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高一册雨中登泰山【课文题解】课文的末尾写道:因为“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所以才能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又因躲过一场倾盆大雨,所以“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感到“意兴盎然”。这说的就是作者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课文标题《雨中登泰山师仅点...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后“思考和练习”精解第一册雨中登泰山[学习要点]《雨中登泰山》写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抒写了作者雨中登临泰山的“独得之乐”。阅读这篇游记,要抓住三个关键:(一)抓住“雨”,体会课文开头是怎样点雨的,结尾又是怎样以雨收笔的,文章中间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3.
历来写泰山游记,大抵写登山观日出的多。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却独辟蹊经,别具一格,不写观日出而写“雨趣”,写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这篇游记笔酣墨饱,情趣盎然,意境空灵,构思巧妙,写出了雨中泰山的奇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独特细腻的感受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富有浓郁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4.
谈谈《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湖南攸县一中欧阳宇李健吾的游记散文《雨中登泰山》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开篇之章,足见其具有的典范性地位。但是,多年来有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教此文的语文老师,那就是这篇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到的本文“描写了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  相似文献   

5.
【原文】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分析】泰山为我国中外驰名的五岳之首。古今文人墨客为之吟诗赋文者众,但冒雨登泰山,饱览泰山雨中情趣者,似乎尚不多见。课文除着力描述泰山别具情调的绮丽风光外,全文自始至终洋溢着作者“独得之乐”的兴奋愉悦心情。这种心情在全文结尾处凝聚成一句话,就是“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和平 《湖南教育》2001,(16):27-27
讲读结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感知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知体验。为此,教师要对学生地位有明确的认识: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是阅读的主体。教学中,教师精讲关键部位,突破一点,以点带面,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去读,让文章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如教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只要在精讲“移步换景”时,点破作者在雨中登临的“独得之乐”,  相似文献   

7.
王美问:《雨中登泰山》有何新意? 关于东岳泰山,远有姚鼐《登泰山记》的名篇,近有杨朔《泰山极顶》的佳作。要想写出新意,实在太难。但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独辟蹊径,富有新意。一、新的角度。像《登泰山记》、《泰山极顶》总是着眼于晴日的泰山。而《雨中登泰山》不蹈前人故辙,另辟蹊径,着眼于雨中泰山。其中:1-2节写冒雨登山,一偿宿愿。3-9节写雨中泰山,美不胜收。10-11节写独享雨趣,别有风味。特别是一些雨中奇景,别有一番情趣:虎山水库,飞瀑直泻,吼声震天;雨中登山,山溪作陪,大水漫径;悬泉高挂,百珠散玉,细雨湿身。总之.泰山雨景是“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  相似文献   

8.
备课资料背景·意义1982年8月29日李健吾同志写了一篇文章:《我和〈雨中登泰山〉》。文中说,作者是于“1961年7月,‘雨’中登泰山”的。《雨中登泰山》最初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11月号,后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散文特写选》第二集(1959—1961)。当时,对“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战胜困难,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今天,继承和发扬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9.
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人们说话写作常常引用古人语句。例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首段在叙述作者登泰山的宿愿时引用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个诗文句子。前者出自《孟子·尽心上》,后者出自杜甫《望岳》诗,都是说  相似文献   

10.
景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象有真魂张小静《雨中登泰山》是李健吾写的一篇游记。我认为结合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课《导游业务》,探索《雨中登泰山》课文的教学思想是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课文中,对泰山自然景物的观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正是旅游专业学生所必须...  相似文献   

11.
熊召政先生的《雨中登滕王阁》,引领我们走过了1453年的回头路。标题中有"雨",可文中真正写到"雨"的地方不多,不像苏东坡之《望湖楼醉书》,李健吾之《雨中登泰山》等写雨的诗文,通篇的文字都被雨淋湿了。而本文中只二三处点到雨,作者整篇文字都在侃滕王阁的变迁,发怀古之幽情。  相似文献   

12.
你到过泰山吗 ?能给大家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及泰山的主要景点吗 ?泰山书法石刻知多少 ?古老的泰山有哪些神话传说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到泰山封禅 ?他们为什么在泰山封禅 ?古今文学史上有哪些描写泰山的文学作品及作者 ?没有亲临泰山不要紧 ,高中语文第二册姚鼐《登泰山记》和第二册读本中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可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行踪领略一番泰山风光 ,对泰山这座名山进行一番多角度的探究。1.泰山的历史意义泰安 ,泰安寓意“国泰民安”。境内有“五岳之首”泰山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相似文献   

13.
阅读引导设计学生读课文,画出登泰山(包括下山)的路线图,解决如下问题: (1)、泰山名胜古迹甚多,作者是怎样紧扣“雨中”这一特点,有详有略进行描述的?根据“详”、“略详”、“略”三个等级标准,分别在线路图上标出。然后细读“详”  相似文献   

14.
《雨中登泰山》的讲读课一开始,我就要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文字: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倾盆大雨的时候,恰好又在七真祠躲过,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感到意兴盎然。 声音响亮、悦耳,久久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静静地沉思着,仿佛跟随作者进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美妙境界之中。  相似文献   

15.
作文之“趣”从何来? 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独到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具体说是:对自然景物,要从一定的审美角度观察出“景趣”;对人和事,要真切体验出“情趣”;对事理,则要深切感受其“理趣”,然后才能下笔如有神。诚如齐白石所说:“篆刻如诗有别裁,削摹那得好开怀。欹斜天趣非神使,醉后昆刀信手来。游泰山、写泰山的人何其多?而李健吾却独辟蹊径,写泰山之雨景,情景交螎地写出了泰山雨中奇趣,独得泰山的灵性,欣赏了泰山雄浑、壮丽、神奇、险要的泰山雨  相似文献   

16.
古来写泰山之作甚多,而《雨中登泰山》独以“雨中”登临的“雨趣”为线,从“山”和“水”的关系着笔,由水势写出山势,写出泰山的“灵性”来。角度新,构思新,写法也新,确是游记中之佳作。这篇散文交替运用多种笔法,着重写了三幅水景,每一幅都从不同的水  相似文献   

17.
《雨中登泰山》是老作家李健吾一七九六一年写的一篇游记。写泰山是老题目,在文学史上,从《诗经》到清末诗文都有关于泰山的篇目;从孔夫子到大诗人李白、杜甫,甚至有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都留下了对于泰山的吟咏,桐城派散文家姚鼎的《登泰山记》更是烩炙人口。在现代作家中,吴组缃、杨朔有关新旧两个时代泰山的著名描述。写的人多,名篇流传广泛,这就给写泰山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8.
当代作家李健吾的著名散文《雨中登泰山》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9.
李健吾散文《雨中登泰山》一直为人称赏,人们称赏的是它选材和构思的独具一格。笔者以为,这篇散文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是作者的心性之作,这篇不长的文字烙着作者人生历程的印记。李健吾曾说过“我是一个快  相似文献   

20.
一、自学目的1、分析作者是怎样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所写的对象的;2、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变化中的景色的。二、自学重点学会在描写景物时明确交代立足点。三、课文导读这篇课文根据雨中登泰山的过程描写了泰山美好奇妙的风光。作者的笔下描绘对象不断变换,这是因为随着攀登作者的立足点时时发生变化。让我们跟作者一道来登山,听听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