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们福州,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我们这些钓迷一年四季几乎都可以钓鱼.但由于季节性的变化,对垂钓方法也要随之改变?比如冬春时节使用手竿往往望鱼兴叹,明明塘里有很多鱼,用手竿就是钓不上来:后来,改用串钩抛竿钓法,情况大为改观:不仅能钓上大鲫鱼,而且能钓上草鱼、鲤鱼等.  相似文献   

2.
邹思全 《钓鱼》2011,(3):38-39
第二天下午4点钟,我又来到这个钓点,没喂窝,直接搓小饵开钓,抛竿频率一分钟一竿,鱼情还是和昨天差不多,钓点虽然有鱼,可就是很少有口。钓到5点30分收竿,共钓获鲫鱼、翘嘴鲇和白鲦1.5千克,钓获这几尾鱼,都是在浮漂快到位或刚到位时的一个下挫动作钓上的,其间也试着守了二三十竿,一鱼未获。老张在桥上看到我在这儿钓鱼,打电话问我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3.
邹思全 《钓鱼》2012,(3):61-61
钓鱼这么多年,一竿两钩中三四条鱼的我没碰上过,可能没那缘分。可一竿钓上一条大鲫鱼和一条大鲤鱼的记录却有过,并且还“梅开二度”,紧随其后的是一竿钓获一条大鲫鱼和两只螃蟹,没听说过吧?  相似文献   

4.
刘冬 《钓鱼》2004,(14):28-28
许多钓友都习惯用抛竿远投钓鲢鳙,效果比较理想,但用此法钓鲢鳙时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即抛出的钩饵能不能准确地打到预定的钓点里。因为用抛竿远投钓鲢鳙距离一般在20—30米,甚至更远,一般人很难在这个距离每次都能将钓饵投到有效范围内。往往会是东一竿,西一竿,钓饵不能准确地集中在钓点内形成雾化区,势必影响施钓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水库钓鲢鳙实践中,也结合当地一些钓友自刨的钓法,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手车竿打窝定点钓法,解决了投不准钓点,费饵费时费力的缺点,经过大家的实践,效果确实不错。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的钓友老吕,人称“钓鲫能手”,在盛夏午时别人都很难钓到鱼的时候,他却屡获丰收。 老吕有何“法术”?在下在此“泄密”。 渔谚说:“神仙难钓午时鱼。”因此又有了另一条渔谚:“夏秋钓早晚。”实际上,就是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中午的鱼照样能钓上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11,(1):20-21
竞技钓快鱼,用硬调、超硬调鱼竿是因为钓时限制,从上饵、抛钩到鱼入护一般不会超过12秒。可是钓混养鱼就不同了,同样钓底,鱼讯也一样,前一竿中50克的小鲫鱼,后一竿中350克的大鲫,几竿之后没口了却又冷不丁来一口,这回不是鲫鱼,而是鲤鱼或者草鱼了。面对个体大小不一、重量悬殊的鱼情,该怎么选择鱼竿?  相似文献   

7.
一竿走江湖 《钓鱼》2007,(1S):16-17
许多喜欢野钓的朋友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一水域,在冬天(初春)的某一时节,不断有大鲫甚至难得一见的超级大鲫出水。更为惊奇的是,不管什么人,无论钓技如何,都能钓得到。而在这一时段以前或过了这一时段,无论你水平多高,钓技多好,也难得再钓上一条。为什么这一时节能钓上大鲫。而其他时间就很难钓上呢?这一时节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吗?怎么把握这一时机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重钓启示录     
张兰舸 《钓鱼》2004,(5):57-57
四五年前的一天,笔者与另外两位钓友同去一家鱼塘垂钓。问了价格后,我们便分头选择钓位下钩。此塘鱼咬钩还算可以,钓了两个多小时,我已钓上约5干克混合鱼。于是,我提议收竿。到塘主小屋前过秤时,塘主发现我的两位钓友中的一位仅拎着不足2千克的鱼.便要看看钓鱼包。我说:“你不能翻人家东西,这样做是违法的。”塘主说.“要是翻不出来,今天你们钓的鱼我分文不要。”我的那位钓友见势不妙,主动拉开鱼包取出了私藏的鱼。见此情景,弄得我和另外一位钓友尴尬之极,连忙向塘主道歉。  相似文献   

9.
放流趣事     
刘悟 《中国钓鱼》2003,(2):45-45
为过钓瘾,同时又为了看看汉江禁鱼的情况,去年4月7日我到通向汉江的直河口上游约500米处钓鱼。季节好、鱼饵好,且钓法先进,不足50克的鲫鱼连续不断地上,我一概放归水中。附近村里一帮孩子也在钓鱼,见我钓得热闹,呼啦一下包围了我,正巧看见我把一竿双鲫顺手放了。  相似文献   

10.
李哲 《钓鱼》2004,(23):42-42
串钩钓组 串钩钓组,即用抛竿、鱼线轮、串钩、铅坠、连接器等钓具组成的钓组。该钓组的使用是在使用炸弹钩无效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钓法。它的优势是一根主线的钓钩上可分在不同泳层的水体中。施钓的适应面较广。很多使用串钩钓组的钓友,都曾有一副串钩中多鱼的经历。常有同一个钓组,上面的钩上了个翘嘴鲌鱼,中间的钩钓上了鲫鱼,底钩钓上了黄颡的事发生。当然,串钩能钓获的鱼类,不仅是上述的几种;  相似文献   

