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观幸福感体验不足是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学生工作的成效。心理弹性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的发展。作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心理学领域的关注。本文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通过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的心理认知、人格品质、情感体验及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弹性,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的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心理弹性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的发展。作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心理学领域的关注。当个体面临逆境等危险性因素时,来自个人特质、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三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会交互影响而构成心理弹性的动力系统,促使个体的心理弹性得以发展,以保护个体免受逆境的不利影响,促进个体的健康幸福与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3.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心理弹性通过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心理弹性相结合,进一步增进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心理弹性、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更快、更好成长;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弹性"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学概念,近二三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弹性概念、促进心理弹性形成的保护性因素、作用机制以及与积极心理学的契合等问题,然后探讨了心理弹性研究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心理弹性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压力/逆境中个体的发展,强调个体在不利环境的积极适应。心理弹性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以及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是心理弹性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们总结了心理弹性者的一些心理特点和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理弹性是指人的心理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心理弹性通过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积极心理学强调人内心所存在的积极力量,主张用积极的心态解读他人,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人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3,(A0):168-170
心理弹性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提出的概念,是能力与发展过程的统一体。通过对目前心理弹性研究内容的综述,文章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研究普通人群的心理弹性,注重心理弹性的普遍性;其次个体的心理弹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研究中应注重心理弹性阶段性与情境性的特点;最后个体的心理弹性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的内部、外部保护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结合问卷法和实验法,探讨不同弹性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特点。研究从611名四至六年级儿童中筛选出290名受心理虐待的被试,采用组间设计对受心理虐待弹性组和缺乏弹性组的儿童进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在心理虐待处境下两组儿童对父母内隐态度的差异,通过假设情境法等考察受心理虐待儿童对师生、同伴关系的认知。结果表明:(1)受心理虐待弹性儿童对亲子关系的内隐态度比缺乏心理弹性的儿童更为积极;(2)受心理虐待弹性儿童在三类社会关系背景下情感维度的认可度均高于缺乏弹性组儿童;在不同假设情境下,心理虐待弹性儿童比缺乏弹性儿童更倾向于向老师、同学或朋友倾诉自己的遭遇,或请求帮助;(3)积极的师生、同伴关系和支持寻求与受心理虐待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和支持寻求能有效预测心理虐待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弹性是从弹性力学中引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目前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本文从心理弹性入手,探讨了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心理弹性的结构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心理弹性作为个体自我保护的本能,可以帮助贫困生积极应对压力和成功克服逆境.贫困生心理弹性的高低,取决于自我认知、归因方式、情绪管理能力及心理防御机制等结构特征.通过提供经济帮助、加强人文关怀、重视情感支持和关注心理教育等多种途径,能够不断提升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弹性,从而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公平背景下,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和发展应得到进一步关注.随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推广,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越发得到重视,作为一种促使个体在压力和逆境时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和发展的能力,心理弹性的发展与留守儿童的成长是相适切的.通过自编问卷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问卷对951名3~6年级农村小学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差异,并在留守儿童群体内部探究其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公平背景下,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和发展应得到进一步关注.随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推广,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越发得到重视,作为一种促使个体在压力和逆境时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和发展的能力,心理弹性的发展与留守儿童的成长是相适切的.通过自编问卷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问卷对951名3~6年级农村小学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差异,并在留守儿童群体内部探究其心理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状况,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弹性提升途径。方法:主要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318名大学一年级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经历、恋爱经历对95后高职学生心理弹性情况具有显著性影响:(1)男生的心理弹性优于女生;(2)独生子女的心理弹性优于非独生子女;(3)具有学生干部经历、恋爱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结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重视全员心育,尊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心理支持系统,发掘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并积极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心理弹性”是在弹性力学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学命题,该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心理弹性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本文首先对心理弹性进行了界定,进而探析了心理弹性的内在结构,最后论及心理弹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对应的开展就业心理教育也越显重要。积极心理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学科。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概括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提供新的创新模式,以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理弹性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并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已有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给予心理弹性不同的定义,虽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在进行研究时,都认可两个基本的操作性定义要素:个体遭遇逆境和个体成功应对.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第一阶段,即对心理弹性变量的探讨;对心理弹性内在机制的探讨是心理弹性研究的第二阶段,这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综合国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提出注重生态学原则、进行细化研究、拓展纵向研究、加强认知研究和实施干预研究,将可能成为心理弹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一个人的心理弹性,就是培养人处于逆境时,具有创造积极情感的能力以及用乐观心态面对压力的能力.近年来,心理弹性的研究开始为国内心理学研究者所重视.心理弹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可归纳为四点:要注重家庭的基本功能;要重视学校的人际支持;要注重社会的支持功能;要注重培养个体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8.
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与压力、逆境等相联系的一个术语,它指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心理弹性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根据心理弹性的已有研究,笔者将其视为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影响心理弹性的因素,设计了心理弹性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28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研究初中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现状以及两者的相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归因方式在性别和户籍所在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心理弹性中的积极认知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的归因方式与心理弹性存在相关,其中,内控性与心理弹性存在正相关,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与心理弹性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对532名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维度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力量和乐观两个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大学生心理弹性不存在居住地、学科性质和是否独生子女等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