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考释了汉语词汇中“密封”与“弥封”之间的渊源关系,并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弥封”一词的解释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2.
顾建平 《教师博览》2003,(10):52-52
“汉语”和“中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汉语”是汉族语言的简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除汉语以外,尚有满、蒙、藏、朝鲜、维吾尔等兄弟民族语言,通常说的汉语,不包括其他民族的语言,但包括使用汉语地区的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汉语“把”字句的语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初步分析了与汉语谚语相似的韩语谚语,指出它们的相似第一基于人类的共同认识,第十基于韩语谚语所受的汉语谚语的影响,文章认为,汉语谚语在韩语中的某些变化是其“韩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教学中怎样把握“教”的技巧加以分析和说明。明确认识汉语教师要具备各项综合素质,才能更科学系统地进行汉语教学,更好地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关于"上"、"上头"的后置词表原因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2004,26(4):41-42,54
汉语方位词“上”、“上头”的表示原因、原委的非汉语用法见于元代直译体,源于对译蒙古语的后置词。在直译体的渗透下汉语文献亦使用之。辞书对此用法的收列与释义存在问题:失收或误释;书证晚出或无代表性;词性标识不一。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近年来大幅增长,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2500万,欧美亚不少国家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新一轮世界“汉语热”已经到来。2003年中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中,有6万人专门学习汉  相似文献   

8.
英语的let相当于汉语的“让”字,但并不完全相等。我们汉语的“让”字在英语中要用不同的动词来表达才准确。下面看一些例句:  相似文献   

9.
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广泛建立,使汉语教学世界瞩目。提高教师知识层次,让汉语教学进一步"本土化",争取最佳教学效果,也成为国家决策、专家论证的热门话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外国学生的培养便是实施汉语教学"本土化"的重要举措。而作为"新生事物",实施的情况怎样?效果如何?就土耳其汉语教学与土耳其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来看,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能用学习者母语为媒介语教学的教师,缺少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习惯的母语教材,缺少通畅的"本土化"实习渠道及毕业后的成效监督等。  相似文献   

10.
牛化是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语言里与牛有关的词汇和习语特别丰富;马化是英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里与马有关的词汇和习语特别丰富。汉语的牛化刚好与英语的马化形成对应。  相似文献   

11.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当代汉语中也有语法化的现象。本文讨论以下几种语法化现象:从实词到虚词,从词组到词,从词到词缀或类词缀,从词缀到词尾。此外,我们还谈了对当代汉语语法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尴尬”是一个在中古汉语产生、近代汉语广泛运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的联绵词。现代汉语里,“尴尬”的使用以引申义为常,这和它在近代汉语时期的使用有所不同;而在近代汉语里衍生的“不尴尬”、“不尴不尬”、“不间不界”等倒反词语形式更是现代汉语所少有,这些倒反词语所表示的意义一般和“尴尬”都是同义的。语言中的这些沿用和替代表明,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语言的历时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作为近代汉语的延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工作开始,我们的态度也逐渐从“严抓死管”转变为尊重语言发展实际,开始对语言现象进行客观的观察与描写。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看一看现代汉语发展第一期(1919—1949)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双音节词的产生和发展是汉语史中关系到汉语词汇系统面貌的根本性变化.双音词作为汉语词汇系统中后起的一类成员,其衍生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演变过程.现代汉语中的许多复合词在先秦本是词组,这些由单音词凝固而成的复合词一般都经历有两个构词词素独立并存同时又是紧相结合的历时演变过程.本文拟在描写的基础上就标榜、贡献、觉悟、勉励、轻易、睡眠、陶冶、庄严等复合词的古今演变线索作一些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搜集了现代汉语三音节词语羡余现象的实际用例,从古代汉语遗留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对现代汉语某些已经弱化基至脱落的词义进行强化和补充、同义反复、语义变化引起语法结构的调整、追求语音上的变化之奇与和谐之美、言语交际和语用修辞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对其进行动因分析,并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三音节羡余词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词汇、日语词汇相互借用,互相渗透。近现代大量的日语借词进入汉语,成为了汉语词汇的一部分,为中国引进、吸收现代文明提供了便利。日语借词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对汉语词义和语法都产生了影响。汉语在吸收日语词汇的过程中,对日语借词进行了改造和同化。日语借词的不断进入,会增加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需要开展日语借词使用的规范工作,以提高语言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17.
粟应人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9-132
现代新词语源于现代文化变迁,同时又像一面镜子,反映文化变迁,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产生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厦某些文化的流行等有密切的关系。新词语不仅反映流行文化的客观存在及文化走向,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不可否认,部分新词语尚待规范,一些新词语也会时现代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复合词与词组在结构关系上是基本一致的.这就造成了复合词与词组之间界限难以厘清,对词身份的认定变成了一个难题.通常用来辩认词的原则有语法标准、语义标准、语音标准和其他一些标准.但这些标准都不是自足的,要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才能够帮助我们确认是否是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忽视了向中国传统诗歌汲取营养,中国的一些现代诗作倾向模仿西方诗歌,缺乏汉语诗歌本该拥有的特质,本对此做了些探讨。认为当代诗坛及中国当代诗作的取向应更多地关注本民族诗歌的语言,意境,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英语是由古英语sov语序发展而来的一种svo语言,与作为典型svo语言的古汉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词法、句法等方面梳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在古汉语与现代英语比较研究上业已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这一比较研究的宗旨与目的,最后指出了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