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下荆江河势演变过程及特点是因其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决定的 ,作为动力因素的水文条件也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只有深刻理解水文条件与河道地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化趋势对下荆江河道演变的决定性作用 ,才能找出合乎实际、科学的河势控制方案。阐述了下荆江演变过程及特点、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 ,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 ,论述了建国后控制河势的过程和基本经验教训 ,分析了今后进一步控制下荆江河势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2.
《治黄科技信息》2007,(3):15-16
距黄河汛期还有一个月之际,为及时了解下游河势变化情况,5月9日~14日,黄委防办组织河南河务局、山东河务局、黄科院和信息中心有关人员,重点对河南孟津白鹤至山东郓城杨集河段进行了汛前河势查勘。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黄河流域干旱少雨,河道基流减小,河槽淤积萎缩,过洪能力降低,河势摆动变化加剧。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后对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部分河段出现了不利河势,严重威胁着黄河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水中进占是防汛抢险或堵口常用的一种方法,抢险如同作战,河势观察就是侦察对方的一切情况。当坝岸受洪水大溜顶冲,出现较大及以上险情时,若不及时抢护或措施不恰当,将会导致险情迅猛发展、难以控制、抄河道坝岸工程的后路,或发生“横河”、“斜河”进而危及坝防安全。因此对险工控导工程的坝垛应进行长备不懈地巡查险情,在出现较大及以上险情进行水中进占时,必须详细观察河势工情所要发生一切变化,只有了解掌握河势所要发生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鄱阳湖搜救中心蛤蟆石基地码头工程防洪及河势影响分析采用有、无建设项目对比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新建工程进占河道断面情况,利用水流的连续性和能量守恒原理,分析码头工程兴建以后,引起工程附近上下游水力因素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对防洪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长江实测水文、泥沙、河道地形等资料,分析港区所在河段的河势变化,从河床角度提出了适宜港岸线利用规划的初步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是长江干流重要的控制性工程,自水库蓄水运行以来对下游河段的河势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实测水文河道资料,分析了江湖汇流河段三峡水库运行前后的水文特性变化以及河段河势的变化情况,从而推知,三峡工程运行后,江湖汇流段上游来水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大幅度减小;河势总体稳定,目前仍表现为冲淤交替,未出现单向性累积冲刷现象。  相似文献   

8.
浩浩长江,日夜奔腾,汹涌澎湃,一泻千里。谁能想到万里长江曾经西流和断流呢?但历史却记载了这一奇异的现象。地质研究资料表明,约在1.5亿年前,我国的万里长江在其漫长的地质历史上,经历了从汪洋大海演变  相似文献   

9.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正式开工并实现了大江截流,这标志着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系统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长江干流上没有防洪控制工程的历史即将结束,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将随之得到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荆江地区严重的洪灾威胁,为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河势演变剧烈,岸线崩塌时有发生,平抛抛石护岸为长江整治采取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针对该种工程措施的隐蔽性、复杂性,从平顺抛石护岸的质量控制角度出发对镇扬河段整治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抛准、抛足、抛匀”的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立控制论支持下的长江洪涝灾害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灾害是普遍和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长江历年来的洪涝情况,运用控制论,把长江流域作为受控对象,运用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其气候、水文、土壤等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控,然后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一个闭环控制模式,从而实行对长江洪涝灾害的管理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江海风情:南通文化特色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黄海以及在它们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江海平原、内河网络,构成了南通人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南通自古以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产品都深深烙上了江与海的印记,其文化形态、文化题材及文化意蕴都显现出浓郁的江海风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江、黄河、淮河和汉水共同号称“四渎”,是四条著名的文化大河.其中,长江与黄河历来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父亲河和母亲河,其地位无比崇高.但近年研究考古却发现,文化历史也有自身的盲区和失误.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悠久、最应享有尊崇地位的河流应该是汉江.只是汉水固有的历史文化光芒被长久地、偏执地遮蔽起来了而已.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岸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重点讨论了几个认识尚未统一的问题 ,阐述了初步认识 ,提出了供讨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小珠"到"泛珠"--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不是行政区域,而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随着合作领域的扩展和整合力度的提高,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泛珠三角的提出,使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了3个概念:小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本回顾了珠三角区域合作近20年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特点,并指出珠三角区域合作未来发展将实施“三珠并进”战略。  相似文献   

16.
早在更新世初期 ,就有人类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活。最先他们生活在以昆仑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在距今 30 0— 2 0 0万年前 ,他们沿着黄河和长江逐渐向其中下游地区递迁和拓展 ,从公元前六千年开始至公元前二三千年的尧舜禹时代 ,城池和居民聚落及祭坛建筑遍及黄河、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区 ,形成了以长江为轴心的南方文化和以黄河为轴心的北方 (即中原 )文化的两大文化区。大量史实证明 :我国已有七千年以上的文明史。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经济走向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本文根据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态势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的良好机遇 ,提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 ,促进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再考溱洧水     
郑国东迁于溱洧二水之间,即今新郑市区一带,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但是,有些文献却另有说法,引发争议至今未已。因此,以古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考古发掘成果对溱洧水与郑国之地望进行新的考证,将有利于弄清真象,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9.
清代江南河道总督的设立,对江南地区的水道治理、工程修建、漕运事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江南河道总督不仅与两江总督存在着事务上的合作与协商,更有权力与利益上的冲突与博弈,其位置是否稳固与中央权力及地方权力是否保持平衡有很大的关系.清政府虽专注于保漕,但缺乏对黄淮运进行系统与长期的规划与治理,加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与河政官员的贪赃枉法,最终也没能改变河政走向衰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