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卉 《中国广播》2010,(11):89-91
近十年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把广播剧作为精品工程来打造,先后有《红枫树》《大岭村的故事》《永远的恰巴山》《阳光行动》《新秦琼卖马》《母亲的童谣》《“傻子”传奇》等7部广播剧作品,连续六届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本文从策划选题、创作剧本和演播录制这三个主要创作生产环节,论述安徽电台在组织精品广播剧生产上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是适应广播发展和宣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是广播领域重要的节目形式。1924年,英国广播公司录制播出的《危险》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十年之后,《恐怖的回忆》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广播剧的诞生。至今,  相似文献   

3.
一、广播剧的初创期无线电广播发明于1906年,电台正始播出则始于1920年。相隔3年之后就诞生了广播剧。过去我们都把1924年英国广播剧《危险》当成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最近我发现1923年10月,在格拉斯哥广播的广播剧《罗布·罗伊》(原作司  相似文献   

4.
自1984年全国首届“丹桂杯”评奖以来,黑龙江省计有20部广播剧在连续八届全国评奖中荣获一等奖,实现了“八连冠”。这在全国艺术类评奖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被全国广播剧专家和同行们誉为“黑龙江广播剧现象”。“八连冠”的实现,不仅是当今广播剧工作者拼搏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老一代广播剧人毕生心血的结晶,是社会各界多年来精诚协作的成果。当前,广播剧已经列入国家“五个一工程”,而我省广播剧《地质师》又荣登“五个一工程”榜首,这更加激发了全省广播剧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广播剧生产数量上升,质量提高,一派春潮涌动、百花…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本文对我国广播剧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为深化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史料和观点。虽然本文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不足,但“有比没有好”,尤其是在广播剧出现了复苏的苗头之际。这是本刊发表本文的目的,并希望引起人们对广播剧的更多关注。我国最早的广播剧诞生在本世纪30年代,仅比世界最早的广播剧(授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是英国1924年1月播出的《煤矿之中》晚产生不到10年。最早的一部广播剧是《恐怖的回忆》1933年7月由上海广播电台播出。在这6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广播剧的理论研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27日至30日,“2007、2008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广播剧项评奖会议”在风景如画的北戴河举行。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参评剧目71部,其中连续剧30部、单本剧27部、儿童剧14部。经过严格评审及投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都市青春喜剧《谁说我不行》荣获2007、2008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剧奖。  相似文献   

7.
作为广播剧,本文认为比讲故事更为重要的是要表现人的面貌、性格和精神内涵。本文以道德模范系列广播剧《中国好人》为例,阐述人作为剧作的主体,是故事的灵魂,是主题的具象表达,也是人文精神最为生动形象的体现。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并真实地呈现出来,着力表现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精神高度,是道德模范广播剧的人文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蒋倩 《中国广播》2011,(9):70-72
广播剧的音乐,从当初单纯的用配乐调节节奏、增强可听性,发展到现在创作音乐和选配音乐相结合用以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剧作欣赏性的发展过程,印证着广播剧不断超越和创新的历程。音乐在广播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广播剧进一步提升的强大羽翼。  相似文献   

9.
吕振侠 《河北广播》2005,(2):73-74,84
说起新时期河北的广播剧,用辉煌两个字来形容,绝对不过分。首先,佳作不断问世,一部比一部叫得响。那时,在全国崭露头角,当首推《詹天佑》(编剧、导演:平国田)。这部广播剧是根据詹天佑的真实故事改编。他学成归来,报国心切,那情境着实感人。1980年11月,全国首届广播剧交流会在成都召开,在这次广播人云集的盛会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了,这对广播剧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0.
我投身并致力广播剧创作始于1995年,是中央台著名导演胡培奋老师将我领入这片美妙天地的。几年来,拙作《运河人》、《共和国赤子》、《大河谣》、《山里娃的老师儿的娘》、《向天歌》等十多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11.
王均 《记者摇篮》2005,(9):29-30
广播剧《寻找》、《呼唤》先后获省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省优秀广播剧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研究会一等奖.这是全局、全台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结合我创作两部广播剧剧本的实践谈一下有关精品创作的体会和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权胜 《中国广播》2015,(2):87-92
广播剧《功夫》获得2014年亚广联奖广播剧类推荐奖。本文通过对《功夫》立意的阐释和剧本创作、演员演播、后期制作的具体分析,探讨了什么是广播剧的魅力,如何把广播剧做得好听、好看,让听众爱听、听了以后还能思考。  相似文献   

