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翟虎渠 《学会》2002,(10):31-32
应对WTO,中国农业院的主要改革思路与举措 对世界性的农业科技发展新趋势,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农科院要紧紧围绕"跟踪世界学科发展的前沿,攀登农业科技新高峰和解决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两大根本任务,通过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其基本战略定位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中国农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和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为占领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以及推进国内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刘文娟 《科技广场》2012,(12):73-75
本文总结2007-2011年江西省国际科技交流的情况.五年来,我省在国际交流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政府间交流与合作、国外科技论文发表、国内发明专利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科技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云南省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概况1986年,云南省科委成立了科技外事职能机构,后称国际科技合作处,负责全省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归口管理。截止1998年底,云南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与欧洲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开发计...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基金》1988,2(2):69-70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是团结国内外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实业家、管理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经济合作,以振兴中华为宗旨的组织。它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民间团体,是一个非盈利机构。  相似文献   

5.
科技交流合作的战略目标是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规模小、创新能力薄弱。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采取的创新战略。其中合作创新是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企业开拓交流合作渠道,提供交流合作项目、提供合作研究项目的评价体系便成为了科技交流合作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8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交流中心”与“在日中国科技者联盟”两团体近百位海内外学者在中国科学院院部举行了联谊交流会。“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交流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由留日归国人员发起创办的、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科技工作者交流与合作的民间团体,路南祥院长任会长。其宗旨是联合、组织热心于中日科技交流事业的个人和团体,利用各种民间渠道,加强我国与日本科技界、教育界及企业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促进两国21世纪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有会员近1500人。“在日中国科技者联盟”成立于1993年,是由已…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无疑给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带来障碍。为此,必须对涉外科技管理人员进行文化培训,增强跨文化意识,消除在对外交流过程中的障碍,提高我国科技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全球化。许多重大的基础性科学研究,诸如人类基因组测序、重大疾病的防治,以及生态、环境、气候、灾害等许多全球性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通过国际科技交流,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既要解决自身发展中的许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又要树立自己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世界人民造福,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就成为必然选择。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交流的范围、程度、领域和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加快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1979年1月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以来,作为两国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与美国有关科技机构建立起了良好的双边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技机构、大学签署了13个协议或备忘录,同时还参加了政府间的若干科技合作议定书的活动,另外,还有数目众多的民间科技交流和合作活动。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中美间的整个科技合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全球化。许多重大的基础性科学研究,诸如人类基因组测序、重大疾病的防治,以及生态、环境、气候、灾害等许多全球性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通过国际科技交流,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既要解决自身发展中的许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又要树立自己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世界人民造福,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就成为必然选择。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交流的范围、程度、领域和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加快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加强云南省与俄罗斯科技创新合作,中国-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落地云南。通过研究俄罗斯科技发展概况、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管理机构与研发机构、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概况以及与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情况,梳理云南省与俄罗斯科技合作概况与需求,提出进一步加强云南与俄罗斯科技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科技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科技的进步也需要中国。”江泽民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其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推动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及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研发国际化和经贸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各省实现跨越式发展、融入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环境的必然选择。本文论述建立专业性、开放式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并给出可行性步骤,旨在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及手段,对全省的国际科技合作资源进行集成和优化,建立紧跟国际科技合作新动态的信息网络及服务平台,促进本省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方便省内单位最大限度的共享和利用信息资源,避免国际科技合作的盲目性、滞后性;在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和提高合作成效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4):F0004-F0004
内蒙古自治区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系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直属全额事业单位,是具有独立创新自治区级专门从事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机构。  相似文献   

15.
围绕“七个一”工作思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理开发利用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建设,完善国际科技合作“一体两翼”构架。  相似文献   

16.
中泰两国科技合作由来已久。自1978年3月中泰两国政府间科技协定签订以来,已举办了十六届科技合作混合委员会会议,并开展了大量政府间的科技合作交流项目。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社会景观,毗邻东南亚,是我国的西南门户,与泰国的交往十分密切,在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也颇具特色。主要通过中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云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及各种民间渠道重点在农业科技方面开展了合作交流,另外地震预测与防灾、人力资源开发、天文观测等方面的合作也很活跃。农业滇泰在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方面的项目占主要地,位,主要涉及农业生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充分发挥与东南亚国家毗邻的优势,不断加强对外农业科技合作,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形成了科技试验示范合作、替代种植、企业联合、院所合作、技术中介等模式,并且多种模式并举,充分发挥各自优越性,达到优缺点互补,减少风险的目的,为配合国家外交、保障国内资源、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提高涉农企业和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时期,结合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不断完善对外政策,深化合作,将为持续推动云南省农业科技合作的对外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科技交流是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交互作用的一个结合点。各国政府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竞争,从建立和参与多边科技体制、推动多边交流、引导国际技术贸易、加强对外科技效等各方面,在国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会是科协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多年来,安徽省科协十分重视学会工作,认真履行业务主管职责,积极为学会工作争取条件,精心打造学术品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学会活动,不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科技与经济结合、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和团体自身建设等工作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科协论坛》2006,21(11):10-12
当今世界,科技全球化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加强和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意义十分巨大,科协必须努力适应科技国际化的趋势,自觉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发挥作用。近几年,西安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拓展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形式)与渠道,积极寻找切入点,努力使工作创特色、上水平、出亮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