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度回合11.9     
《乒乓世界》2005,(12):34-35
马林发侧下旋短球到王励勤反手位,王励勤反手侧拉直线,马林扑正手拉直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反手位。马林侧身再拉斜线,王励勤挡斜线然后侧身反拉直线。马林扑正手兜余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正手大角,马林扑救失误。  相似文献   

2.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二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对方正手,横板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连续压住对方正手位,以速度取胜。 左手握拍的梅兹发右侧旋短球到马林的反手位,马林上步直接挤搓到梅兹的正手位底线(图5)。马林在接发球时逆来球旋转,顺势一挤,使回球带 有明显的侧拐。梅兹发球后,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但马林的回球向正手位边线侧拐,使梅兹在进攻的线路上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果直接拉直线,由于 马林回球带有左侧旋,容易拉到偏中路位置,马林可以很轻易地回防;因此拉斜线是最好的选择。而此时马林早已等在反手位准备大力推挡,面对梅兹 的拉球,马林在最高点借来球之力,快速将球又挤推到梅兹正手位大角。梅兹在第一板进攻之后,重心正向中路还原,看到来球又回到正手位大角,于 是扑正手连续拉,由于脚下不到位,动作无法做完整,导致回球失误。 马林敢于突破对方正手位,并连续压制对方正手,这种技战术是当今直板打法的新思路。从接发球的小技术入手,预先判断出对方回球线路,看似 被动防守,实则已经掌握住场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张玉杰  范婷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74-577,621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许昕在2012年卡塔尔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上对战江天一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许昕在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许昕的三段得分率都达到了优秀水平,在发抢段和相持段的使用率比较高,特别是在发球抢攻段,许昕的进攻非常积极,得分率达到了86%;在接发球抢攻段,许昕的得分率为50%,达到了优秀标准,使用率(33%)也较高,但是他的接发球技术比较粗糙;许昕在相持段得分率较高,但使用率较低。许昕的侧身正手拉斜线、正手拉斜线是其强项,反手拧斜线、正手拉直线、侧身正手拉斜线是其薄弱环节。建议许昕提高其相持段的反手相持能力,增加反手回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一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长,对方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转守为攻,压对方中路得分。 吴尚垠发左侧旋短球到马林的中路偏正手位,马林上步摆短。马林的这板摆短球并没有处理好,弧线偏高,且第二跳已经出台,但马 林的接发球在线路控制上非常出色,他观察到吴尚垠发球后站位过于平行台面,因此马林盯住了吴尚垠的中路(图4),吴尚垠想用反手直 接高质量上手并不容易,如果侧身用正手抢攻,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引拍,也无法发挥正手拉的威力。马林在接发球后,站位更加偏向球 台中线,这样既能够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也可以护住反手位的空挡。吴尚垠发球后准备不足,只好勉强侧身用正手将球兜起(图6),这样 仓促的进攻对马林没有丝毫的威胁,马林通过直板横拉连续压住吴尚垠的中路底线,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图9-图18)。马林接发球对 落点的控制,迫使对方被动抢攻,继而抓住机会实现反攻的战术运用,拓展了直板选手前三板一味抢攻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罗斯科夫的反手拉球颇具实力,但他对正手拉“意外球”的稳定性非常重视.这里介绍他在左腿在前,拉球站位不到位的情况下,运用正手晃拉直线球.  相似文献   

6.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陈梦在2012年卡塔尔公开赛决赛上对战石贺净比赛的技战术特点。研究表明:陈梦在发抢段得分率较低,使用率也不高,在接抢段进攻较积极,得分率也较高;在相持段相持较使用多,得分率较高。她的反手推斜线、正手拉斜线是强项,反手推直线、侧身正手拉直线是薄弱环节。建议:提高在发球抢攻的积极性,提高发抢段的抢攻率,给对方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用正手接反手位短球时,打开击球拍面做好准备切实完成挥拍动作,使回球具有相当的威胁性,以求争得主动在不来梅世乒赛保持不败的中国男队头号主力王励勤,充分发挥了身为世界排名第一号选手的不凡实力。他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压倒所有对手,为中国男队获得团体冠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该次大赛中,王励勤不断运用进攻性的接发球技术给对手施加压力,并据此掌握场上主导权的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此,我们介绍他用正手接反手位短球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图1-10中,王楠发不转长球的动作,与发下旋球的动作很相似。由图13-14中王楠的站位可以看出,她认为对方(柳絮飞)回球将到自己的反手位。尽管对方突然接发球抢拉斜线至王楠的正手位,有些出乎王楠意料,但得益于图13中绝佳的还原姿势,王楠仍然能够由准备反手的姿势,迅速地转换为正手攻球的引拍,变化之快,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9.
李惠芬 《乒乓世界》2000,(11):32-33
这期我们介绍马林第三板反拉技术。直板和横板的反拉技术在基本原理上是一样的。 马林发强烈的下旋球到金泽洙的反手位(图一至三),金泽洙接发球时用侧身拉高吊弧圈(图四至八),马林判断对方会拉高吊弧圈至自己的反手位,于是,在第三板的处理上果断侧身反拉到对方的反手位(图九至十二)。 在这个实例中,金泽洙为了“安全”起见,拉了一板高吊弧圈,而马林则准备得比较充分,一在用正手反拉的同时,落点尽量控制在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对方侧身拉高吊弧圈后,通常正手位是空档,这时应该打对方的正手位。当对方注意正手位时,就会提前…  相似文献   

