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参加课改培训时,听一位学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同时去牧羊,一个把羊儿拉到一个地方,告诉它:这里的水最好,草最鲜嫩,然后不由分说把羊头按下,令羊儿吃;而另一个人把羊儿带到同样的地方,只告诉它:你自己去吃吧。同样是吃,一只羊儿吃得很难受,而另一只羊儿却吃得很舒坦。同样的草,羊儿为什么会吃得不一样呢?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联想到了以前执教的《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新型玻璃》是九义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听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农夫一起去放牛,一个农夫把牛拉到一个地方,认为这里的水好、草好,便不由分说地把牛头按下去——吃;而另一个农夫则是把牛牵到同样的地方让它自己去吃。同样是吃草喝水,吃喝的是一样的草、水,一头牛吃得很难过,另一头却有滋有味。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按”是强迫学习,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按”是硬性灌输,是对人性的压制。强迫学习使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结果当然是得不偿失。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便成了现代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权威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改变以往硬性灌输的做法,加强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 ,我刚任教师 ,老领导语重心长的告诉我 :千万不要把学生“放了羊” ,一定要管好、管严。十年过去了 ,我却发现我们的教学恰恰缺少“放羊” ,缺少放羊人的明智。放羊时 ,放羊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把羊群引向草盛水足的地方 ,至于羊儿如何去吃草喝水都是羊自己的事 ,它们会自主去完成。放羊人决不会按住羊的头去逼它们吃草喝水。只有个别羊儿掉队或偷吃庄稼了 ,放羊人才用鞭儿将它们召回羊群 ,让它们“安分守己。”放羊人并没有强塞、硬灌 ,羊儿却能吃饱长肥长大 ,而实际上被按着头的羊永远不会吃饱长大。想想我们当前的教育何尝不…  相似文献   

4.
【案例1】兄弟俩打猎,一只大雁飞了过来。“我把它射下来煮着吃!”哥哥拉开弓瞄准说。鹅煮着好吃,但大雁还是烤着吃更香!”弟弟说。“煮的好吃!”“烤的好吃!”两人争论不休,就到另一个人那里去评理。那个人告诉他们,  相似文献   

5.
喂羊     
暑假里,我到乡下外婆家去玩。还没进门,就听见“咩——咩——”的羊叫声。我来到羊圈前,看见一只雪白的山羊,肚子瘪瘪的,扯着嗓子不停地叫,我赶紧去附近的菜地里拔了些草。“咩咩——青青的草,又鲜又嫩,羊儿,快来吃呀!”我把草拿在手上,高声招呼着。羊看着我,却丝毫没有要过来吃的意思,我又故意把手里的青草扬了扬,它竟然被我吓得躲到墙角边了,羊也知道怕生啊。我干脆把青草往羊圈里一扔,走出羊圈几步。羊见我走远了,就“咩——咩——咩”地走了过来,大口大口地吃起青草来,一边嚼一边还睁大眼睛看着我。我见它快要吃完了,又去拔青草给它吃,…  相似文献   

6.
两只狼     
《少年文摘》2012,(10):55
两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片肥沃的草地。一狼大喜,另一狼不解地问:"这草我们又不能吃,你高兴什么呢?""但羊爱吃呀。"此狼说完,便朝另一个方向飞奔而去。"你去干什么?"另一狼狼不解地问。"我得设法把这个消息转告给羊。"飞奔的狼回答。  相似文献   

7.
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我有一个吃毛巾的老爸!我和老妈的毛巾都用几个月了,仍然平整、干净,上面没有一个洞。而我老爸的毛巾就不同,才用几个星期,就臭得让苍蝇吐血,破得把收破烂的人吓晕,皱得能让人一看到它心就拧成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天早上我闲极无聊,旁观了老爸的洗脸过程,这才知道了答案。我和老妈洗脸是这样的:首先,把毛巾用适当水速的水冲湿,然后,轻轻地  相似文献   

8.
《争论的故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的一篇寓言,意思是:两个兄弟看见一只正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雁,想把它打下来吃,但一个人要煮着吃,另一个人要烤着吃,等他们争论有了结果后,再回来射雁,此时大雁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10岁的时候,我们家养了一头牛。每当周末的时候,就由我去放。我深知这头牛的劳累,所以总是带它到草嫩的地方去吃。和我一起的小伙伴都把牛拴在树上,他们可以趁机跑到林子里采野果,跑到小溪里洗澡。我从不这样,总是牵着牛绳,拉它到草肥的地方。总要拿个拍子,给它驱赶牛虻和苍蝇。等它吃得差不多了,我就拉它去喝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肩负了太多的重担。除了自家的几亩田,它还要负责别人家的田,我们需要这点钱来开销紧巴的日子。它每年产一头小牛,这就是我的学费了。它很乖巧,每当牛绳断掉的时候,它总是静静地等你穿上,再跑  相似文献   

10.
秋风乍起,残阳如血。我的第六感觉告诉我,有不同寻常的事要发生了,我想我该去另一个世界了,一个被小贝叫做“天堂”的地方。直的,永远。有句话说得很好,原是用来自我安  相似文献   

