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河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举足轻重。从环境法角度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和阐释,汲取国外流域生态保护法治实践经验,应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确立完备的全流域综合性法律体系,强化协作的环境法治管理机制,打造健全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探索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保护法治化,从而推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制度发展中的最高境界,就生态保护法律制度的选择即立法权、决策权来说,仅是在法律制度保障层面上。当前虽然我们已初步确立了可持续的生态公平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思想,但在整个国家法律框架内仍然对人口、生态文明等方面规制不足。因此,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应融合中西法律中的先进理念,体现更广义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障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是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应当构建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主体,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市场,并加强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引导,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如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着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一样 ,我国环境法概念和范畴重新回复到整体环境观和广义环境法以后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面临重新整合。借鉴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的经验 ,重塑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途径是 :坚持宪法 -环境基本法 -环境实施法的体系模式 ;坚持并革新《环境保护法》 ( 1 989)使之成为整体环境观下的环境基本法 ;重整以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管理法、生态环境保护法和环境资源制度管理法为内容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何谓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应整合理论资源、建构价值体系,找寻绿色发展动力注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质量维系(统筹协调生态治理)→公平实现(开放合作全民共享)的实践路径。只有探查我国在绿色发展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制度顶层设计、生态文化培育、协同治理创新及完善考评体系等层面多措并举,才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提供现实参照,让民众在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与路径优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对一种新兴文明形态的全新诠释。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不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不完善"。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美丽校园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实现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阶段,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新需要,不断优化实践路径,在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育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氛围、完善法制教育和校园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等方面,切实提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丽校园、美丽中国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世代书写华丽篇章。  相似文献   

9.
环境人权作为环境法的基础权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相较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我国环境人权立法过于原则,不具有实体权利性质,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司法保障严重缺失,致使公民基本人权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将环境人权入宪,尽快完善环境人权法律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环境救济机制,以期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校法治文明水平是当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校是高校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我国高校在法治文明建设中存在着法治文明意识比较淡薄、有关高校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和增强联动力度,密切高校与司法部门的联合等措施,为我国高校法治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和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中国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这就要求作为社会生活重要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要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实现这一基本治国方略需要相应的全民法律意识。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民众在法律意识现状上呈现出,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仍存在传统社会特征的差异局面。造成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差异的原因除了社会构建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法律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文化环境因素。同时,这种差异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冲突的增多、城乡认同的长期对立、法律公正难以实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女性是生态环境变化最大的受害者,也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但女性在环境领域的社会地位,与其付出远不成正比。女性主义学者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成因,生态主义与女权主义相结合诞生的生态女性主义揭露了女性和自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是由父权社会制度所引发的。出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而出现的生态文明,要求当代环境法律制度在构建中应当把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纳入其过程,以法律制度形式提升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地位,进而实现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14.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经济价值巨大,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的缺位。当前迫切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生态法律制度建设之中,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寒地黑土法律的生态化。法治以其公平正义等功能价值成为生态建设的不二选择。目前,应从立法精神上,以宏观立法层面和中观或微观层面来为建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提供建议,重点研究包含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公益诉讼制度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明确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期待的迫切要求;更是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发展阶段,苏州要加快推进全面转型,努力形成生态文明与产业升级、城乡发展协调共进局面;要抓住重大工程建设,把握关键环节,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层次,寻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突破;要切实加强制度创新,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要积极弘扬绿色环保理念,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苏州要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率先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在福特基金的支持下,诊所法律教育被引入到我国的法学教育之中。随着几年来的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的实践,诊所法律教育日益显现出在与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协调、诊所教育参与人员、财力支持和社会认同上的问题。这构成了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为此,我国法学教育宜构建相对广义的临床法学,借鉴和吸收临床医学教育经...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建构既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立法理念落后,致使构建中出现立法匮乏、执法不力、司法保护不周全等问题,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路径选择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健全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管理体制;重视环境经济手段,拓宽资金渠道;海洋生态补偿变"输血型"为"造血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加强司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凭借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方式来追求高消费和高享受。这种传统的发展方式正使人类承受着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报复和惩罚。严峻的现实迫使人类进行思考和行动,结论是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发展又源于环境保护,因此,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环境立法滞后,有的制度还存在问题等现状,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21世纪,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正式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淡薄、生态文明制度的不健全和生态治理模式单一制约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切实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