10.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8,(3):114-119
王励勤——侧身抢拉台内球 侧身抢拉,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 台内拉球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运动员在进行台内拉球前,必须具备精确的判断力,算清来球的具体落点,还要配合身体的快速移动,保证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这样才可以提高回球的质量。组图中,王励勤发侧下旋短球,马琳在接发球摆短时,弧线稍高、稍长。王励勤通过小范围的并步调整,果断侧身,在台内快拉直线。  相似文献   

11.
第50届世乒赛马龙对萨姆索诺夫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研究马龙在莫斯科第50届世乒赛对战萨姆索诺夫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马龙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马龙在发抢段使用率虽然不高,但得分率较高;在接抢段进攻较积极,得分率也较高;在相持段相持较多,但失误也较多。马龙的正手位拉斜线、侧身拉直线是其强项,其正、反手位的防守较弱。建议马龙丰富发球种类,提高相持能力,增加回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接发球后第4板的反拉要点: 1.接下施发球时迎前快搓,搓球要加力控制,提高质量,迫使对方只能拉高吊弧圈球。高吊孤圈球进行反拉反剃,如对方快拉则可挡一板过渡。 2.步法尽量到位,反拉对方的高吊孤圈球时,击球点应该是球的上升期。 3.反拉不能光用手臂,同时还要用腰和身体的力量。对弧线短的球,步法要到位后再打,并注意身体用力要一致。图片说明 瓦尔德内尔发强烈的下旋球至马林的反手位,马林接发球时用正手摆短的击球时间快搓至瓦尔德内尔的反手底线,瓦尔德内尔用反手拉高吊弧圈球至马林中右位置,被马林反拉正手空当。 …  相似文献   

13.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6,(11):90-97
向王励勤学习拉半出台球正手拉半出台球是一项世界级的技术。在比赛中为了抢先占据上风,当对方回球为半出台球时也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不能随意放过。我们可以从王励勤的技术中体会这一项技术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4.
52j_本组图片取自马林与希腊名将格林卡的对局,全过程由四个部分组成jj马林发哦i格林卡接发球(图1_5);马林反面抢攻、格林卡第四板招架(图一6—8)i马林侧身大力冲杀斜线I图g-:il分)∥马林准备连续进攻,~但格林卡回球已出界0图14—16 h i。。 , …一 。r-…。这是现代直板反胶进攻型打法在自己发球轮典型的抢攻套路孑 j÷ 一, · 。 一马林发球后反手抢攻结合侧身杀板@李晓东  相似文献   

15.
与“王皓VS施拉格”球理相通,本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一)”中第2套“定式”的另一种升级版。马林站在侧身位用正手发侧上旋球到波尔的正手近网处,虽然他发的是普通侧旋而非逆旋转球,出球带正常的左侧旋,但对于左手握横板的波尔来说,其效果同右手直板反手发(右)侧旋球到右手横板正手类似,球落台后都是朝横板的正手外边线侧拐。与施拉格相同,波尔也选择用反手上前接发球,但被马林压住中路后,最终正手反拉下网。  相似文献   

16.
李惠芬 《乒乓世界》2001,(12):30-31
在移动步法中,上身要保持平衡。 金择洙发球发到王励勤反手位短球(图1—6),王励勤则用侧身挑短球挑到对方正手位空档,金择洙发球后准备用正手枪攻,判断来球后,用交叉步扑过去拉直线(图9—12),他虽然在大范围跑动中跌跌撞撞,但是上身仍能保持平衡,说明金择洙的步法与体力很棒。王励勤见对方反手  相似文献   

17.
如国,对于波尔的正手逆旋转发球,马龙运用了击球节奏较快的回搓(图3—5)。波尔利用第三板旋转强烈的反手提拉,回球到马龙的中路偏正手位。马龙快速衔接,用强烈的正手反带取得了这分(图9-13)。  相似文献   

18.
张辉 《乒乓世界》2007,(8):98-98
男单半决赛王励勤 VS 柳承敏王励勤与柳承敏之间的男单半决赛,可谓萨格勒布世乒赛最为经典的一场比赛,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横拍与直拍的对决,正手对冲、侧身搏杀、锁住反手后巧变正手、反手拧拉……这样的华章乐彩此起彼伏。比分的犬牙交错更令悬念迭生,令人肾上腺分泌加速,经过近70分钟的苦战,王励勤终以4比3险胜柳承敏。  相似文献   

19.
让直板“疲于奔命”——孔令辉反手侧拉接调右压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乒乓世界》2005,(10):100-101
这组图体现了孔令辉灵活的战术运用——先压马林反手再空正手,然后再压马林反手,落点上的变化非常大。这种战术套路的运用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作为依托。马林在接发球上无法夺得生动,于是他作好了下一板拉的准备。在这样的前提下,孔令辉利用假动作,通过反手侧拉的技术打落点,压制住马林,这种出其不意的进攻和落点变化意识报有威胁。随后孔令辉反手一“抹”,用旋转和落点优势,迫使马林大范围跑动击球,这样就为下一板进攻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孔令辉的这套战术运用是横板打直板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20.
这是第2套“定式”的又一种变换。左手握拍的何志文用正手发普通侧旋到卡尔松的正手近网,就旋转性质而言,与右手直板用反手发球类似,都带右侧旋。注意,与“定式”中不同,此发球的落点是直接拐出边线的,而不是靠近中线,何志文敢这样是基于两个因素:左手握拍,对方正手勾回斜线,刚好到何的反手,而不像右手直板是被打到正手空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