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文批改是挡在老师面前的“大山”。如何移山,值得思考。从实践来看,分组批改无疑是移山的好方法。既解放了老师,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读中学时,作文全是老师批改,哪位老师在文本上批得密密麻麻,改得仔仔细细,学生就认为这位老师有本事,改文高人一筹。现在,自己又当了30多年的语文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也是沿袭了老师的办法。但现实是怎样的呢?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至今仍然在年复一年的“移山”劳动中虚掷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多年来呼声最高的是:“把语文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那么,有没有最佳的办法,使老师从繁杂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己又能有提高写作水平的办法呢?我认为有,那就是把“改”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改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讲评的前提和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示范和举例.然而一直以来,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批改习作上:像啄木鸟似的把错别字"啄"干净,像圣旨似的在审题、审意、中心上"指点江山",又像能工巧匠那样"斧"正孩子的篇章结构,最后贴上一个永远只能代表自己的等第.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而学生却不领情,下次作文还是"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4.
刘日平 《教师》2014,(18):24-24
正作文批改令不少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痛,并且常常是"吃了力却不讨好"。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去批改作文,学生的作文本上写满了教师的批改语,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提高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老师在作文批改中把作文的"批"和"改"全由自己一个人揽下来,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  相似文献   

5.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多年来,围绕智叟和愚公之妻对待愚公庞大移山计划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的质疑声,从来没有断过.近日,笔者听课,课堂上学生对此争论气氛活跃,谁也不服谁,最后以老师"愚公之妻不是反对者,而是支持者"盖棺定论.课后上百度搜索"愚公之妻不是移山计划的反对者"共有十多页,其中以湖南岳阳县三中方发贵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第11期)上的文章为代表,几乎全都一个调子--"愚公之妻是一位积极关心移山事业、行事谨慎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作文批改几乎是所有一线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倍感头痛的问题:任务重,耗时多,收效却不大。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批改,成为老师们苦苦追寻的一大难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许多老师改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逐步由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背靠背式的批改方法走向了"学生作文,教师指导,学生批改"的主体式批改方法,收到了一定成效。本文就笔者在这一实践探索中的具体做法及收获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7.
在中专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两怕:一是学生怕写作文,二是老师怕改作文,学生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使作文批改摆脱传统方式的束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面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现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面批作文的一点认识。一、对传统批改方式的审视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发现绝大多数老师批改作文的做法是"封闭式"的,即学生完成习作后交给老师,老师在办公室里独自批阅,批阅过程中先是圈圈点点,最后再写上评语,  相似文献   

9.
提起作文评改,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大伤脑筋的事。面对尺把高的作文本,教师详批详改起码要熬上几个夜晚。虽筋疲力尽,但收效甚微。往往是教师在劳心竭力地圈圈点点,写写画画。而这些劳动成果被学生轻描淡写的看上一眼,便塞进了书包。不提教师的辛苦,单就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改革作文批改方法势在必行。让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批改,既能把老师从繁重的"移山"劳动中解脱出来,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辛辛苦苦写完自己的习作,老师批改完后,接下来就要上习作讲评课,因为这一环节是及时反馈习作的修改方法思路、老师与学生交流意见和提高批改质量的一个关键步骤。这次的指导对于写作前的辅导来说,属于再次指导。那么如何使这一次的指导更有效果呢?一、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批注修改作文随着语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目前很多老师充分地意识到了"老师规定题目学生写,学生写好老师批改,学生习作偏重批改不重视讲评"这一严重的弊端,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尊重学  相似文献   

11.
教语文,最难教的是习作,因为习作批改往往要占据语文老师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而且批改要求很多,除了批改时间、优良等级,还要修改学生的错别字、表达不完整的语句,写眉批、总评等,煞费心思。但批改后发下去的习作,又有多少同学会去认真看?老师批改的不足之处又有多少同学会理解?即使看了,又有几个会去动手修改呢?根据这种现状,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减轻语文老师的一些负担呢?那就是:放手让学生批改习作。这样我们才可以引导学生获取提高习作能力的"真经"。  相似文献   

12.
王春华 《考试周刊》2013,(13):46-47
作文批改中"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初中语文老师。作者就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提出质疑,并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信心的高效作文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评改作文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最感头疼的事情。有些老师每次批改都逐一详细地批改,改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改得密密麻麻,评语写满卷面,学生看了,反而眼花缭乱,印象不深,老师的辛劳可能就付诸东流了。如何让这件必须做的事情变得轻松而又有实效呢?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一、重评分,轻评改作文评改又叫批改,"批":给文章作批注;"改":修改错处。语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传统做法是:给每篇作文一个整体的评价,再改正错别字和标点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5):53-54
<正>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大部分老师依然应用"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背靠背式的传统批改方法,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作文评语,甚至不厌其烦地帮学生"改"作文。试想,有几个学生能从老师的评语里,获得写作的长进呢?又有多少学生能从老师的"改"里琢磨出道道呢?所以,常常能听到老师们无奈的叹息:  相似文献   

15.
正每逢开学,总能在快餐店、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看到许多学生扎堆抄着寒暑假作业,学生不认真对待寒暑假作业渐成潮流。孩子"抄作业",原因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师不认真批改寒假作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老师根本不看内容,就看有没有字!""作文和周记交上去,有时甚至一点批改痕迹都没有。"从学生的话中不难看出,对于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和学生其实都知根知底:老师知道学生在"应付",学生也清楚老师  相似文献   

16.
正批改作文,是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写前指导、写中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基础。为了让作文批改真正达到老师理想中的效果,我认为着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及时批改,激发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恰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很多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没有写作的热情,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一般来说,学生完成作文后,都迫切希望老师及时批改,更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学生写,教师改。只重视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而忽视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批改的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积极性被老师的辛苦劳动代替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改作文训练,在培养自改作文能力的同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课上常常会默写课文,为了能够当堂反馈,我挑选了几位学习较好的学生来协助我一起批改.能够当上"小老师"的同学固然非常兴奋,批改起来也是格外认真.要知道,"小老师"可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同学们可羡慕他们了.  相似文献   

19.
梁健敏 《教师博览》2011,(12):12-13
暑假过去大半,面对小山似的作业,学生哥却不大愿做,理由是"我们老师不批改假期作业"!曾经,老师批改的作业中那一段段火红评语激励了一代人努力翻越书山;如今,红笔批改作业对于这一代学生哥而言却已然成了一件矜贵事,有的老师见面竟会相互调侃:"你怎么还改作业啊?"  相似文献   

20.
《愚公移山》一直是初中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多年来,有部分老师在分析此文时,总是把文中的智叟和愚公之妻等同看待,认为他们两人都是移山计划的反对者。当然,智叟作为移山计划的反对者,是毫无疑问的;但愚公的妻子是不是移山计划的反对者,则大有探讨的必要,这也是本文教学中常会出现的而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