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这样一枚硬币就代表了文化。”这是著名科学家李政道的名言。由湖北美术出版社策划并编辑出版的《神奇美丽的神农架》大型摄影画册,恰似一枚耀眼的金币,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她以独特的视角在艺术地描绘神农架古老、美丽、神奇的同时,真实地展现了这一不愧为当今“科学大观园”的稀世珍藏,融科学和艺术为一体,创造了认知与审美的双重效应。一、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穷天地造化,寓环保意识和呼唤于审美之中这是《…  相似文献   

2.
位于鄂西的神农架地区准确的说,应该叫神农架林区,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其实今天大多数人所知道的神农架只是对外开放的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有四分之一的地方根本没办法进去,属于纯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3.
1988年春末夏初,我参加湖北省有关部门举办的野生花卉鉴定会首次来到华中屋脊神农架,立即被它瑰丽神奇的山山水水和丰富多彩的自然宝藏所吸引.从那时到现在的8年多时间里,我先后多次进入神农架,在神农架奇特神秘的天然宝库中采访调查累计长达40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4.
湖北电视台马年神农架穿越和九连墩考古两大直播报道活动,给参与者和亿万观众都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回忆。羊年回首,颇值探讨。 一、两大题材,各具特色 从2002年9月21日开始,连续进行7天(每天1小时)的“2002穿越神农架”大型电视直播报道,可以说是湖北电视台“蓄谋已久”的选题。因为神农架扑朔迷离的“野人”之谜,亘古洪荒的地质地貌,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无不构成神农架神秘的卖点。但作为非事件性的题材,显然没有直播的优势。作为直播的设计者,只能“无事造势”,人为地设计穿越科考活动。加之神农架地形复杂,穿越行动线长点多,连续移动直播技术难度大,因而直播设计受到技术可行性的诸多限制。从2002年12月21日开始,连续进行5天  相似文献   

5.
大型摄影画册《绿色圣地神农架》是摄影家银道禄先生耗时两年,单枪匹马深入神农架腹地,涉林莽之险,登峰巅之危,风餐露宿、雨雪兼程的心血之作。该画册以其别具一格、神奇秀美的画面,展示出了神农架奇崛秀美的自然风貌,还展现了当地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鸣奏了一部气势恢宏、不同凡响的绿色生态“交响曲”。自古以来,凡成功的艺术作品,莫不是以形写神,以神寓形,形神兼备。《绿色圣地神农架》这部摄影作品,就十分巧妙地融技  相似文献   

6.
1986年,社会上传闻神农架有“野人”。提到神农架只觉得那里是一种诱惑,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诡谲世界。  相似文献   

7.
黄中朝 《新闻前哨》2003,(10):75-75
风景名胜区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在风景区从事新闻工作,必须掌握和顺应客观规律。具体讲,必须注意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报道风景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报道风景区社会新闻的关系。 过去,一些媒体对神农架的新闻报道,大多是今天发现了一朵奇花,明天发现了一株异草等。神农架是世界动植物基因库,这些奇特的生命现象和神奇的自然  相似文献   

8.
杨蕾 《新闻前哨》2002,(2):13-14
去年8月下旬,各 大报刊纷纷载文,称8 月18日神农架发现一 直立行走的奇异动物, 神农架林区政府方面 认为这就是人们俗称 的“野人”。在科学昌 明的今天,一个荒谬 的、与科学相违背的论 调依然大有市场,是颇 具讽刺意味的。那么这 种有“野人”说何以被 广为传布并为人们所 接受呢?笔者希望从传 播学角度,结合自身实 践经历,对有“野人” 说传播现象做一番剖 析。 一、神农架是否存 在野人 首先,我们要明确 一个问题,即神农架是 否存在野人。神农架存 在“野人”的可能性几 乎为零——这是凡是 曾本着严谨求实的态 度用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湖北46位专家联名上书吁请重开神农架野人科考的消息传遍神州大地,人们的目光再次被吸引到了湖北神农架这个神秘的地方。"野人"列当今世界四大自然之谜之首,在很多国家都有野人的传闻。如印度、尼泊尔称她为"耶提";西伯利亚、蒙古则叫"阿尔玛斯";在加拿大、墨西哥,它被称为"沙斯夸支",在美国叫"大脚怪"。在我国,几千年以来,一个神秘的影子一直笼罩在神农架当地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谁也说不清它到底是什么,人们都在口口相传着一个名字——"野人"。所谓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9日,我采写的消息《严康慧蜗居神农架与金丝猴“共舞”》,可以说是从一个很平常的救人事件中,挖掘出重大新闻价值的典型例子。此稿报道了一位北京女学者扎根鄂西深山神农架,在极其恶劣条件下进行“国宝”金丝猴研究,以及不慎坠崖被群众营救脱险的故事。这篇消息在众多  相似文献   