13.
《垂直救援》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文艺广播部推出的纪实广播剧,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度江苏广播剧奖一等奖。两年后重听《垂直救援》,其题材、内容、制作还是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喜讯,我省的广播剧《遥远的井冈山》荣获2000年中国广播剧专家奖一等奖,该剧是根据我省作家邱恒聪的长篇小说改编、由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录制的。我们从广播里一字不漏地听过这个广播剧,深深地为该剧的艺术魅力所打动,该剧获奖是预料中的事,得一等奖却没料到,因为广播剧的专家奖是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剧最高奖项,它是由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评选班子从全国各省。市电台选送的几百部广播剧里筛选出来的。荣获广播剧专家奖一等奖,在我省是第一次。邱恒聪是以描写井冈山斗争擅长的军事文学作家,他与北京…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广播剧发展较晚,尽管19世纪30年代在电台有广播剧出现,然而不论是上海、南京的“播音话剧”、“无线电戏剧”,还是北京、哈尔滨的“播音剧”,其剧作结构、表演方法都还是话剧。新中国成立后,除中央台外,50年代末60年代初地方电台才开始制作广播剧。而在70年代到80年代广播剧走出了一个辉煌的历程。随后电视的普及对广播剧的冲击较大并使其走入低谷。自1996年中宣部将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评奖以来,给了广播剧“第二个春天”。随之业务探讨也活跃起来。由于我国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一在广电部两部广播剧《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和《鞠躬尽瘁》荣获1995年第五届“五个一工程”优秀广播剧奖之际,我们既感到十分高兴,又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对我们广播文艺工作者的巨大鼓励。首次参评,初战告捷,使我们体会到,广播剧“五个一工程”的参评过程,是拼搏进取的过程;是深入生活,汲取营养,潜心创作,被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所感染、所激励的自我教育过程;是加深对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战略意义的认识过程。在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之前人全国大多数电台的情况来看,曾经两度辉煌的广播剧处于不够景气的状态。由…  相似文献   

17.
从1987年底微型广播剧专栏《人间百态》的创办,到1992年元旦大型广播系列剧《西关人家》的开播,记录着广东电台广播剧走过的一段不平常的改革之路,也记录着广播界同仁对有关广播剧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虽然历时仅4年,但它对于广播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值得进行回顾与总结。思考与共识中国广播剧产生于30年代中,成熟于五、六十年代间,繁荣于70年代末。然而到了80年代,它却变  相似文献   

18.
王磊 《视听纵横》2009,(3):81-82
宁波电台广播剧创作生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距今已有二十几年了。以每年保持至少一部三集左右的速度不间断地生产,从最初的《今夜月儿圆》(1983)到最近的《小小的船儿》(2009),共累计创作生产了30部72集。从1990年自创的广播剧《心债》获得全国政府奖三等奖以来,截止到2008年底,  相似文献   

19.
在2009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上,众多职业广播剧制作人提出,中国缺少广播剧的原创剧本。原因在于广播剧的专业作家很少,目前,全国只有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等几所高校设有广播剧专业写作的课程。剧本荒是造成广播剧举步维艰的现状的一个因素。笔者涉足广播剧领域近10年,先后创作了多部广播剧,  相似文献   

20.
4月26日,我省申报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广播剧听评会在南昌召开。这次听评的广播剧是我省在1998年花大气力创作生产的三集广播连续剧《正气歌》,童话广播剧《神羊峰》和三集广播连续剧《遥远的井冈山》。听评会开得紧凑、热烈,与会的十多名专家学者在认真审听后畅所欲言,容观、公正地评价每一部作品。他们一致认为:今年申报的广播剧整体水平与往年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作品所选取的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演播充分调动了广播传播手段的优势,融播音、音响、音乐为一体,气势宏大,感染力强,后期制作精良,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