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我做学生到我做老师,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一文不知已读过多少遍了。这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他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相处,家家安居乐业,处处洋溢着安宁祥和氛围的美妙画面,以至我们忘了它只是一篇为介绍《桃花源诗》而写在前面的序文。打个比方,如果说《桃花源诗》是一颗璀璨珍珠的话,那《桃花源记》便是一个盛装这颗珍珠的匣子。而我们却津津乐道于这个匣子是如何的精美,  相似文献   

2.
吉辛说有一些值得为之早起而读它的书,这样的书帮助我们忘却周围随处都有的无聊或恶意的闲谈.并且教我们对“有这样好的人在其中的”世界寓予希望。《甘地自传》于我无疑就是这样一本书。并且。照孟子所言。人在夜里荡涤白日所为后静息下来的心灵,以及他在天刚亮时所接触到的平旦之气都是清明的。那么,以一种清明如洗的心境去读一本书,不啻也是给这本书一种它应得的尊敬。反过来.这本书又助一个人开始新的一天.使他的清明之气也许在整个白昼的纷扰喧嚣中不会丧失太多。所以,甘地每日必早起赤足诵读《薄伽梵歌》,这种简单的日课其实极含深意。《甘地自传》的风格朴素无华,这使我想到,如果作者到了毫不考虑文字、风格的时候,一定是他感觉最接近真理的时候。这时候他只是努力想把这真理说出来,使这真理象对他呈现一样对我们呈现。我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时也有这种感觉,这位老人好象只是在说:“人啊,我爱你们,你们怎么竟会不明白如此简单明了的真理呢?”  相似文献   

3.
谢肇淛是在《金瓶梅》以抄本流传期间唯一的著专文研究《金瓶梅》的学者。他的《金瓶梅跋》是金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它除了提供《金瓶梅》的传抄情况,还反映了明代进步文学家对该书的认识水平。该《跋》与谢氏其他有关论述留下了他对《金瓶梅》一书的独到见解。他正确地指出了该书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批驳了“淫书”论。他强调该书的审美功能,在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下进行评判,触及到人物形象个性化问题,还认识到了该书反映生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李娜 《山东教育》2005,(21):104-105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是《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文学》第9期,看一篇罗伟章的《奸细》(中篇)足矣。 这两年一直看《人民文学》,罗伟章俨然“熟人”矣,但要问到如何评价他的写作,还是让人颇费踌躇。从《我们的成长》的朴素,到《大嫂谣》的真切,再到《变脸》的干瘪,罗伟章始终在“成长”也在摇摆。尽管“底层文学”一再升温,而罗伟章已俨然成为其中的“主力作家”,我们却不愿意看到一个新作家为了赶潮流而牺牲文学上的真正成长。  相似文献   

6.
晚唐时期的韩愈,可谓是一代文豪,特别是以其深厚的散文功底和骄人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学课本人选的他的《师说》、《马说》足可以看出他说理的深透;《大学语文》入选的他的《祭十二郎文》又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他抒情的真切;而人选《大学语文》的另一篇文章矧∈中丞传后叙》更能让我们领教他那生花妙笔下人物的风彩。  相似文献   

7.
昨天中午MlKE午休了,所以晚上精神很好。我们读了《易经》乾卦第一、《黄帝内经》第一节、《成语接龙》001-100,前面的两个内容都是指读,后面的成语是他带读的。后来的《孝经》第一到六章是在广场上玩着读完的。有趣的是,当读到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的时候,他正好攀到爬梯的最上端,于是体悟了“高而不危”,他自己笑了,感觉很有意思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的伦理道德观对伊斯兰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提供了范围广泛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本文就其伦理道德观对伊斯兰教社会、政治、经济及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使我们体会到了《古兰经》的伦理道德观对伊斯兰教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独特的伦理道德风格。  相似文献   

