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静 《文教资料》2013,(4):172-173
本文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有趣教学,以“巧”激趣,以“感”激趣,以“情”激趣,以“境”激趣,以“变”激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理解《诗经》中“二南”和“以雅以南”的关键,是明确其中“南”字(词)的确切含义。文章的结论是,“南”字本为“有南氏”族徽性质的符号,指代“有南氏”之氏族、部落或方国。“二南”,从地理上来说,乃指附属于“周公”的“南(国)”和附属于“召公”的“南(国)”;从作为《诗经》中二“国风”之名来说,则是指从附属于“周公”之“南国”和附属“召公”之“南国”采集而来的民歌(乐)。因为“南”族本是“夏”朝分封的分支,“南”地或“南国”本是“南”氏族、部落或方国的领地,作为音乐的“南”亦本是“夏”乐(“雅”乐)的一支,所以“南”(乐)就既是“夏”乐,也是“雅”乐(“南”既是“雅”乐又区别于“雅”乐)——“以雅以南”乃是既演奏夏人或周人的中央或官方的“雅”乐,也演奏同属于夏后氏姒姓的“有南氏”或“南国”的地方音乐。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综合导师制是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结合体,是融教学与学生培养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新思路,是实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途径;是最适宜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飨”误为“以餍”——文海剔疵之四@凌步程  相似文献   

5.
从象状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老子》之“道”、“一”进行了研究。认为《老子》之“道”、“一”二者都具有实体、过程、原则之义,这三方面的内容又渊于一源;《老子》对“道”之象状的直接描述虽惜墨如金,但它使用了“以‘一’写‘道’”的形象笔法对其作了泼墨尽写,这一笔法是《老子》所从属的荆楚文化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以政治民”和“政以治民”是语义平面的同义短语;“政以治民”是“以政治民”在语用平面的变体,尽管句法结构有差异,但基本语义是等值的,只是为了适应语境,突出“以”的宾语,照顾叙述角度一致和语气贯通而作的语序调整。  相似文献   

7.
高职实行教师“双证书制”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勇威 《职教论坛》2007,(1X):18-21
通过对高职教师的“双证书”与“双师一体化”教师含义及两者关系进行研究。以一个系部作为“实验地”进行实践.提出在“双师一体化”高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实践中,开辟师资培养的新途径.采用“以考代评”的办法。完善教师获得第二证书的各种途径及机制,促进“双师一体化”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8.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诸城市在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教育投入机制等方面摸索出了一些做法,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山东省‘两基’工作先进市”等。2002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到我市督导时,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明确各级责任在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之初,我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个别镇村出现了“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认为发展农村教育从此就与自己关系不大了。例如:有的地方在筹建联办小学的过程中,本来几个村庄已经达成了联合建校舍的协议,但在实施“以县为主”后,有的村庄负责人认为,现…  相似文献   

10.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11.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德治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必须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二是“以德治国”思想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南;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以德治国”方略,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德治环境;四是坚持“以德治国”加强精神建设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郭永发 《广西教育》2012,(29):13-14
学程导航范式的核心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采取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说过:“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用心做个‘懒’教师。”是啊,教师在课上“懒”得说,“懒”得动,尽可能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题推给学生,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动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常在我们耳边响起,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其实不然,有时“授之以渔”倒不如“授之以鱼”。 先说说我女儿说话的事吧。她刚学说话时,发音不准,我就给她纠正,告诉她要翘舌,要撮口。结果她不是把音发准了,而是搞不清楚怎样翘舌,怎样撮口,哪些该翘舌,哪些该撮口,  相似文献   

15.
关注生活,有创意地写人,一直是中学写作教学的难点.本次教学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以他或她“是‘谁’”“能成为‘谁’”“怎样成为‘谁’”结构课堂,引导学生挖掘、塑造生活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以那”不是彝语音译,而是苗语“na”的变音,本义为“稻”。它作为语言化石,记录了稻作文化西渐的足迹,传递着“夜郎”古国最原始的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7.
随文练笔是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写作方式,由于训练效果好已得到越来越多语文老师的青睐.如何进行随文练笔呢?本文注重从“情”练笔、由“形”仿写两方面践行.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它的提出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德治”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治国思想核心,“以德治国”是当今的治国方略,它们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在内容、方法和治理手段上,有着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不同。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也不能完全对立,要以说“以德治国”是传统的“德治”的批判与继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苏轼“以诗为词”为中心,阐明词并没有特殊不变的“本色”,因而北宋以来的本色论者反对苏轼“以诗为词”,谓苏词“非本色”的论调是错误的。本色论者没有看到苏轼“以诗为词”的原因与实质,从而不能对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史上的意义与功绩作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句法结构和语义类型对《世说新语’中的“以”字处置式进行了分类分析,确定了其中的93例“以”字处置式为早期的广义处置式,它们表处置(给)、处置(告)、处置(作)、处王(到)等语义。从而为“以”字结构能表处置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