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高举文学革命旗帜的是陈独秀。他团结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战斗阵地,向腐朽的封建旧文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并提出了建设民主主义新文学的一系列有益主张,为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反转来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文学革命的过程中,陈独秀不是孤立地看待文学问题,而是把文学的革命和社会的改造联系起来,重视文学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强调文学在改造社会的政治革命中的巨大功能。如何正确地看待陈独秀的这一主张,关系到对于初期文学革命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也关系到对于陈独  相似文献   

2.
高举师范旗帜 服务普教事业──南京师大成人教育四十载共育人才六万多南京师范大学自1956年创办函授教育和业余大学教育以来,坚持“高举师范旗帜.办好函授教育.服务普教事业”的办学方向,在近四十年的办学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业余教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庄严宣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这一宣示告诉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一切工作。就学校教育而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更需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按现代人才标准育好人。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培养高素质人才,首要的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在政治理论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现在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维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全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积极推进天门教育的改革,加快学校规范化、特色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用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六”大献礼。  相似文献   

6.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高等教育推向二十一世纪——部分十五大代表谈学习、贯彻江总书记报告做好跨世纪高等教育工作高举旗帜天津市教委主任□邢员敏“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是十五大的主题和灵魂。江泽民同志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县基础教育的工作思路是:高举一面旗帜,落实两个重点,实施五大工程。高举一面旗帜,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教育的各项工作。当前主要是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县是经济不发达的山区县,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脱贫奔康,过富裕的日子,早日实现山区现代化。要达到这一目标,根本的办法是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为振兴经济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落实两个重点,就…  相似文献   

8.
高举旗帜不动摇推进高校大发展肖定智(赣南师范学院院长)江泽民总书记在世纪之交重要时刻,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地提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并明确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  相似文献   

9.
在“两课”教学中,坚持高举旗帜,加强改革的方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科学规范教学过程,以学生综合素质为标准,建立科学的人学科学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雷锋精神优化育人环境天津市蓟县官庄中学杜仕如为创设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深入持久地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摇篮,我们抓住了“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雷锋事迹,高举雷锋旗帜,永走雷锋道路”这根主线,坚持以学校为主导,以社会为...  相似文献   

11.
鲁迅始终认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持,是革命的前驱者,并敬仰他的人格,鲁迅的陈独秀观并没有因为陈被开除出共产党,成为托派而有所改变,出自冯雪峰手笔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并不代表鲁迅的态度,陈独秀也十分敬重鲁迅,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始终给予充分肯定,他喜欢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始终认为鲁迅不是神,是有文学天才的人(编者摘编)。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欲就近来学界在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上所发生之争论作一辨析,笔者认为,党的“二大”以后,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阶段和前途出现了两种趋向的探索,右倾趋向的探索以陈独秀为代表,他把来自于共产国际的右侧观点融合发展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见解违背 不断革命论,后来,蔡和森把陈之理论称作“二次革命”论,这种概括有利于把陈之理论与其它的理论区别开来,应予肯定,正确趋向的探索以邓中夏,毛泽东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见解也证明了陈理论之错误,当然,陈之某些见解也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4.
史学界对陈独秀家庭伦理思想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白点,过去的理论研究及传记学作品中虽有涉及此问题的意图,但大多是进行带有贬低意味的着墨描写,缺乏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陈独秀在批判旧的家庭礼教的同时,提倡个人本位,并主张以法制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冲破封建儒教的束缚,追求一种崭新自由的婚姻家庭生活,对中国家庭伦理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乐观、高调的全方位接受到悲观,低调的独立审视,陈独秀前后两个时期的民主观念为20世纪思想史写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资源,将陈独秀纳入精神文本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走近民主,更要提防民主。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他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一道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与此同时,他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上,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设计者和组织者。正是由于他多方推动和组织 ,各地的共产主义者的零星活动才终于演进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八·七会议后 ,他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受到全党的批判 ,但他坚持错误 ,进一步提出取消主义理论 ,并与托洛茨基取消主义合流 ,最终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错误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阐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思想。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消化吸收;其二,受苏联以及共产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其三,对国情的认识与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把握;其四,受党内其他思想家探索的启发。陈独秀的社会经济思想是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与基本人主观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散在中国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新学中有重要影响和成就的体裁,新中国建立后,散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新时期散的变革虽起步较晚,但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无论理论建设还是创作实践,均成就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