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殖民文化批判逐渐被国际社会学术机构确定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独特的文化批评模式。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以否定和颠覆西方新旧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为宗旨,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批判和颠覆殖民主义所确立的"黑人/白人"、"自我/他者"和"男性/女性"等三组二元对立的文化模式,利用后殖民理论最终在"西方/东方"、"支配/被支配"的二元对立模式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现象作出解答,反对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所构造的知识形式来框定和分析自己民族的文化而使其民族精神深处被殖民化和奴隶化。但是,这三组文化批判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即都是在殖民主义话语体系下对殖民主义文化及种族主义所进行的并不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北迁的季节》是苏丹现实主义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代表作。萨利赫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从"南"到"北"的迁徙和自"北"向"南"的回归。驶入的航程是对宗主国殖民的一种反抗和报复,但也有可能掉进自己所设的陷阱。任何二元对立的思想都是致命的,无论是报复性的"驶入的航程"还是固守的民族主义都不可取。萨利赫强调的还是两者之间的沟通和对话,既不赞成完全推崇西方文化,也不赞成全盘否定本民族文化,而是立足于本民族前提下的"西学为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殖民是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在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不同阶段,殖民的主要形式也在发生改变。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文化全球化显然带有强烈的文化殖民色彩。文化殖民采取知识与权力的融合,进行理性伪装下的知识生成,造就"内殖民"的文化陷阱。后殖民理论虽然对东方主义这一文化殖民理论进行了批判,但批判的软弱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后殖民国家所超越。后殖民国家要想防范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除了要完善话语防御策略,还要切换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独具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体系,经历了《言治》时期、留日时期、新文化运动初期,到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走向成熟。其民族主义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构建民主主义的民族国家、改造民族性、批判民族虚无主义,坚定民族信心,强化民族认同、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主张民族自决和联治主义以及“中华民族无产阶级化”等。其民族主义思想是理性的民族主义,是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的民族主义,也是有强烈世界主义色彩的超越型民族主义。其民族主义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想演进历程的重要一环,对后世的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被后世尊崇的几位结构主义大家都在论著中具体实践了二元对立思想。在他们具体的阐释背后,可以窥见结构主义文论最基本的两组二元对立项: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而作为一种文论思潮,结构主义本身也在实践着二元对立原则,它与英美新批评理论和阅读理论都有着诸多交叉点。不过,二元对立也给结构主义文论带来了致命伤,给日后的批判和颠覆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子夜的孩子》是"后殖民教父"拉什迪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体现了作家实现文化殖民的消解和完成被殖民者身份的确认的后殖民主义思想。在殖民主义消失的今天,新的文化殖民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现代民族国家。通过对《子夜的孩子》的解读,了解文化殖民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和作者力求消解西方文化中心意识,从而使边缘的非西方的民族文化回归到应有位置的文学意图。  相似文献   

7.
文化民族主义就是一种以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就是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和对民族文化自我认同意识的创造、维持及强化,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并谋求民族文化保留、复兴与壮大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取向。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思潮和民族主义类型,它的原初代表首推德国。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特点是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相互交织;特殊性对普遍性的批判;民族自我意识对世界意识的遮蔽。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德国,这个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之一———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知识分子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缔造者与倡导者;是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宣传者;是反启蒙思想、强权主义的支持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一方面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另一方面又对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及德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状况与比较教育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第三世界国家源于西方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后殖民时代西方国家的世界文化霸权体系中发挥着微妙而深刻的作用。同时,当今世界后殖民的文化状况对比较教育学研究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的比较研究中,“东方——西方”二元对立、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等预设性的运思逻辑,既深刻反映了后殖民时代西方文化殖民的渗透性,又在这通过教育的文化殖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思比较教育学的运思逻辑中隐含的文化殖民的可能性,是我们在教育和文化的去殖民化道路上必经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0.
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亦采撷西方文化,积极探寻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以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钱穆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苦情怀和文化悲情。对钱穆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厘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以西方为叙事主导的民族主义话语,主导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使得民族国家的历史在西方学者眼中不仅具有世界的同一性,而且表现为发展中的单一性。中国清末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存在多重性,绅商阶层作为国家权力在乡民社会中的递延,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地方权益的使命,当西方殖民行为在中国衍生出民族主义运动时,乡绅阶层的"裂变"特性,使他们在乡民社会书写了另类的民族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西方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经梁启超等先进人士的引介,开始在中国生根,其显著成果一是确立了多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的认知;二是通过辛亥革命一度出现了现代民族国家。民国时期,现代的民族国家虽然只剩下一块招牌,但国人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并未停止,集中在探讨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新的民族国家构想上。然而,随着其后民族主义的泛化以及意识形态化,民族主义被简单地等同于爱国主义,这非常不利于实现民族自觉和国家振兴。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西化心态,可以称为殖民文化心理。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立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出现了两种现象:殖民文化意识在文学主张上的充分表现;在实践上殖民文化心理与反殖民文化并存。它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导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学观,丢掉或挫伤优秀的民族文学传统;二是使民族文学现代化的路程发生曲折和产生畸型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日本全面侵华所带来的亡国危机激发出强烈而广泛的民族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西南民族研究的目的、理论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民族主义视域下的西南民族研究肩负起了赓续中华民族生存、重塑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内涵、反击帝国主义文化殖民图谋等重任。在民族主义思潮激荡之下,理论上出现了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宗族论”等争议,但在西南民族研究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整体认同和尊重国内各民族多元文化的新进路。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促使学者群趋西南民族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他们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田野调查和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元文化内涵;对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交往融合历程的研究,促进了中华民族一体意识的深化;对多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融汇,使得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成效卓著,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在西南民族研究中的优势地位和文化殖民意图,而且使得这一区域研究的话语权逐渐为国人所拥有。  相似文献   

15.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亚非地区的反殖民运动与民族革命运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力量不均衡的"世界舞台"。这一"舞台"既是中国知识分子想象性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前提,同时也为他们理解和建构"民族"、"国家"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现实和理论支持。《世纪大舞台》将中国的民族主义形成过程放置到与亚非民族运动互动的"全球史"论述中,揭示中国民族主义的独特性,阐释了民族主义为何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认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主义这一历史产物,在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三个领域不断发生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民族主义处于低潮,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突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遵守贸易规则和坚持经济民族主义之间保持平衡,经济民族主义将伴随全球化进程长期存在。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更多采用经济方式和平地进行,而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任务,是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和弘扬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当代中国之民族文化复兴背景下,重新思考毛泽东思想之民族文化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民族主义”概念的使用,是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的,强调中华民族民族整体的独立以及这种独立基础上对世界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毛泽东用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思想代替了民族主义话语。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大众的”和“科学的”价值取向。此种论述,辩证继承了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矛头直指民族文化内部的阶级分野,而以人的普遍解放为文化建设的旨归。这种以大众之解放为理想的民族文化观,与当今强调民族文化身份的文化民族主义有着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对现代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国家的外交思想与实践需要从民族主义角度来解读。法国民族主义对其外交思想与实践的影响强烈而显著,形成了法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传统,从而成为法国外交独特经历的历史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