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读者投书本刊,称赞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写得好,建议本刊约请作者介绍写作经验,并开辟读者点题的栏目。这个建议很好。根据读者点的题,我们请《街谈巷议》的主要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从本期起,本刊增设《点题篇》栏目,欢迎读者点题。  相似文献   

2.
发行和广告是报纸的经营命脉,报纸印刷出来以后,只有发行到读者手中才能实现价值,因此发行人的地位至关重要。眼下又到了发行季节,本刊采访了几家发行量较大报纸发行部门的负责人,请他们谈谈怎样当好发行人。 考虑到地域差别和报纸类型的不同,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羊城晚报》、《辽沈晚报》、《华商报》和《环球时报》。  相似文献   

3.
《编辑之友》杂志从2002年年初改刊,至今已整整一年半了,靠着广大作者与读者朋友的支持,《编辑之友》在整个新闻出版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发行研究》、《中国编辑研究》、《出版年鉴》等多次摘编和转摘本刊文章,进一步提高了本刊的知名度,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编辑之友》杂志说到底只是一个舞台,我们的职责是请一流作者到舞台上表演,让热心的读者能欣赏到最精彩的表演。现在,我们就请2002年第1期至2003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摘编、转摘文章的作者再一次在本刊亮相,希望能唤起读者朋友的回忆,加深读者朋友的记忆。我们真诚地希望以下作者能成为我刊的核心作者,我们郑重地承诺,凡是我刊的核心作者都具有优先在我刊发表作品和推荐别人作品的权利。为了表示我们的谢意,我们将向以下作者免费赠送1995年至2002年合订本,如果有作者没有收到,我们将免费再寄一套。  相似文献   

4.
办报的人,遇到朋友总爱谈报.朋友们自然也投其所好,对我们办的报纸评头品足,有时我也被善意的批评和讥讽弄得面红耳赤.近几年让我觉得“风光”的话题之一,便是对《三峡特刊》“周末漫笔”的称赞.  相似文献   

5.
创办“精品”专栏杨尚聘办报的人,遇到朋友总爱谈报。朋友们自然也投其所好,对我们办的报纸评头品足,有时我也被善意的批评和讥讽弄得面红耳赤。近几年让我觉得“风光”的话题之一,便是对宜昌日报三峡特刊《周末漫笔》的称赞。新闻价值与文化品位报纸是新闻纸,新闻要...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言论是一份报纸的灵魂。特别是都市报,言论版(栏目)不光代表了报社的办报理念和水平,更是报社与读者沟通的平台。在这里,报社可以借助作者的口气评论社会、引导舆论,读者可以通过这里看到报社的价值取向、预测社会发展动态。《大河报》、《南方周末》等报纸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重视对未来读者的培养,已成为很多纸媒体的共识。《厦门日报》敏锐地意识到留住下一代读者的重要性,2005年10月专门开辟面向中小学生的《花季》版。精确版面定位,打造小读者倾诉空间实践证明,《花季》不仅初步养成小读者的读报习惯,更可喜的现象是,我们通过《花季》,培养了自己的一部分小作者、小读者,甚而影响到他们的学校、老师、同学和家庭,使得更多的读者因此而关注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本刊启事     
《编辑之友》2007,(6):96-96
本刊创办于1985年,22年来,在历届编委、主编的领导下,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本刊的质量逐步提高,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已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列为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在此,本刊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厚爱、支持我们的作者、读者致以诚挚的谢意!2007年9月,  相似文献   

9.
当前,地方报纸市场竞争激烈,《楚天都市报》(以下简称《楚报》)自1997年创刊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我们在对2003年《楚报》的调查分析过程中发现,报刊只要能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实际,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才能充满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10.
书讯与书评     
《竞争时代的报纸策略》出版本刊讯《竞争时代的报纸策略》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近年来,中国报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报纸大战不断升级。《竞争时代的报纸策略》一书以国内外报业发展历史为背景,梳理中国报业市场现状,对中国报业竞争趋势做出分析。该书尤其注重理论的前瞻性、内容的可读性以及研究的可操作性,通过对欧美报业发达国家及我国大陆、港、台大量成功报纸的案例分析,从读者、内容、发行、广告、价格、品牌、人才等报纸产业链条各环节入手,论述了当前我国报业的竞争态势及可能采取的对策。该书是复旦“光华”新闻传播学青年学…  相似文献   

11.
湖北襄阳报从1976年至今,已形成了一支有三千多人组成的评报队伍。这支评报队伍绝大多数是报纸的热心读者和通讯员,他们结合实际,对报纸评头品足,提出了不少好意见。据统计,去年襄阳报共收到读者评报信稿四千多件。在新闻改革中,他们还配合报纸调查读者需要,开展读者“点菜”活动,对报纸改革,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引导评报员围绕报纸改革进一步搞好评报活动,报社帮助他们着重解决怎样抓住重点,据事论理地评报。通过参加报社的一些评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各地报纸的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本刊现增设《报纸述评》栏,刊登这方面的评论。文章可以评论别的报纸,也可以评论自己报纸。希望读者特别是各个报纸编辑部踊跃报稿。  相似文献   