11.
<正>我十岁时,家里养了一头牛,每到周末就由我去放。我深知这头牛的劳累,所以总是带它到草最嫩的地方去。和我一起的小伙伴都把牛拴在树下,他们可以趁机跑到林子里采野果,跑到小溪里洗澡。我从不这样,我总是拉着牛绳,牵它到草肥的地方。还要拿个拍子,给它驱赶牛虻和苍蝇。等它吃得差不多了,我就拉它去喝水。我深知它肩负了太多的重担,除了负责自家的几亩田,还要耕别人家的田,让家人赚点钱来开销紧巴的日子。它每年产一头小牛,这就是我的学费了。  相似文献   

12.
我家养着一只可爱的小精灵,你猜,它是什么小动物呢?告诉你吧,它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我给它取名为白白。我把它养在一个大铁笼子里,笼子的一半垫着纸,这是白白睡觉休息的地方;笼子的另一半垫有一个可移动的盘子,供它吃饭活动,也便于打扫它的粪便。白白生活在这个笼子里可舒适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命运     
<正>两只羊不幸掉进了井里,一只羊无力地趴在地上,而另一只羊却在四处寻找着出去的办法,突然它在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几棵草,于是它就叫同伴一起去吃,可是那个同伴却说:"这有什么用,吃了那些草不还是注定要死,晚死不如早死。"于是它头不抬眼不睁地蜷缩在角落里,等待着死亡的降临。过了几天,村民们要填死这口枯井,原因是怕村子里的小孩子出事。于是村子里很多人开始忙碌起来。两只羊看到这种情况后,表现得完全不同。那只失去  相似文献   

14.
10月15日 晴 有人说饲养小动物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爱心。我准备去购买一只小猫,或者去收养一只流浪猫。这样这只小动物可以跟我一块同甘共苦。冬天马上要来了。我得找个暖脚的,哈哈,养个猫还是可以的——吃的少。  相似文献   

15.
我从花园里放完风筝回来,就听到爷爷的喊声:“玉立,去看看牛把草吃完了没有?要是吃完了,就把它牵出来拴到树下。”听到爷爷的喊声,我立刻跑到牛棚,只见牛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槽内的草已经吃光了。我便把牛牵到树下拴好。 大黄牛卧在树下休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牛的嘴仍在一张一合地嚼着,当时我以为是牛嘴里的草还没有吃  相似文献   

16.
“你告诉我有一个明亮的地方/明亮得让我盲目/我的世界是阴暗的/太阳是个特别热而且明亮的东西/而这个东西我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我的灵魂要到一个更好的地方/我要被阳光燃烧/我的神经在膨胀/我的血在发胀/我情愿死也要到那个地方去/到那个地方去。”这首诗表露了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梦想,迷茫,怀疑,在路上,在奔跑,在寻找,而寻找的永远在彼岸,奔跑、逃离再奔跑逃离……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这是悲剧。任何人的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  相似文献   

17.
考拉当校长     
完荃 《特区教育》2009,(3):20-21
一天一只考拉因为跟另一只考拉吵架,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他很伤心,想:“既然我的家族不容我,那么我就去寻找另一个家族作为我的家。听说现在万物之尊是人类,考拉的种族里代代相传只要把自己的一滴鲜血放在桉树叶上,再把这片树叶吃下去就能变成人类。他照着做了,吃下去以后,他感觉脑袋像要裂开一样,过了……它也不知道多久。  相似文献   

18.
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四个人出游,A发现了一只野鸭,B一枪将之击落,C跑进草丛把它找回来,D将之收拾烹调成菜。四人边吃边争功,各人都认为自己的事最重要6于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们:“发现”最重要。  相似文献   

19.
放羊     
我爷爷退休后,老有所乐,养了一群羊。今天,天气晴朗,下午4点左右我和爷爷去放羊。爷爷牵着一只大羊走在前头,后面大大小小的一群羊紧跟着,我牵着两只小羊在后面压阵。羊群浩浩荡荡,我也成了小羊倌了。草地就在小河对岸,不一会儿就到了。羊群一走到那里,就“呼啦”一下全散开了。他们低下头,贪婪地吃了起来。有的羊,嘴紧贴着地面,吃地上的嫩草;有的羊专拣长草的上半部分啃。羊边吃边“咩咩咩”地轻声叫着,好像说:“真好吃,真好吃!”我注视着聚精会神吃草的羊群,与它们一起分享着快乐。太阳慢慢西沉,天边飘着朵朵彩云,羊儿都已经吃得饱饱的了,…  相似文献   

20.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了。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山里,住着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山上的老虎、狐狸,还有小猴、小鸟都认识他们。老爷爷和老奶奶在这座山上养了一百只羊儿,日子过得顺心极了。可是有一天早晨,老爷爷发现少了一只羊儿;第二天又少了一只。老爷爷心里好奇怪啊!是哪个坏家伙偷了这羊儿呢? 第三天夜里,老爷爷想守它一夜,看个明白。可碰巧,刮起了大风,还下起了大雨。老爷爷只好上床去睡了。老奶奶见老爷爷翻来覆去睡不着,说:“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