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小花 《科教文汇》2009,(8):264-264
本文揭示近30年来一少部分当代中国油画作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然而在当下,有一少部分当代中国油画家打着“当代艺术”的口号,不遗余力地跟风西方当代艺术,作品的内容出现杂耍性、妖魔化、挑衅性、自恋性、粗俗性等现象,表面上是当代中国油画,实际上骨子里都是照抄西方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吕刚  秦峰 《今日科苑》2009,(22):151-15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受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现代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与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在中国年青一代设计者中存在一种轻浮的"时尚"之风,认为在设计创作中追求"新、奇、怪"即为"时尚"。盲目的"拿来主义"借用西方形式之风盛行。如何在艺术设计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提升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继续和发展民族文化将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已经无需赘言.加上“民族”二字自然就和产地有关了。在全球化浪潮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已经成为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定律.在这个走向世界的大潮中.网络游戏也不例外。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提出了民族网络游戏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对国际安全的最大威胁不是经济的或政治的,而是文化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曾经在西方产生重大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其发达的传媒体系和文化产业对弱势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入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各民族一方面受到文化帝国主义的威胁,另一方面都在积极寻求全球文化的重新构建,全球文化正在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在学校,学习好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本文想通过一个个范例告诉大家,越是大个儿的甜果子,越容易生虫;越是长得快的树苗,越需要剪枝。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从人本主义出发,既要看到"优等生"在学习上的长处,还要重视"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优等生"加强"军规"学习,磨砺其意志、塑造其品行,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阿尔都塞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对社会历史与社会结构作总体性把握,而这种关于社会总体性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构建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而对于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重新认识和反思,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轶 《科教文汇》2013,(21):44-44,46
不同的国度和区域具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差别。主要从两方面介绍东西方礼仪教育研究的特色,一方面东西方礼仪文化教育拥有共通性,无论任何形式,都存在着固定或者特定的共通准则;另外一方面礼仪教育在差异的文化背景中又表现了不同的内涵和实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看重礼仪的"共性",尊重礼仪的"个性",可以增强我们对文化差别的敏感性以及对其他文化的顺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唐文滔 《科教文汇》2011,(13):143-144
青歌赛结束后,各界音乐人士都对民族声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质疑"也不容忽视,民族参赛者是"千人一声"、"千人一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民族"音乐人"去反省和思考。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透析,说明戏曲演唱与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学习是让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百花齐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赵坚 《百科知识》2011,(22):51-52
"菊"与"刀"的统合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年)在其经典名著《菊与刀》中,以"菊"和"刀"概括日本的民族和文化性格。在作者看来,"菊"是日本民族性格"纤细柔美"的象征,"刀"则是日本民族性格"好勇斗狠"的标志,她认为"菊"和"刀"共同构成了日本民族矛盾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0.
黄婉冰 《科教文汇》2011,(5):70-71,106
巴什拉《空间诗学》中的术语"Sublime"译入时遭遇到东西方诗学传统的碰撞。中西方诗学思想资源建构起它在中国诗学语境中的涵义,译为"升华",所蕴含的精神分析元素有些被扬弃。译介过程中的符号意义尴尬,引发了文化交流过程"文化间性"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王明娟 《科教文汇》2012,(26):140-142
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流行文化日新月异,随之诞生的各种新词怪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运用的范围非常广,在以前也不存在任何约定俗成的用法,并且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可以说,它们之中有很多都是"不可译"的。由于西方流行文化的传播十分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解决这一"不可译"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groove一词展开来对西方现代流行文化中的不可译现象进行了分析,初步归纳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超 《科教文汇》2012,(14):23-24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存在被"西方经济学"边缘化的现象和趋势。在开放经济系统中,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21世纪中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理念需要深入探讨,也许"本土化、规范化、人文化"是中国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崔兰 《科教文汇》2012,(10):75-76
翻译是"技术"、"艺术",还是"科学"?这个问题至今难有定论。但无论如何,"翻译学"这个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译界学者所接受,并且大多早已积极投身于"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当中。而中国目前的译学建设不得不说受到了西方译论发展的影响。本文对西方译论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所引起的问题,即国内译界不少学者所提倡的"中国译学"的建构问题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们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西方与东方的距离在逐渐拉近,在享受西方科技文明的同时,西方文化给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挑战,中国民族文化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新进化论的角度为中国民族文化选择一条自觉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赵烁 《科教文汇》2011,(4):22-23
民族院校大学生少数民族的比例较高,宽容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对宽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和高尚品德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民族大学生讲宽容要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宽宏大量的胸襟、善于原谅和理解他人、学会"退一步"做人和"换位思考"、尊重民族宗教信仰等观点,并指出提高大学生素质,为成就大事业打基础是民族院校大学生讲宽容的归宿所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的持续发展举世瞩目.中华民族的文化涅磐过程已经由痛苦的浴火阶段迈向充满希望的新生阶段,我们正迎来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产业无疑是推动民族文化复兴的强有力工具、它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提供了最好的表现手段,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让世界感受中国,让中国感受世界,多媒体产业作为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体,必将成为建设中国美好未来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徐萍 《科教文汇》2010,(2):36-37
隐喻的研究在西方始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修辞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孔子时期。隐喻与诗歌有着深刻渊源,中外诗歌中都充满了隐喻的精彩演绎。本论文通过对中英诗歌及诗学思想的对比分析,旨在挖掘重审中西诗歌深层的隐喻思想,并从中西隐喻研究的脉络中梳理说明隐喻从诗学观到哲学观发展的共同走向;还以西方认知隐喻和中国比兴本质辨析为契合点,从一个角度对"概念的隐喻性"和"心智的体验性"这一西方"体验哲学"认知观的普遍性进行跨文化考证。  相似文献   

18.
杨勇 《科教文汇》2011,(10):104-105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强对世界的了解。"目前,多数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都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被誉为尤其重要的知识却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忽略,从而造成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匮乏,英语交际能力不容乐观的现状。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交际能力,本文从英语教学与中西社交礼节的关系入手,介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中西方社交礼节。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口、生存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了影响,针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民族地区学校,开展"双语"教学,贵州各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立更多的"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对民族地区的教师进行再教育培训,开办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们实现了民族医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的相互融合,取得了具有重要价值的交叉学科研究与边缘学科研究成果。可以说,我们以原始创新,做到了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刘向明教授多年来走过的科研道路,一直遵循这样一点:当确定好的科研思路和目标时,纵有千沟万壑和重重艰辛,也要不管不顾地坚持下去,直到迎来胜利的曙光——就像他推动民族医药与现代技术的"联姻"所创造的最新医学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