13.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1994年6月13日的《中 华第三产业报》。总的感觉是这张报纸品位较高, 可读性强。 这期报纸第8版(《公众评弹》专版)有《对 话圆桌》专栏,刊载了三篇文章:读者祝绪平就该 报5月12日的一篇特稿《中国枪》的五处差错提出 批评,写了《(中国枪)一文有误》的来信;《中 国枪》作者杨民青给该报编辑的信,表示“诚恳地 感谢读者祝绪平的指正”;以“本报编辑部”名义 写的《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写得极为感人:“我们,一群平 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人走到一起来,发誓要办一 张全国一流的报纸。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兴奋、雀  相似文献   

14.
《新闻大学》97年春季号出版以后,读者普遍反映有面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与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作者和编者的共同努力、读者的积极建议分不开的。本刊编辑部全体人员对同志们的关心和爱护表示深深的感谢。 本刊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新闻学术刊物,主办单位全年需注入资金十余万元才能维持出版。既然有关领导委托我们来办这个刊物,我们就有责任竭尽全力把它办好,使《新闻大学》在  相似文献   

15.
线饰,作为报纸版面设计的一种形式,也许不被人们注意。读者天天读报,看到那些横的、竖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线条早已习以为常,并不十分在意。殊不知,这是一种版面设计艺术。报纸版面编辑要用线条来装饰版面,把报纸打扮得楚楚动人,引人入胜。在新闻理论领域中,人们也更多的着重于对文章内容的探讨,而忽略对报纸版面构成中点、线、面的研究。今天,本刊转载《新闻战线》刊登的《线饰——报纸版面美的使者》一文,以期引起新闻界同仁对一些尚未涉足或涉足不多的问题的关注。我们姑且把这个栏目定为“冷门话题”,希望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近日,中国记协主办、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协办的2003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获奖作品在北京揭晓:《农业科技报》记者、青年作家王飞参评作品《古典的山西村》喜获年赛三等奖。《古典的山西村》刊载于《农业科技报》2003 年 9 月 19 日第八版,是记者王飞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生活精心创作的散文力作。作者探寻明清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起源入笔,以隽永简朴的文学语言,将平常普通的村居进行时间置换和文化背景对比,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该文刊出后引起异民居专家关注,《农民日报》等数家报纸转载,并被收入《华夏散文经典》一书。王飞…  相似文献   

17.
免费报纸对我国读者来说还属新鲜事物。免费报纸任人取阅 ,会不会被人拿光去当废报纸卖?不少人有此疑问。经济学者、香港《信报》创始人林行止在今年第7期《财经》杂志发表文章《吃角子机不同设计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无人售报形式的可能性 ,其观点对免费报纸的发行难题不无启发。为开扩读者视野、启发读者思考 ,我们特将林先生的文章摘选如下。———编者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昧》1995年12期。评头品足”栏中《不说‘好喜欢’之类行不》一文,我觉得作者对“好喜欢”一类用语的批评言之过激,有失偏颇。其实,用“好”加形容词或动词一类的用语的使用在我们生活中由来以久,并不完全来自港  相似文献   

19.
有来必复     
如何对待读者、作者的来信、来稿,列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火星报》、《前进报》、《无产者报》期间,列宁和他领导下的报纸编辑部,有一项不成条文的制度,那就是"有来必复".他们处理来信、来稿的办法是:1.直接复信.在浩瀚的《列宁全集》中,粗粗计算一下,就有十分之一是列宁直接答复读者、作者的信件.对一些不适于在报纸上刊登的信稿,列宁还直接或委托他人说明不能利用的原因.可以想象,这些信件花去了列宁多少精力.2.编发来信来稿.凡能在报上刊用的信、稿,列宁则直接或委托他人进行编辑加工,或摘要发表,并  相似文献   

20.
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半壁江山”。专刊副刊办得好,可以给报纸增色、添趣,使报纸可读、耐读,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工人日报》的副刊《人生驿站》(原名《人生之旅》)在诸多专刊副刊中可称为佼佼者,受到报界同行的称赞和许多读者的喜爱。《人生驿站》副刊有三个特点:一、定位准确、恰当。新闻定位,是专刊副刊的生命。没有准确、恰当的定位,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目,在报业竞争中就站不住脚跟。定位,就是明确办刊宗旨,界定本刊内容,找准读者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编辑方针,使自己的专刊副刊显示其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个性。《人生驿站》好就好在定位准确、恰当。它根据母体,即《工人日报》的办报方针和读者群来确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