11.
古老而神奇的神农架,令中外人士痴迷神往.那里有姹紫嫣红、芳香扑鼻的奇花异草,有拔地耸天、冠盖如云的原始森林,有怡然自得、隐显出没的珍禽异兽,有磴岩激石、清流延回的山泉溪河,更有那神农氏的古老传说和敦厚质朴、热情豪放的民风民情.神农架,是中部地区抵御沙尘南下、水土东流的生态屏障,是华中腹地保存的惟一原始古朴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2.
林溪 《湖北档案》2002,(11):26-29
在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等原始森林,有一个"野人"时常出现:他白天跟踪珍禽野兽,夜晚蜷缩山洞兽穴,与野生动物杂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10,(38):20-20
日前,中国有关专家重新建立起对中部原始林区神衣架进行“野人”考察的研究组织,并正筹划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以她神秘独特的秀美风姿闻名暇尔.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卢祖华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档案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  相似文献   

15.
探访神农架     
去年5月上旬,中国珍奇动植物综合科学考察队从北京出发,进入湖北神农架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科学考察。来自首都各家报社的十几名记者加入这一队伍。其中,有4名记者列入正式科考队员,并在行前与其他科考队员一起接受了模拟训练,由专家进行了登山、野外露宿、采集标本、如何对付野兽袭击等经验的传授。而我们多数记者则是科考队出发前才匆匆加入,一点野考知识也没有,只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愿望上路的。 科考队员们身背与野战军迷彩花色相同的羽绒服、羽绒被、睡袋等行装,因为神农架海拔在一二千米,最高峰海拔3052米,号称“华中第一峰”,即使在盛夏,夜里也十分寒冷。他们之一身迷彩服、迷彩行囊装束十分惹人注目,上火车时引起不少人的好奇。 仕于鄂西地区的神农架,重峦叠嶂,林海莽莽,1000多种树木在这里蓬勃生长,500多种飞禽走兽自由驰骋翱翔。在这茫茫的丛林雾霭之中,藏着数不清的谜团,最吸引探险者的就是“野人”之谜。 我国历史上有关“野人”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这本中国版的《昆虫记》,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昆虫文化普及的图文书,文字细腻流畅,图片细致精美,讲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和奥秘,字里行间既有确凿的科学理论和依据,又有包含文化内涵的风趣描述。  相似文献   

17.
某个深夜,警车呼啸,大桥的桥墩下出现了一具无名尸体,非常恐怖。接下来是风驰电掣,一位老练的警长跳下警车,直奔现场,他对尸体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非常干练地对他手下的侦查员布置起侦察思路和线路……  相似文献   

18.
一、用于网上出版的Macintosh做为一名Webmaster(网管),应负责以下的日常工作,从创作网页图形、文字和动画到编辑流式媒体,规划和设计任务,管理网站、服务器,编写网面程序以及出版动态网站等等。因此Webmaster使用的计算机应该操作简单并具有极强的功能。正是这些因素,使Macintosh成为Webmaster的上佳选择。想像一下,一台电脑能够完成的变换操作快得就与你换一顶帽子的时间一样,那还做何他想呢?网页设计者多用Macintosh制作艺术原稿、建立网页及主管网站。Apple公还…  相似文献   

19.
相传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率其部落,活动在今鄂西北的大山里。神农氏看到悬崖绝壁上珍贵药草,就伐木搭架,上去采摘,并遍尝百草为民除病。后人不忘神农氏的恩德,就称这座大山为神农架。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土地     
中国记者杂志社受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盟委的委托,于1992年8月组织一个记者组(有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瞭望》、《半月谈》、湖南日报、深圳商报、常州电视台及本刊的共12名编辑、记者),到边远的兴安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采访考察活动(当地兴安日报和科右前旗报也备派一位记者参与采访)。虽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但大家都感到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下面发表几位记者组成员对此行的观感,作为向本刊读者的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