9.
说到朱自清,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散文名篇《春》、《匆匆》。听流行歌曲《荷塘月色》,会想到他的同名散文名篇。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举闻一多和朱自清的例子,“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称赞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0.
《诗经》的教化观点,从孔子时代开始,一直贯穿到汉代。《毛诗序》的解诗方式完全是乘承孔子而来的,和《孔子诗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所注重的都是《诗》的教化作用。由于时代的原因,《毛诗序》的美刺说对《诗经》有许多错误的理解。然而,无论《毛诗序》对诗义的解说是否正确。对整个中国思想史产生重要作用的都是它。首先,《毛诗序》是我国诗歌产生以来对诗歌的创作的第一次理论总结,强调了“情”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其次,《毛诗序》中的许多论点,都成为众多古代作家所熟知的典故。所以说,《毛诗序》是一份珍贵的学遗产,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历史》必修第7课讲到卢梭《社会契约论》时说:“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定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人教版《历史》选修的“学习延伸”引用了这样一段卢梭的话:“社会契约,它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那种约定,它是共同体和其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它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是合法的一种约定;它对一切人一视同仁.是公平的一种约定;它除了公共幸福之外,不能再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是有益的一种约定:它有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保障,是稳定的一种约定。”  相似文献   

12.
《童话》是极具争议的作品,它涉及了人文、社会等范畴,是艾未未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简述了前卫艺术先锋艾未未的作品《童话》的内容,形式与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童话》了解艾未未的艺术主张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本人认为艾未未是用极简单的方式来颠覆我们的固有概念,但是他却能让我们最大程度感受到他的观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引领访谈 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品德与社会》课,你们喜欢上《品德与社会》课吗? 2.不但同学们喜欢,有位老朋友也很喜欢呢!看——它是谁?(出示黑猫警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属于“我们共快乐”单元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有人研究《陌上桑》,说罗敷夸奖的“夫婿”是一种“金头蚕”。有人研究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说它的意蕴在于暗示人们在社会的风雨中青春容易消逝。对《最后一课》,有人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读它;对《蚊子和狮子》,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人从法学的角度来理解它;对《捕蛇者说》,有人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阅读它;对《死海不死》,有人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析它;有人读《孔乙己》,欣赏它的“蒙太奇”手法;有人读《醉翁亭记》,品味它的“镜头”之美……这就是用视点变换、角度变化的手法来研究事物。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所以,他作品基调是冷峻、灰暗的,人物是社会底层的(被损害、被侮辱),内容是苦难、血泪的,甚至是血腥的,但我们读鲁迅的小说。却又会发现他的许多作品中常常写到笑。《呐喊》《彷徨》二十五篇小说中,除《一件小事》外,几乎每篇小说都写到了笑,最多的有近二十处。如此悲惨的社会。苦难的人生,鲁迅为什么要在小说中经常写到笑呢?换句话说,其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要笑呢?笑什么呢?有什么可笑的呢?只要我们认真研读鲁迅的小说,就会发现这笑大多是麻木的笑、愚昧的笑、无聊的笑,或是无奈的笑、可悲的笑、带泪的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竞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代王运在《湘漪楼说诗》中甚至说它是“千古伤心之作”,它是如此细腻含蓄悠远空灵,以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头甚至盖过诗经首篇《关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重要人物,从他一“诞生”,就引发了众多的评议。在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时代的演进,我们是否也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呢?我以为是的。  相似文献   

19.
张相宽 《考试周刊》2007,(15):87-88
《故乡三部曲》是贾樟柯乡土记忆的一种影像记录。《站台》讲述的是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由寻找到回归的成长故事;《小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农村进城的小偷丰富而脆弱的情感世界,游离而尴尬的社会地位,并通过他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小县城里底层生活的浮世图;《任逍遥》中年轻一代对自由的渴望与诉求,凸现了社会变革中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躁动不安以及那种无可言说的迷惘。  相似文献   

20.
从《论语》、《孟子》谈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正用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理解汉语语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上古经典名著《论语》、《孟子》中广泛撷取论据,充分地证明了它使用的普遍性,探索了它的规律性,并为其建立了鉴别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