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日益引人注目,对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法和随机访谈法,以福建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分析为例,分析了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在针对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需求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利用社交网络,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杨政 《华章》2012,(23)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深入研究并积极主动应对.本文首先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对社交网络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造成的影响,提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绩效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基于社交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可以探究大学生社交网络主体和社交网络关系通过双元性学习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能力培养绩效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线社交网络并非仅有创造时间碎片、浪费学习时间等负面效用,大学生社交网络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绩效具有明显间接正向影响效应,双元学习在大学生社交网络与创新能力培养绩效之间具有中介调节作用。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在线社交网络大学生交流平台建设和大学生在线社交网络意见领袖挖掘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社交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采用社交网络使用强度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9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络使用、线上积极反馈、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两两之间显著相关;(2)社交网络使用能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对孤独感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线上积极反馈的单独中介作用、社交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线上积极反馈和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线上积极反馈和社交焦虑在社交网络使用预测大学生孤独感中起多重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络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深化了社交网络使用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交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平台,给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多面影响。一方面有效消除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隔阂,减少了因为文化冲突而带来的交流障碍,而另一方面网络社交平台弱化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使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应从网络社交平台入手,探究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其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总结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行为规律,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SPSS17.0和AMOS17.0对收集的236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是影响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直接影响因素;网络外部性、沟通有效性和感知易用性只能通过作用于感知有用性来间接地影响实际使用;孤独感和使用成本则不是影响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潮流群体,对社交网络的应用具有严重依赖性。社交网络的出现与兴起、发展与流行不仅催化着大学生人际交往形式的转变,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和行为方式,它使人际关系趋向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交网络的对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利弊影响,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交网络中上行社会比较、自尊、社交网络倦怠和焦虑之间的关系,以368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上行社会比较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社交网络倦怠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社交网络中上行社会比较、自尊、社交网络倦怠和焦虑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社交网络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可以通过自尊和社交网络倦怠的序列中介效应影响焦虑;社交网络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可以通过自尊或社交网络倦怠的单独中介效应影响焦虑。研究认为自尊和社交网络倦怠在预测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中起着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因素。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社交既拓展了他的交往空间和社交行为,同样,也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在梳理归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大学生网络社交方式及社交行为特征分析的研究框架。以扬州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社交网站访问情况、好友特征、社交基本属性、社交行为、态度与感受五个维度调查大学生网络社交方式及社交行为特征,归纳总结当代大学生基于社交进行学习的行为特征。旨在指导大学生能正确、积极地使用网络社交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0,(3):131-134
网络人际信任是个体维系持久稳定在线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正处在自我发展的关键期,社交媒体的使用拓展了其社交空间,引发了其社交行为的变革,并对网络人际信任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社交媒体的主要类型、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内涵、特点,指出其在网络人际信任培育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培育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社交焦虑在社会排斥与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网络消极情绪体验的调节效应,使用社会排斥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网络消极情绪体验量表与网络偏差行为量表对8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社会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2)社交焦虑在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消极情绪体验调节了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交网络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使用社交网络的队伍,与网友分享心得体会和见闻感受。社交网络的出现给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这个载体增强实效性;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也为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根据调查研究,了解民族高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现状,发现社交网络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寻求适合在社交网络时代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交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青睐。然而,网络社交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全面分析网络社交现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社交安全教育和有效管理举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和网络的普及,新兴的社交软件——微信,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被广大的大学生所喜爱和运用,本文阐述了微信的概念以及在大学生中的运用现状,其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进而论述其对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社交安全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新的网络时空里,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日益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网络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发展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网络社交安全产生巨大冲击。由此,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目前,网络社交常见的安全问题有:网络聊天引发的安全问题,沉迷上网导致的网络成癌综合症,交友轻率误入网恋陷阱。可见,网络社交安全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及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对此,本文提出了自律性和防范性相结合的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的社交途径和交往行为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大学生借助移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人际交往的趋势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对J大学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总结大学生使用移动社交网络的特点,并深入分析移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双重影响,最后从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和社交化相互交织的时代,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社交网络因其独特的特点,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如火如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社交网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与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思想教育的有效工具,但是也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通过对社交网络特点和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影响的分析,对如何做好社交网络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交以互联网为中介,拓展了社交活动的空间性和地域性,创造了较为平等开放的社交环境。大学生既是互联网上的活跃群体,又对人际交往有着旺盛的需求,而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相较其他群体亦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进行调研,描述网络社交现状,探究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特点,可以为应对这一现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SNS社交网站的兴起带动了以真实性、开放性和平等性为核心特征的新型社交网络文化的流行,也引发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的多重影响。参与SNS社交网站交友互动,既可以规范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弱化功利思想、培养民主精神,也可能诱发道德危机和现实社交障碍。高校思政工作者及相关部门要因势利导,积极渗透,引导社交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并借此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20.
社交网络无疑是当今大学最为热门的话题,大学生已成为信息前沿最为活跃的群体,如何依托现有的主流社交网站,全面深入分析和了解社交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利用社交网络和相应产生的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的手段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这些都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为高校未来学生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提供积极的决策参考。本刊从本期起,连载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大学生社交网络的应用研究和场景分析,作者以独到的视角,通过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构建模型,展现一张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