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中国的航天》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和2006年以后发表的第三部中国航天白皮书。白皮书在讲述过去进展与未来5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时,按照航天运输系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空间碎片等九个方面分类进行了整体描述。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宇航学会由钱学森、任新民、张震寰发起,于1979年10月成立。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促进航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航天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学会拥有185家团体会员单位,两万余名个人会员和34个分支机构。近年来,学会一直围绕创建国际一流宇航科技社团,打造航天技术自主创新平台、航天科普活动主力军平台、中国航天国际化战略支撑平台、中国航天软实力提升平台开展各项活动,在开展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咨询服务、书刊编辑等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国航天的质量管理情况,对中国航天的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从六个方面分析与航天的质量管理的关系,为中国航天质量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在航天工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性的创新做法。从文化、技术、组织三个方面重点提炼了中国航天工程的创新特色。认为文化基因铸就了中国航天创新发展之魂,自主创新奠基了中国航天工程技术能力,系统思维造就了中国航天工程独特管理模式。中国航天工程创新是中国式创新的典范,值得其它领域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2,(11):10-17
继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成为除美、俄外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在中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成绩瞩目之际,神舟九号飞船也将于今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如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举世瞩目,而作为其合作伙伴,创维集团于4月29日在沈阳、洛阳、徐州三地同时开展盛大的航天大篷车科技巡展活动,这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航天科技接力。据了解,此次的创维“2012航天巡展”活动,预计从今年4月延续到2013年,创维集团将通过大篷车路演的形式,在全国近200个城市进行航天巡展。  相似文献   

6.
《学会》2019,(12)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提高,以及国内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打造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学术会议,展现中国航天科技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航天强国地位。该文介绍了中国航天大会的诞生背景,并结合实践经验,从对标初创品牌、组建智力支撑、设置前沿议题、挖掘深度广度、搭建传播平台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航天大会品牌建设的措施和成效,为打造中国航天国际知名品牌的学术会议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分享中国航天人的激动和喜悦,聆听中国航天人的激情与梦想:以高瞻远瞩的思想.理性的思考围绕创新议题.分享经验,激荡思想.共同探讨如何在全球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续写航天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赵瑞  张国友 《今日科苑》2010,(18):38-41
作为一代中国航天人,我们深知中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亲身感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感人的航天精神。这个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24个字不是一般的政治口号,而是对中国航天事业50多年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和总结,也是我们航天事业的传家宝。  相似文献   

9.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取得的最新成就,也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不惧风险挑战、勇于突破、敢于登攀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中国航天展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间提前公布,最终火箭一秒不差地实现"零窗口"发射。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几次任务都将发射时间提前宣布并精准到分,充分显示出了航天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刚刚过去的2个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贰太空相拥",这次交会对接成功,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它意味着,中国已经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时光荏苒,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时,面对我国科技界取得的重大成果,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重要活动之一,为期四天半的"创科驱动航天放飞中国梦主题展览"于7月2日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落下帷幕。7月31日,香港航天科普展览活动总结大会在中国科技馆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出席总结大会。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香港航天科普展览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徐延豪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航天科  相似文献   

12.
吴彪  刘蕊蕊 《科学中国人》2012,(16):20-25,2,1
在航天嵌入式基础软件技术发展还未起步的十年前,有一个小小的课题组在北京悄然成立,它生于毫末、白手起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而今天,这个团队研发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型号软件等为近期神舟九号的成功交会对接保驾护航。当嵌入式基础软件在我国航天工程中还没有一席之地时,有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学者在老专家的支持下勇挑重担,只为拼尽全力贡献中国航天;如今,他已经成为开创中国航天自主嵌入式基础软件研发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3.
正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当长征、神舟、嫦娥、北斗等一系列"中国智造"的航天器飞翔在太空;当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断用汗水书写飞天的壮歌时,有多少人关注到,中国航天技术已"放下身段",服务和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融入在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潮流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72所(以下简称772所)所长赵元富及其团队是中国航天技术"上天落地"的坚实推动者。"航天微电子技术在建设新型航天工业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  相似文献   

14.
张志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4):237-244
航天型号项目研制是科研院所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重要活动之一,研制任务具有时间紧、难度大、变量多、经费少等特点,分析和掌握研究过程本身的规律,对于保障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以科研院所承担的航天型号项目为例,通过梳理项目管理流程和约束条件,并对技术、进度、质量、经费等管理要素进行融合分析,采用权变管理理论、柔性组织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等科学管理理论和关键链技术、系统管理方法、统筹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柔性项目组织管理、关键链进度管控、技术状态控制、面向产品实现的质量管理、风险识别和预防管理、试验管理策划、外协产品供应链动态管理、科研经费风险防控、物资采购支撑保障等九个方面建立全面系统的管理体系,从而保障航天产品按照质量和进度要求顺利交付,圆满完成空间在轨各项工程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4月24日,为统筹做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和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北京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北京航空航天学会、卫星产业投资合作工作委员会、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新浪科技、空天界、国翊创新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首届2020中国航天创新发展云峰会。面对疫情,峰会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与全行业奋战在一线的航天人共同纪念"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共同展望中国航天创新发展的新篇  相似文献   

16.
正中秋月圆夜,天宫问天时。八月十五,全国人民在共度中秋佳节之时,中国航天人为全国人民送上了一道节日大餐,就是我们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揭开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新篇章。一步一个脚印,中国航天用实践诠释着:我们事业的舞台是浩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我国已经发射了300余颗卫星,覆盖了通信、遥感、导航、科学探测等领域,中国航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而这离不开无数航天人的默默付出。作为中国航天技术创新链中的"第  相似文献   

18.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从事航天光学遥感、航天器回收与着陆、航天器复合材料成型等专业技术探索与研究的核心单位,是中国航天光学遥感器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技术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发展概况,包括运载火箭的系列发展、科学卫星的研制与运行、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发射、通信卫星系列化发展、气象卫星系列化发展、遥感与资源卫星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展、"嫦娥工程"进展,以及载人航天工程进展。简要总结了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科学家们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百折不挠的努力,于11月20日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