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21年2月5日,由河南省杂技集团、濮阳杂技艺术学校联合举办的2020年度杂技艺术大赛在水秀国际大剧院正式开赛。32个表现形式新颖、艺术技巧精美、动作难度较大的优秀节目,从年终考核中脱颖而出,角逐本场的最佳节目、最佳创意、最佳舞蹈等大奖。本次大赛的评委主任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杂技集团董事长、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校长付继恩担任,评委副主任由濮阳杂技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谢晓玲担任,评委则由两单位的知名杂技精英和专家担任。大赛采用节目演出综合考核和个人舞蹈才艺展示相结合、专家评委现场打分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16日至22日,由中国杂技家协会、濮阳市政府共同主办,河南省杂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中国濮阳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河南濮阳隆重举办。为弘扬杂技精神,进一步传承杂技艺术,促进杂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10月16日召开了中外杂技艺术交流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王仁刚,中国杂协副主席付继恩、刘全利、齐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3月14日至15日,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王仁刚,中国杂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肖世革,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综合部主任于秀英一行三人,赴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滑雪场考察杂技、体育跨界备战冬奥会冰雪集训队的训练生活情况。中国杂协副主席、河南杂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濮阳杂技学校校长付继恩陪同考察。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省濮阳市是"中国杂技之乡",作为历史上杂技艺术的发源地和当代杂技资源集中地,濮阳人秉承世代相传的杂技技艺,推动着它的发展、突破与创新。濮阳河南省杂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10年,成为全国杂技界脱颖而出的一颗新星,公司在坚持创新市场的同时,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杂技文化品牌,追求"高品质节目、强团队管理、新时尚创意、好口碑文化",形成了独有的品牌文化和品牌力量,推动当地杂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品牌,通过高质量的节目来体现文化演艺行业,作品是核心,要打造和树立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6日至22日,2018中国?濮阳(国际)杂技艺术节用激情、浪漫、精彩、欢乐完美诠释了"让城市出彩,让人民幸福"的办节宗旨。中国河南濮阳杂技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濮阳杂技人一代代的传承与探索,清晰地记录了中国杂技文化的辉煌与过往。素有"杂技之乡"美称的濮阳,肩负着弘扬传统杂技文化、促进杂技艺术文化发展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河南濮阳举办。本届艺术节上,杂技剧首次被大规模纳入展演,成为真正的"重头戏"。这一全新举措与近年来全国杂技剧创作的发展态势相呼应,传递出国家对杂技剧的肯定和重视。杂技剧是当代杂技人的创新,是进入新世纪后诞生的全新艺术样式。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与全国杂技同仁共同见证了杂技剧的最新发展成果,在此将对中国杂技剧的观察与思考作以分享。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省杂技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夯实本地演出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号召,把濮阳杂技推向世界,2018年集团为香港观众送去欢乐,并走向国际舞台,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动。2月23日至27日,河南省杂技集团代表团参加"2018香港欢乐春节文化庙会"。本届庙会由文化部、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携手河南省人民友好协会共同举办,主题为"中华源·老家河南"。河南省杂技集团代表团的演员们为香港市民献上了精彩的杂技表演,不仅  相似文献   

8.
濮阳杂技艺术团简介河南濮阳杂技艺术团始建于1979年,是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杂技艺术表演团体。1984年河南电视台以濮阳杂技艺术为主题以该团为背景拍摄了《杂技之乡》专题片,播放后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9.
