能成为邮递员,成为他的孩子也挺好。那就每天可以看报纸和杂志,还可以骑专门为他配备的自行车了。我还想着能成为我们村一个瓜农家的孩子。因为每天都可以吃上甜瓜和西瓜,想吃哪个吃哪个。多少年过去了,种瓜的人已经去世。我见到他的孩子,我说,你知道么,我曾经想成为你们家的孩子。他笑着说,你知道么,我也曾经想成为你们家的孩子,可以有电视看,可以不用到瓜地里劳动,晚上不用住到瓜棚里提防偷瓜人。  相似文献   

16.
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是院里梨树上的梨子熟了,让我摘点儿进城吃。还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他早送梨进城了。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回答他,等休息时抽空回家。可我心里却想着,回家特意摘些梨进城,像城里没有梨似的。更何况妻子听父亲电话如此说,更是不以为然,还帮我算起  相似文献   

17.
螺儿是个海边的孩子。生在海边,长在海边。他总是跟父亲去打鱼,而每次出海和归来,总是在沙滩上留下几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又是新的一天,又是一次出海,很普通的一次出海。太阳,很晒人。螺儿坐在渔船上,吹着海风。父亲已经撒了网。而这每一网都直接关系到父子俩的生存。  相似文献   

18.
六年级时的第一个学期一开始,我就遇上了倒霉事,因为老师把我和魏文章这个调皮鬼调到了一个座位上。魏文章长着一双快活的小眼睛,小鼻头翘翘的。他刚坐下来,就用尺子在我和他的凳子之间搭了座小桥,用橡皮头在上面跳来跳去地玩。我真想把凳子一拉,让他的小桥“哗啦”一声掉下“河”,可我是班里的“弱者”,所以我只能生气却不敢得罪他。魏文章的脑子挺灵的,可就是不用功。一次老师听写,他那小眼睛就不断往我本子上看,我灵机一动,将计就计把“堵”字故意写成了“者”,还满不在乎地把手放在桌下让他抄,等快要交本子时我才把“土”…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谎话     
我常被父亲的谎话蒙骗,现在一回想起来就心疼。我出生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有几年,在川北县城工作的父亲,对造反派无能为力,便躲到乡下与我们一起过清闲的日子。乡下虽没有城里那样乱,但生活很艰苦。母亲对父亲不愿参加派系斗争很理解,对父亲的选择她没有丝毫怨言。那年月,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只能勉强糊口,靠南瓜、野菜、山芋干度日,但母亲总是想方设法,给父亲买点劣质的白干酒,每天保证一个下酒的鸡蛋。然而父亲却常常对我说他肠胃不好,消化不了,“吃一个鸡蛋就会生病”。于是每天,他都要和我平分着吃。我每天能享受到父亲给我的半个鸡蛋,让同…  相似文献   

20.
半份礼物     
那一年我10岁,我哥哥尼克12岁。在我们俩看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礼物。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礼物。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一份礼物,那可是非同寻常啊。好的是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都挣了一点儿外快。我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感到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完后得意地抚摸着我们的头。“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在他们的生活中,父亲能够给予母亲的东西真是太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