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文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中概括、梳理出六个焦点问题:鲁迅研究现状的反思与批判和鲁迅精神遗产的当代价值与意义、鲁迅与专制主义、鲁迅与左翼文学、鲁迅与死亡、论辩"胡适还是鲁迅"、鲁迅与存在主义。试图为读者提供按图索骥的方便,在评述中也显示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是现实主义的黄金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对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刻的启迪意义,其优良传统尤其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探析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及美学内涵,特别是深入考究其批判精神的当代价值,也有益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和发展,从而用文学的方式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李军藩 《语文天地》2012,(12):68-69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作品的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无疑都是巨大的,所以,中学课本有数量较多的他的作品也是理所应当的。一、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由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鲁迅先生所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青少年的思想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也由于鲁迅其人其文及其精神在当代遭受到的“误读”乃至歪曲、诋毁和谩骂,怎样...  相似文献   

5.
鲁迅研究早已成为中国学术文化的一门“显学”。几十年的鲁迅研究走过了复杂而曲折的道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鲁迅研究的学术史,研究者们或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鲁迅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行全面的研究、理解和阐释,或从政治层面对鲁迅的思想和精神进行评价,或追寻鲁迅生命的精神价值和生命意义,或分析其高妙绝伦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该作品中鲁迅所传播的思想与精神正是当代知识分子所缺失的。时过境迁,鲁迅的价值仍在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人的发现"的意义上和"人的观念"的丰富性方面,以基督信仰为底色的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应当受到学界的尊重。季玢的《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一书以神学视野关注文学的惯常主题,开启一系列关于人类精神价值追求的文学命题;该著以人学为视角,横跨文学与文化的疆界,又游走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之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鲁迅“立人”思想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启人智”思想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在当代语境下仍然具有相当的话语空间,进一步挖掘鲁迅话语的文化意义无疑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匠,鲁迅对于中.国20世纪的文学、文化与学术发展的贡献是无疑的.1937年陈独秀曾经在<我对于鲁迅的认识>中说过:"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这是切中肯綮的.在鲁迅诞辰120周年之时,我就历史上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当代意义、及如何开拓鲁迅研究等问题,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是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胡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阐述鲁迅精神的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思想文论,维护鲁迅所开创的新文学传统,批判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宗派倾向。他在复杂的文学斗争中张扬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中,先后遭到了政治文化语境的误读和后启蒙文化语境的全面抛弃,成为一个渐被遗忘的文化镜像。在新中国早期的历史中,鲁迅被解读为政治性的文化符号,这不仅使"鲁迅精神"遭到了删减化处理,而且严重地背离了启蒙思想,使鲁迅仅仅成为一个半张脸的神话。而当代的后启蒙文化语境则对"鲁迅精神"进行了全面拒绝,既表现为世俗文化对鲁迅作为"普通人"的还原,为进一步抛弃鲁迅埋下了伏笔;又表现为消费社会"娱乐至死"的文化功能本能地拒绝鲁迅式的精神深度,这使原本半张脸神话的鲁迅变得更加模糊不清。归根结底,鲁迅问题的症结在于"鲁迅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对立,即"鲁迅精神"绝不是一般意义的知识或学术观点,而是一种指涉现实的精神力量。因而,尽管"鲁迅精神"面临遗忘的文化命运,它却无疑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以缺席的方式彰显着它的永恒性存在。  相似文献   

13.
鲁迅早期“个人思想”的缘起及其东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作为中国最具深度和个性的现代启蒙思想者,其思想与中国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密切相关,而此一类型的转型在与中国文化具有相近性的东亚诸国也同样发生过,甚至可以说,今日东亚社会正是这一转型的结果。那么,思考中国国别问题的鲁迅也就自然具有东亚价值。鲁迅留日时期的"个人思想"建构,缘起于他对"中国之沉沦遂以益速"的焦虑,以西方现代个体生存哲学家为精神资源展开思考,完成了与梁启超等人的"精神告别",这是中国思想朝向现代的奋力一跃。鲁迅这一"个人思想"对于建设富有创新活力的新东亚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鲁迅"立人"思想是理解鲁迅价值的核心。而"立人思想"的确立在其一生的思想形成与实践中是动态的,是鲁迅接受域外思想与自身对时代的实感而生成发展的,也是与时代不断契合的转换过程。在各个阶段中,追求个体的精神独立与自由,强调主体性思想是其最初的原点。立人思想发展过程无不贯穿着对精神的重视,理解这个原点对全面理解鲁迅传统的精神资源无疑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形象建构的内在机制是鲁迅精神资源的确立及扩散,其生成的逻辑基点是文化认同危机与现代"形象范式"的找寻。历代学人的学术阐释丰富和延展了鲁迅形象的精神内涵,当然也存在着无法回避的"误读"现象。不同文化语境的烛照则使"鲁迅本体"被构织成为文化场域中有机构成要素,呈现出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特性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16.
河洛文化与当代河洛文学研究有着立足地域又超越地域的学术价值.河洛文学既是河洛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它沉潜着河洛地域的文化心理、价值规范和精神特质.以河洛文化为视阈研究当代河洛文学,能阐释和把握其精神图象和风格特色,绘制补充当代中国地域文学的完整地图.河洛王都历史、伊洛理学、道教文化是揭示当代河洛文学文化身份的重要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17.
李军藩 《语文天地》2012,(23):68-69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作品的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无疑都是巨大的,所以,中学课本有数量较多的他的作品也是理所应当的。一、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由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鲁迅先生所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青少年的思想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也由于鲁迅其人其文及其精神在当  相似文献   

18.
<正>鲁迅精神是撬动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支点,是一笔历久弥新的思想财富。从教育层面考察鲁迅的存在价值,不仅要看到鲁迅精神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价值,还要看到它对教育者人格塑造的重要价值。鲁迅对人的命题深刻而独到的思考与体悟,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的叩问与追求,以"立人"为目标的启蒙思想情怀,力排众俗求真的坚韧意志以及宏放博纳、行进不息的精神气度均是当代教育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教育者自身是否有行进不息的孤绝勇气直接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儿童观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对几千年来"父权"思想的反抗,具有深刻的文化导向意义。他认为:儿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儿童具有独立人格,应享有基本的人权;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养而不教是父母的失职;应尊重和珍视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鲁迅的儿童观科学而深刻,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大勇先生的《多维视阈中的鲁迅》是一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鲁迅研究专著,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即多维开阔的研究视野、直面"学术难点"的问题意识、力拒陈见的创新思维、当代意义的自觉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