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其中有不少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在中外教育史上影响巨大。本文从孔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的要求论述了孔子的教学理论对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孔子教育思想中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素质教育的思想。当前,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很有必要研究、学习和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师应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学上,他主张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施行不同的方法,教授不同的内容。他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主张“有教无类”,这对我们今天的义务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包括丰富的终身学习的思想。我们希望通过整理、诠释、转换孔子的终身学习思想,找到并借鉴其合理的内容,为今天的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呈现出新与旧杂处、保守与进步交错、精华与糟粕混杂的矛盾状态。孔子教育思想的二重性是同他的政治思想的二重性密切联系的。其教育思想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6.
学习思想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即便今天,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子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奠定了东西方美学思想的范式。孔子的美育观饱涵伦理内容,而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从属于其政治目的。本文从美育的步骤、方法和目标三个方面对孔子和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论孔子仁义道德管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仁义是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和最高范畴,本文分析了孔子“仁”对人的关注与尊重以及“义”对事物正当性的追求,论述了孔子道德管理思想的合理内容及应予剔除的糟粕。认为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思想时,应该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思想进行分析,既吸取教训,也吸纳其合理成分。孔子仁义思想孕育生长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有关深厚悠久的文化根基,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现代社会中仍值得研究与借鉴的内容,我们在进行现代行政管理思想创新时,既要放眠世界,也要研究我们立足之地的中国过去、现在与将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关于人格美的意识,主要源自孔子人格思想儒家道德伦理观念体系,而孔子人格思想是依据当时社会经验所建立的道德模式和人格观念,是封建农业社会的产物,有着时代局限性。因此,孔子人格思想在思维方式和逻辑形式上难以符合现代科学意识要求,只有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科学地建构符合现代要求的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德治思想旨趣深远,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民为本”的仁德思想、举贤用贤的贤德思想、修已正身的自律作风等.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料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只要我们似科学的态度对其进行分析梳理,其中的有益因子对于我们今人来说仍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先秦诸子百家文化以及儒道释三家的文化传统。我国慈善大家熊希龄有言:"孔教言仁,又曰博施济众"。孔子的慈善思想同样是以"仁"为其思想核心。孔子的慈善思想理念主要从执政者和个人的两个角度出发,其主要内容通过"爱人"、"惠民"、"均贫富"的主张以及义利观和大同思想进行体现。孔子的慈善思想理念对于历史上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当代慈善思想的塑造以及慈善事业的发展仍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由博返约的治学门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偏重人文的治学内容,叩其两端的治学方法.述而不作的著述方式,由学而思而行的治学过程.好学乐学、不耻下问的治学精神表明孔子的治学思想同其政治、伦理思想一样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同时,孔子的为学思想还具有中庸性。在孔子那里为人重于为政重于为学,发展到后世儒家,便是道统重于政统重于学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从而论述了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与成人教育是科学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儒家君子文化由孔子立基,孟、荀各自深化发展。如果先抛开孔孟之间不谈,专就孔荀之间而言,孔子、荀子的君子思想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聚焦于"学"论视域下来看,两者的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君子养成上,都重视"学"的作用;在学习内容上,都注重对"六经"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都强调知行合一和仿效贤者。两者的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学习目标上,孔子认为圣人很难达到,"学为君子斯可矣",而荀子则认为"圣可积而至",主张君子要学为圣人;在学习内容上,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而荀子则主张"学至乎礼而止";在学习方法上,孔子重视君子"为仁由己"的内在自觉,而荀子则强调君子要外求于礼义师法的规范和引导。从"学"论视域来看,孔、荀荀子思想的异同大体如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异同,既反映了孔、荀之间儒家君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也表现了孔、荀对儒家君子文化确立的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科学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孔子职业教育思想、孔子时代职业教育产生背景以及职业教育内容与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孔子教育思想之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他所倡导的德育为重、德育为先、有教无类、终身学习、与学生和谐相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新时期人民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颇有借鉴作用。根据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作者提出了现代教师继承和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顺应时代的要求,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革新了教育制度;他“删诗书、定孔乐、修春秋”,把“六经”作为教育的主要材料,革新了教学内容;首倡分科教学,主张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他在近五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遗产。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与他的进步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修辞美学思想,尽管有其阶级及时代的局限性,但对中国古代修辞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文章认为孔子的修辞美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一是修辞的审美标准。关于语言的本质,孔子是将其作为思想内容的表达工具来认识的。语言运用对于他来说,不只是一种技巧,而且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基本手段。因此,孔子对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特别重视。孔子既要求注重内容,反对虚浮不实;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也提倡对语言进行加工润饰,后人以“文质彬彬”来概括孔子及儒家的修辞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奠定了传统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理念,他所创立的许多宝贵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教育以至现代教育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本文从孔子教育思想的几个方面,介绍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而阐发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为政”思想,可以诠释为以爱人为管理的实质,以明确职责范围为管理的基本原则,以道德教化为主要管理手段,以举用贤才为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的管理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睿智.足以成为当今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