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6,(6):108-112
古代甘肃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栖息的热土,同时也是从中原地区汉族移民边疆地区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从秦朝到元代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级阶层的汉族移民通过多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地区,为甘肃地区的开发建设、中原王朝边疆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甘肃地区汉族移民呈现出持续性、不巩固性、类型来源的多样性和强制性与自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汉族移民与海南经济的发展陈光良海南岛持续不断的汉族移民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为了阐明汉族移民与海南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按照汉族移民的来源籍贯、职业构成和迁入后聚居分布的特点,分别以中原仕民、闽粤农工、渡琼客家、过海商帮为题材,大致说明这些汉族移...  相似文献   

3.
张学鹏 《教育评论》2023,(9):151-160
综合教科书在新中国教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连续、丰富的编写历史。系统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综合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将其概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规整和突进(1949-1976)、改革开放后的价值重建和探索(1977-2000)以及新世纪的课改使命和涌现(2001-2022)三个阶段。总结综合教科书的编写历史:类型上形成相对稳定、连续的历史脉络,逐步走向多样化;编写理念随时代迁移,从学科本位到学生中心过渡;综合要素从知识并扩充到其他要素,呈现为不断扩充和建构的连续体。文章最后对综合教科书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王慧 《中国教师》2009,(19):18-2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对于教育本质的探索,走过了曲折而艰难的发展道路,大体呈现出如下趋势:工具人的隐退与目的人的浮现。具体来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把教育本质理解为"教育即上层建筑",主张教育为政治服  相似文献   

5.
巴塘是川藏线上的重镇,自清经营川藏道以来,为康区南部通衢.汉族移民逐渐增多,与当地固有的藏族形成多元融合的局面.文章梳理了汉族移民巴塘的历史,探讨了汉族移民与当地社会互动的内在机制,呈现出汉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具体形貌.以期对今日汉藏文化的交流、互动与共生提供历史的镜像.  相似文献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了限制关内人口入境的政策,关内移民出关受阻,人口数量骤减,至1937年达到了最低点,正常的人口流动被迫中断。这一时期移民的数量、人口结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分布、居留年限、迁移过程等方面与1931年之前迥然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30年代的移民运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轨道,其发展随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明代贵州的移民种类主要有军事移民、民籍移民和仕宦谪迁三类,其中军事移民的数量最多,影响也最深远。笔者保守估计,明初仅军事移民的人数就超过一百万。一百多万的汉族移民对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风和民族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为推崇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青少年文学作品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中国元素。三类中国元素的描写在作品中大量出现:神话传说,包括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故事和美国作家在此基础上的改写;美国的中国移民和美籍华裔;中国人的衣食住行,节日习俗等常见文化点。但中肯而平实的作品不多:很多作品存在中国元素明显与现实不符的问题,对中国文化的细节描述个体性、地域性太强;对当代中国和第三波移民的描写太少,而对这个关键历史时刻的沉默和话语权的缺失,从客观上也给那些描写回忆与想象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的作品让了路。中国元素对美国作家而言,写起来要么非常沉重,要么就流于浅薄浮泛。  相似文献   

9.
清朝康熙年间,一些临界州县的汉人就陆续进入阿拉善蒙古地区。清朝中期,阿拉善蒙古地区已涌入大批汉族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邻近之甘肃省民勤县以及宁夏、山西等地,并以从事农牧业、经商、开采矿产以及挖掘甘草苁蓉等多种途径进入阿拉善蒙古地区生存,此外"传教移民"也具有一定规模。移民的不断涌进对阿拉善蒙古地区传统的经济生活、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均构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通过运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档案馆藏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蒙、汉文档案与相关资料对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汉族移民的来源、迁移原因与途径、生活状况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前,毕节地区乃至整个贵州经济都十分落后,被视为"蛮夷之地"。明代大规模的汉族移民涌入今毕节地区境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以及充足的劳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毕节地区农业、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改变了其落后、野蛮的面貌,使毕节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种变化是与汉族移民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关内各省向东北移民,在"民国"时期形成了空前的高潮,大多属于自主性的人口流动,一方面由人民自发形成,另一方面则由政府提倡促成。这些移民多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他们通过海路、铁路、陆路进入东北,而且大多北上,寻求生存。"民国"时期东北的移民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1930年是东北移民高潮兴起阶段,每年约百万人。移民进入东北后,在南满地区留居的很少,大多数移民则沿中东铁路继续北进,散布于吉、黑各县及鸭绿江流域带。在"民国"时期的移民高潮中,移入东北的居民还有外国人,如朝鲜人等。这种大规模的移民现象,不但促进了东北人口的迅猛增涨,加速了东北各民族的融合,而且也加速了东北各地特别是东北北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出台后,在期刊界尤其是高校学报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围绕《办法》的出台背景、实施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高校学报改革路径等问题,学者们各抒己见。及时对诸多观点梳理评析,有利于统一认识,提出合理建议,促进决策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3.
组织法学会的学术传统始于维新变法,经过清末、民国时期的发展,组织法学会已经成为我国法学界的学术传统之一。共和国法学会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法学会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组织出版了大量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推动了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近现代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萧岛泉的《杨献珍:共和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人》一书,对于解决共和国历史上"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论战这个问题有其别人不能取代的作用,他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历史的复杂性,帮助我们穿过历史的迷雾,看到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自1951年建立完整的师范教育①体系至1990年,以《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为肇始,《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5(1993年颁布的)以及随后一系列纲领性政策文件,既不断强化由政府主导教师教育改革的模式,也提供了一个基于法律、政策的制度性框架,使得教师教育工作以渐进性变革的方式应对着其服务对象——基础教育学校的需求变革;进入1990年代后,我国教师教育则进入一个借鉴欧美国家经验的制度转向与重构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世界《儿童权利宣言》颁布至今已经整整50年了。我国作为世界《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迄今为止在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领域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与进展。本文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立法领域就儿童教育权的保障问题通过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滇西土司制度变化探究——以南甸土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直到中华民国建立,滇西土司制度仍保存完整。民国政府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渐进的改土归流措施,但它最终没能彻底革除土司制度。不可否认的是,民国政府对滇西土司采取的一些改土归流举措,动摇、瓦解了这一制度。土司的许多权力被新型管理机构或共同或单独行使,土司制度也逐步向国家统一行政建制过渡。这为解放初期滇西改土归流的彻底完成准备了条件,也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我国新修正的律师法实施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关其与刑事诉讼法的冲突及协调问题的探讨从未停止。立足于理论层面和实定法层面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位阶规定,在宏观领域构筑共识的基础上,从律师权利义务的微观层面分析刑事诉讼法与律师法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冲突与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体系的阶段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60多年来,探索与发展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体系的主旋律,改革与创新是其主要动力。根据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体系的发展特征,可将其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探索与起步阶段、创新与发展阶段、转型与深化阶段。在对每一个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与介绍后,可得到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外国专家从19世纪下半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在新疆进行地理勘察的情况.分析他们的地理勘祭活动对新疆的历史和地理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