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文评语中的情感渗透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体现出‘诚’、‘真’” ;“体现在与学生同喜乐、共哀怒” ;“谈心是情感渗透的一种最佳方式” ;“体现在评语用词委婉、态度平和”上。  相似文献   

2.
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此外教师还要严肃认真地书写,用美好的语言和隽秀的文字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据说,某学生作文,喜欢用“而”字却又用得不恰当,于是,老师给他写了一则评语:“不‘而’而‘而’,‘而’而不‘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另一位学生写日记:“天亮了,起床了,吃饭了。上学了,下课了,放学了。回家了,吃饭了,睡觉了……”针对这篇日记,老师给他的评语是:“该用‘了’不用‘了’,不该用‘了’尽是‘了’;‘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以后少用‘了’!”两则评语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幽默委婉地批评了学生滥用“而”和“了”的错误方法。笔者无暇考证这两则评语的真伪,但却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  相似文献   

4.
“无边界学习”的铜鼓文化教学以“无边界学习”理念为引领,以铜鼓文化为载体,注重跨学科学习,让不同方法和内容相互整合渗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教学中,可采取“以问题为桥梁,让学习角色‘无边界’;举一反三、延伸拓展,让学科‘无边界’;开展户外研学实践活动,让学习场地‘无边界’;‘双线’结合,让学习时间‘无边界’;‘四通八达’,让学习内容‘无边界’”等策略,让铜鼓文化在“无边界学习”理念引领下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用“心”写好评语日前读到一位教师给一个小学生写的评语,品味再三,深为其贴切入微、情恳意切所折服。评语写道:“用‘可爱’这个词来形容你,一点也不过分。你那双眼睛常常告诉别人,你不是娃娃,已经长大了。你认真默写生词,解一道道数学题;你口齿伶俐,把故事讲得...  相似文献   

6.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7.
开心乐园     
问 路一对父女在大街上散步,一位乘车的先生从此路过,向那对父女问道:“请告诉我,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女儿忙说:“多奇怪,您不是正在自己的车里吗?”◎供稿/苏婉蓉广西百色市福利院居民楼二楼左(533000)高兴的虚字眼一位先生给学生讲《论语》,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时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高兴;‘乎’,虚字眼。”讲完先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懂了!”学生回答。先生指着一位学生说:“那你连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报》刊登过这样一篇章:一名期末考试又未及格的学生,为了不让从外地回家过年的爸爸生气,要求老师为他改评语,写一张假的成绩报告单。中写道:“是眼泪的感化,还是恳求的真诚,或是对‘保证’的确信,或是这三合力的影响,我顿生怜悯,毅然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空白通知书,在成绩栏内认真填上‘75’分,并将评语中的‘平时努力不够,成绩不太理想’一句改为‘本学期学习较用心,成绩有所进步’……去年他在毕业会考中以平均80分的成绩上了初中。”  相似文献   

9.
故事与幽默     
《家长》1996,(3)
了了作答某小学生上作文课,作文题是《日记一则》。该生写了这样一篇:“天亮了,起床了,吃饭了,上学了,下课了,回家了……”老师看了给以下评语:“该用‘了’不用‘了’,不该用‘了’尽用‘了’,‘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以后少用‘了’。”  相似文献   

10.
戴秀梅 《考试周刊》2012,(57):41-41
学生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生活、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挥习作评语的最大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磨炼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评语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多种类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红叶  马富强 《现代语文》2007,(4):117-117,107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书面语言只有做到准确、得体、流畅,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为别人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文章有“文采”。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萤火虫’吧!  相似文献   

12.
每个学期将尽时为学生书写评语是班主任的一门常备功课。或许,有教师认为这是小事一桩,轻车熟路,不假思索就可以写那么一堆词儿。然而,“年年岁岁‘话’相似,岁岁年年‘语’不同”的评语,怎能令学生信服,令家长满意?那么怎样写才能让评语起到应有的作用呢?我想如能做到常写常新,定能写出好的评语。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文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考生语言表达过不了关。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强调:“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英华乃赡。”多年担任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的何永康教授也曾幽默地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曾说:“凡优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何院长多年担任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他的话堪为经验之谈: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必须在“光辉”上下功夫——即写出文章的出彩之处。只有显现出“光辉”这一出彩点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评语是大家很熟悉的字眼,在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眼里,它似乎是班主任老师的“专利”。过去的评语像八股文,干瘪乏味,千人一面。我从小学到上完中师,期期评语大同小异。老师给我的评语大致为:“该生思想品德好,上课认真听讲,工作负责,学习成绩优异……”全班也大概分上中下那么三类,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近年来,笔者在批阅数学作业时,用上“温馨式评语”,觉得魅力无穷,收获不小。温馨式评语的基本特点是“表扬”加“提醒”,既在学生身上找出亮点,又鼓励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足,让学生用心灵感受老师的爱,缩小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三维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由“学会”到“会学”的动态发展。“学会”强调的是知识掌握的结果.重视书本理论的记忆、掌握。而不管所学知识用的是什么方法,花费多少时间,学得有多苦、多累;“会学”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怎样学,重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讲求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研究怎样学得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还能懂得按照客观需要去有选择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FzraPound)是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1909-1917)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成就突出者。意象派诗歌实践的核心是呈现意象,写出硬朗清晰凝炼的诗,“绝对精确的呈现,不要冗词赞语”①。(但“‘意象派’并不仅仅意味着画面的呈现。‘意象主义’指的是呈现的方法,而不是指呈现的主题。它意思是说要清晰地呈现作者想表现的一切。”②)关于意象,庞德所作的定义是:‘”‘意象’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表现的是一刹那时间中理智和情感的复合(complex)。”“正是这种‘复合’在一瞬间的表现,引起了那种突然得到解放的感受;那…  相似文献   

18.
下午作文课后,几个学习积极分子来到办公室找我。我请他们坐下,问:“学习作文,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们几个都是知道努力的,每次作文都能写一大篇。老师的评语在‘内容具体’后面,常常加上‘语句平谈’、‘语言表达力不强’什么的。”———“为这个,我们的作文得‘优’难。”———“老师,您给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语言表达力呢?”我点点头,初步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再见了,亲人》一课学过了吧?请问文中写了三个什么样的故事?”几个人分头说,复述得不错。“这篇课文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几个人争着说,人人说得准…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处理好语言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本)是这样阐述的:“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德育是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是教师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的结果。语文课的思想教育重在感化,而不是说教;是画龙点睛式的‘点’到为止,而不是滔滔不绝的微言大义;是点滴输液式的‘点点滴滴在心头’,而不是洋洋大观的系统教育。”遵循以上原则,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渗透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无疑,情感有着其自身特有的重要性。因而,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也该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关注作文全程的情感 培养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文教学的情感“对接”,形成碰撞,来个“对对碰”。作文前,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情感的孕育不再是空穴来风,雨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有的学生情感生成不会,这就需要给他们创设情景,将他们的情感激发出来。作文时,当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效果也就达成了。作文后的评价,不少学生都会放过。我采用面批的方式,让学生不仅关注评语,更注重修改。修改的一个着力点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