11.
我与台钓     
我第一次见识台钓是1990年7月2日杭州市钓协与台湾台中市钓协举办的钓鱼联谊赛上。那场比赛在钱塘江畔的近江渔场举行。比赛采取杭州钓手与台中钓手相互间隔抽签定位。我们杭州钓手均是传统钓法,用立漂或星漂沉底钓,鱼饵多为蚯蚓或面饵。台中钓手清一色的台钓。赛场虽然是混养鱼塘,但罗非鱼特别多,钓罗非鱼正是台中钓手的强项。比赛开始后,只见台中钓手挂上饵料后很快就有鱼上钩,有时还一竿中鱼两条,让我们领教了台钓的厉害。我们用蚯蚓很难钓上一尾鱼。当台中钓手频频上鱼之时,我们就很少有鱼咬钩了。这场比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台钓是竞技赛中一种比较先进的钓技。比赛结束后,我旁边钓位的台中钓手陈先生送给我两支孔雀毛浮漂,还有竿架、抄网等钓具,使我学习台钓有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颜恒 《中国钓鱼》2005,(12):64-65
2002年,一个我难忘的冬季,先是于初冬11月几度在彝乡蚂蝗沟钓出畅快。再到了12月,转场至壮乡黑善水库,更是钓出了我多年不曾有的辉煌:1日中午至傍晚,初钓黑善,晴空万里,获大鲫和少量湖鲤共39尾,萤13.5千克;7日再钓黑善,多云天气,又获大丰收,获湖鲤和少量大鲫共43尾,重14千克;14日三钓黑善,天阴欲雨,获27尾大小湖鲤和3尾大鲫,重达17.5千克。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初学钓鱼只有半年的爱好者,平时多在广州五山附近的一个小鱼塘垂钓。这里冬天以钓鲫鱼为主,天气回暖时,偶尔也能钓上两斤左右的罗非鱼,还有一些钓友来这里专钓草鱼。去年夏天,有位老钓友在这里钓获了一条7千克重的埃及鲶鱼。没想到这么小的鱼塘竟藏有大物。我也想体验这份刺激。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25日,气温26-33℃,我和钓友小张去一养殖塘钓鱼。该塘是一口多年未清塘的陈年老塘,水质较肥。到了塘边才早上6时,小张图方便就在离路较近的东南角下钩。我见有微微东风,就在西岸找了个钓位。从6时到7时,小张共钓获5条鲫鱼,1条鲤鱼,而我空竿。7时以后太阳逐渐上升,钓况才逐渐好转。7月2日,同一口塘,同是我们两人,同是高温天气赶了个大清早。这次不同的是刮着偏南风,我在南岸他在北岸下钩,5时40分到7时,我的钓获比他多3倍。后他移到南岸,情况就大有改观。我们用的都是台钓法,所用饵料也相差无几,钓技也相差不多,主要要从水中找原因了。经过分析,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看法:高温季节的清早或阴天,在肥水塘不宜钓下风口。  相似文献   

15.
丰乐水库原为钓鲫、鲤者的乐园,后因网箱养鲢鳙,使水质变了,岸边藻、草消失殆尽,鲤、鲫鱼便难钩了,一冬钓效果更差。如何才能在冬季钓到鱼,甚至钓到大鱼,提高钓获量呢?笔者就如何在冬季垂钓该水库的野鲤野鲫作了一番思考,拟定好垂钓方案,在选定的钓位上,每周垂钓2次,连续垂钓12次,历时6周。结果出人所料,获得了日均钓鲤鲫3千克的好成绩。现将我的做法公之于众。 1.垂钓方式:因库边无草,鲤鲫已失去在岸边停留的原有安全屏障和食源,鱼多不在边而在水库中央偏远处。故选用抛竿钓方式(7支抛竿组合)并远投主河道。 2…  相似文献   

16.
邹思全 《钓鱼》2005,(7):33-33
早春鲫鱼洄游索饵潮过去后,就是软调抛竿串钩挂蚯蚓或红虫远投,钓获深水大鲫鱼的时候。抛竿深水串钩钓,随着气温的升高,鲫鱼是越钓越小,也越钓越少。钓点要选在水深10米以上的是沙石质水底、有乱石的地方、沟洼处、或水底有缓坡的地方鱼获较多,泥底次之。  相似文献   

17.
陈钢 《钓鱼》2004,(16):25-25
用抛竿钓鱼有省力、打得远、实用,钓得大等诸多优点,但也有价位高,难修理、不便携带等缺点。对此,我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用自制软抛钓组(不使用钓竿抛投的钓组)在左杈湖钓鱼,常使我获得好的钓绩,钓获的都是500克以上的大鲤鱼,效果大大优于手竿钓。  相似文献   

18.
管察 《钓鱼》2006,(19):22-23
9月17日,合肥西玛诺SHIMANO弧隐杯钓鱼比赛,河北钓手冉冀元获冠军。笔者发现,钓手钓小鱼的饵配方各异,而冉冀元不管大鲫、小鲫、混合鱼,都是原塘颗粒的底子,添加物不超过2种。这么简单的钓饵拿冠军,如果作经验介绍,不知道有几人相信?然而这却是事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王大禄 《钓鱼》2004,(14):27-27
六月的一天下午,我到市郊一水库用手竿近岸钓草鱼,先后上鱼5条,获鱼3条(钻八草丛脱钩2条),每条均在3000克左右。而在此前,我曾3次到此专钓草鱼却一无所获。这次成功,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20.
邹思全 《钓鱼》2008,(22):26-27
事例2:去年6月11日,在高湖水库主钓鲫鱼,谁知鲫鱼没钓上几条,反而在及时改变钓法后,钓获78条鲤鱼,这就是我在野钓时使用竞技速钓术带来的好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