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湖北竹山的登爽亭媲美于滁州醉翁亭和凤翔喜雨亭,该亭始创于宋代己未年(1199),亭名先曰“喜丰”,后易“登爽”,易名缘于宋人姚叔勉的“登临宴乐襟怀爽”的诗句。到元代登爽亭坍毁,元至正六年(1346)重建之。  相似文献   

2.
从元人周仁《登爽亭记》和宋人郑延年《瑞麦记》可以考证出十堰市竹山县宋代曾有一登爽亭,可与宋代醉翁亭、喜雨亭并称为姊妹三亭。可惜的是,此亭于明清时期因兵祸等原因已形体消亡。  相似文献   

3.
亭在唐人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其功能由实用逐渐转为审美,亭记文遂成为唐人创作的重要文体之一。唐前文人较少以亭为吟咏对象,盛唐出现以亭为描写中心的文章,开元时期出现了以“亭记”为名之文,且在“记”的同时开始语涉议论。中唐的亭记文“记”“论”兼重,不少文章的中心已移向议论,多表达作者的理念。晚唐如杜牧与皮日休等人的亭记文甚至越过“记”而直接以“论”为重点,亭记文也在唐代完成了由“记”转“论”的历程,对宋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亭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建筑之一,从亭建筑到文学意象是一种文学升华和文化趣味的依附过程。亭意象的历史形成与演变过程与亭建筑史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统一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趣味的流变。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的视野中,亭的建筑法式与亭文学意象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存在着互参、互证和互动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建筑与意象的参照研究,窥探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精髓。  相似文献   

5.
魏铮 《鸡西大学学报》2009,9(6):110-111
乡亭制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在地域上可分为边疆地区乡亭制度和内郡地区乡亭制度。以汉宣帝时期为中心来看,在边疆地区乡亭隶属于候望系统,在内郡乡亭不属于“乡”、“里”这一行政系统,而“承望都尉”属于军政系统,并在主“禁盗贼”的同时兼有一些民政功能。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醒心亭记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相似文献   

7.
唐前志怪小说中有一类以亭为题材的故事,它包含亭、人、鬼三个构成要素,主要以亭为叙事背景,通过人、鬼的特定行为体现互助或对立的人鬼关系。亭题材小说是唐前时期特殊的社会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亭元素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亭题材小说不仅是唐前志怪小说中的瑰宝,也影响了后世亭题材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秦汉的都亭不只设在城内,在某些乡也设有都亭。一县之内未必只有一个都亭,但却是一定区域内最重要的亭。乡亭的地位低于都亭,故又称为下亭。乡亭和都亭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人员往来较多的地方,因而是官府发布文告之处,有的都亭还是军队驻扎之所。  相似文献   

9.
亭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基层行政行旅组织之一。从诞生开始,亭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六朝时期更是亭的辉煌时期,在亭中发生了很多军事、政治、旅游方面的大事,对当时的历史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管风和日丽,还是阴雨霏霏,不管雨后清晨,还是夕阳西照,我总喜欢登上“锤峰落照”,饱览山庄内外的美景。 “锤峰落照”在山庄南部的山顶上,是山庄内四个高视点之一。每当我登临此亭,满眼风光,纷至沓来,审美的愉悦,不禁油然而生。于是遐想联翩,不能自制。 一 据《热河志》记载:“山庄东五里许为磐锤峰。就山庄西岭构亭,与四面云山亭相望,红轮西照,是峰迥出弧标,扬晖天际。”可见,此亭专为观赏夕照锤峰的壮丽景色  相似文献   

11.
藏民族认为,朝山拜湖会带来“福音”、“福报”,所以,一生大多用来朝山拜湖。本文论述了甘南朝山拜湖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六朝江南农业技术两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火耕水耨”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观点,而比较接近实际的理解,其就是指南方山地和平原湖泊区两种生产方法,据此可知六朝江南农业发展主要体现为在湖泊山林开发基础上耕地面积的扩大,技术进步并不是六朝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东晋南朝时期旱作的日渐推广,对于南方的山地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嘉州山水”即乐山名城大风景区,主要由古城五处风景区组成,曾经与“桂林山水”齐名。形成于唐宋时期,明清得到发展,以三江汇流为其命脉,后在民国开始衰退。乐山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应利用“嘉州山水”的品牌效应,立足现状,对嘉州山水进行再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设鄂西黄金旅游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西旅游圈拥有湖北省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江两山”,但呈现“一江独秀,两山较弱”的发展态势。“两山”不是弱在文化和生态上,而是弱在交通上,建造武当山机场,加速高速公路建设.解决“两山”发展瓶颈制约,适度开发丹江口库区生态环保旅游,加强鄂西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鄂西一体化发展.可以推动湖北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山区农民有较高的旅游期望。本文对经济条件对西部山区农民旅游空间行为规律、旅游态度、旅游目的、消费水平与制约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条件对西部山区农民旅游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地名英译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山海经>地名英译规范化对于古籍地名英译具有重要意义.<山海经>中的地名主要包括山名、河湖名和古部落名.英译这些地名时主要采用音译的方法,也用直译,有的要加注解.  相似文献   

17.
从现存唐代诗僧的诗作来看,僧诗中与生活场域也即居处相关的作品较多。这些诗提到的诗僧居处有三类:一是山林与江湖,即大自然;二是禅院,也就是诗僧的起居之处;三是厨房。唐代诗僧们在这些场域之中禅意地栖居。生活场域对诗僧及其诗歌创作而言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其一在于它影响了诗僧的诗风,其二在于它是僧、诗、禅交融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天台山以很早崛起的海上名山文化著称于世。其幽秀神奇的自然景色和附丽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名胜遗迹、人物传奇,称誉中华古文明。天台山学者们的治学精神和方法,有着鲜明的学派特色,并在儒学、佛学、道学、山水文学、生化药物学、茶道学、武术学等方面展示出辉煌成就,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创造和重要的地位,并对东亚各国文化演变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天台山以很早崛起的海上名山文化著称于世。其幽秀神奇的自然景色和附丽于其中的人文景观、名胜遗迹、人物传奇,称誉中华古文明。天台山学者们的治学精神和方法,有着鲜明的学派特色,并在儒学、佛学、道学、山水文学、生化药物学、茶道学、武术学等方面展示出辉煌成就,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独特的创造和重要的地位,并对东亚各国文化演变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在山水记中提出了游观论,包括游观的审美效应,游观的价值取向,游观的选择性,以及游观的品类和方式.对此,文中作了提炼与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