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生理卫生》教材中安排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笔者在做这个实验时偶尔用开水加温,发现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的酶促水解速度而加快。为了进一步验证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笔者采用了200多名学生的唾液进行了下述实验,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2.
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结果只能说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37℃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而没有具体说明酶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更没有说明酶作用受酸碱度(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帮助学生掌握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作用以及酶的特性等知识的一个重要实验.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这部分知识,不少作者对这个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内容作了修改.比较常见的修改是将原实验“向淀粉液先加唾液后加碘酒,溶液不变色”改为“向淀粉液中先加碘酒变蓝色,后加唾液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新编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观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为例谈点粗浅看法。 一、课前准备是基础。 1、备教材:“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是让学生知道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并验证通过化学性消化可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成分。其中有两个知识点是延伸的,一是淀粉经淀粉酶消化成麦芽糖后,再由相应的酶消化成葡萄糖。二是酶的消化过程必须具备温度等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这一实验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性质,来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按实验要求,取1g干淀粉放在烧怀里,加清水100mL煮沸,作成浆糊备用。这种方法费时间,还有两个明显的缺点:①浆糊遇碘显紫红色,这与学生从小学以来一直接受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认识相矛盾。②浓稠的浆糊中,由于含有较多的淀粉,所以在与唾液淀粉酶发生反应时,需要较长时间,有时唾液少了还难以消色(碘液在淀粉液中显什么颜色是由淀粉液的浓度决定的。浓度低时显蓝色,浓度高时显  相似文献   

6.
1引言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含淀粉较多的食物:馒头、米饭、土豆、淀粉糊等,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并实施自己的方案,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大多数选择馒头的同学几乎观察到了同样的的现象:三支试管都变蓝了!也就是说馒头不管是块状还是碎屑,滴的无论是清水还是唾液,遇到碘液都变蓝了,这显然与实验原理不符。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唾液对馒头的消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新课标“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行研究,探究淀粉溶液浓度、唾液淀粉酶溶液浓度和水浴温度对淀粉褪色时间的影响。建议使用0.5%淀粉溶液、2.0%唾液淀粉酶溶液,在37℃条件下开展定性、定量实验。对师生基于新课标开展本实验探究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的教学过程的深化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操作、科学语言等素质。初中生物第二册实验七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以下简称实验七 )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 :(1 )制备浆糊(2 )取唾液(3 )将浆糊注入试管①号、②号(4 )将清水、唾液分别注入①、②号试管内(5)将①、②号试管同时恒温(6)将碘液滴入①、②号试管内实验通过加清水的①号试管与加唾液的②号试管 ,实验结果①号试管加碘变蓝 ,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通过预习 ,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 ,把握操作要领 ,且对实验结果能做到心中…  相似文献   

9.
中师生物学教材第二册在讲酶的性质时,有一个演示实验——“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的外界条件”。其中有一步是:先向试管中加2毫升唾液,再滴加2滴稀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加2毫升淀粉溶液。将试管在37t水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一滴碘液,观察现象。由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失活,不能使淀粉水解,因此搞加碘液后,试管内液体应变为蓝色。然而,实验往往以混合液不变蓝而失败。为什么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加得少,混合液的碱性不足以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吗?不是。原来,加入的碘首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的碘化钠、碘酸…  相似文献   

10.
【案例描述与评析】《酶》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在这以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还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故学生对于催化剂的概念并不陌生,对于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酶与其他化学催化剂有何区别,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还不了解,这就是本节教学应解决的问题。由于本节内容多处涉及实验教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是本节教学要攻破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依然是他们的天性。在学习“食物的消化”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略做了改变:将课本[实验九]的名称“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改为“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更改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将“观察”改为“探究”,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生实验操作方法。长期  相似文献   

12.
此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唾液淀粉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从而认识消化液里的消化酶对食物消化起重要作用,促进理解消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人人都吃大米、面粉,而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怎样被人体吸收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呢?需要通过实验来给学生解答。   首先让学生细细嚼米饭或馒头,问有什么味道?回答有甜味。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淀粉变糖了吗?带着这个问题去做实验。 1 动手实验之前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1 淀粉和糖的特性,淀粉遇碘带蓝色,糖没有这个特性。 1.2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温度是在人体的温度下进行,即37?℃。 1.3 加热后的试管必须冷却后再加碘液。  相似文献   

14.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根据教材要求,反应必须在37℃的水浴中20~30min。由于大多数学校没有恒温水浴设备,水温难以控制,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成功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的教学过程的深化,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操作、科学语言等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生物第二册[实验七]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学生实验成功率不到60%,1号、2号试管均呈现出蓝色。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要提高实验成功率,除了要注意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出的三点外,还要调整实验材料中碘液、清水、唾液三种液体的体积。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成 《湖北教育》2000,(2):85-85
人教版生物第二册[实验七]观察唾液淀粉酶时淀粉的消化作用,学生实验成功率不到60%,1号、2号试管均呈现出蓝色。  相似文献   

18.
1人体消化系统的酶在完成了催化作用之后的去向? 我们知道,食物的消化是从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口腔开始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首先在口腔消化一部分淀粉,使其变成麦芽糖;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将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胰腺和肠腺也能分泌多种酶.还有肝,它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的消化却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消化酶和胆汁在完成了对三大物质的消化后怎么消声匿迹了呢?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一节中"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一个分组探究实验.然而,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且在取唾液时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不愿意动手去做.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学校的现有设备进行了实验改进,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一、实验仪器及用品 试管2支,温度计,温水,大烧杯,培养皿,碘液,曲别针2枚,胶头滴管2支,恒温箱、消毒棉签若干.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的教学过程的深化,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操作、观察、科学语言等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