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是199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文化部备案的一所以杂技教育专业为主的综合性艺术类中专学校。学校现开设杂技与魔术表演、戏曲表演、声乐、器乐、舞蹈5个专业,16个教学班。在校生700余人,其中杂技学员476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6人,其中: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36人,国家级会员14人,省级会员38人。教职工队伍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方针政策,以及濮阳市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东方杂技之都"的战略部署,河南省杂技集团于2016年组建了美国分公司,收购了美国布兰森大剧院,建立了北美训演基地,正式开启濮阳杂技品牌走向国际舞台的征程。2017年5月30日,美国布兰森市市长卡伦及主要随行人员专程来到河南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杂技家协会、河南省濮阳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濮阳杂技艺术团近年来通过矢志不渝地开拓创新,有力提升了杂技节目的品位与档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促进了濮阳杂技事业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为濮阳杂技产业腾飞谱写了崭新的篇章。目前,濮阳杂技艺术团的演出足迹已遍布世界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国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是传统杂技,还是现代杂技,杂技本体始终立足于技巧的“杂技性”,“杂技性”是传统杂技的美学特点。可以说,从杂技产生到现代杂技观念的建立,杂技性一直是杂技技巧、技艺的美学本体。“杂技是一门从人的身体出发又为着人身体的解放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它体验到的是限制、需要和痛苦,表现出的却是生命、力量和热情。这是杂技的内涵所在。”[1]技巧是身体展示的维度之一,具体表现为技能、潜能和超能的“惊险、高难、奇谐”。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28日至30日,河南省濮阳市举行第五届龙文化节暨第二届杂技艺术节。应当地政府邀请,中国杂技家协会副秘书长邹玉华等一行两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龙乡盛典濮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市有"中华龙乡"的美誉。1987年在濮阳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震动海内外,被国内外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被命名为"中华龙乡"。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4月,河南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应邀在中国木偶剧院开始了长期的驻场演出。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余家杂技"的传承载体。从该校走出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用杂技表演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更使自己走上了演艺事业的星光大道。而此次来到中国木偶剧院驻演,更是引发了学生们的演艺热情。中国木偶剧院是我国唯一一家以木偶戏演出为主的专业剧院,自开放以来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为丰富剧院的表演内容,项城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杂技绵延几千年生生不息,新、难、奇、绝、美这五个要素构成了杂技的观演魅力和审美核心。当以"炫技"为主要呈现方式的这门表演艺术,伴随着杂技人创新求变的炽热情怀和观众审美意识的提升,我国杂技的大型作品创作走过了从"拼盘式杂技晚会"到"主题杂技晚会",再到"杂技秀"这样一条发展之路,舞台演艺的样式越来越丰富斑斓。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杂技舞台上又出现了杂技剧这一新的演艺样式,而且发展前行的步幅非常大,获得了越来越多艺术界人士及观众的关注和认可,2019年,大型杂技剧《战上海》甚至以担纲"开幕大剧"的豪华身份,开启第21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帷幕。当今,面对公众对这一新演艺样式的希冀,我们更需要认真总结和钻研杂技剧的创作,研讨未来的发展方略。笔者在实践中获得一点创作心得,在此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杂技理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从1983年3月全国杂技创新座谈会召开,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杂技界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理论探讨大会,催生了一批理论文章和著作,对指导杂技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1998年中国杂技家协会设立"金菊奖",把理论评奖纳入"金菊奖",并通过不断举办各类研讨活动,推进了杂技理论建设;从新世纪初陆续出版《中国杂技史》《杂技美学》《杂  相似文献   

17.
<正>雄鹰出征迎鏖战,长空一啸耀苍穹。2022年11月,由河南省杂技集团有限公司、濮阳杂技艺术学校联合打造的杂技节目《长空啸——浪桥飞人》用创新表达赋能杂技艺术,难度高、立意新、舞美奇,在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中斩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11月,中国杂技家协会在河南濮阳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杂技理论高级研修班,这是一次欣赏观摩、交流碰撞、学习提高的好机会。我有幸参加了学习,并作为学员代表在中国杂技创新创作引导会上作了主旨发言。研修班上,专家老师们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阐发讲解,让我深刻意识到优秀的杂技节目在于融合与编创,而编创的优劣在于杂技编导。尤其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我们所处时代与艺术创作》的授课,更让我明白了,一名好的编导最重要就是要明白我们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杂技演员成长的路子似乎都是一种模式,即从小当学员,后来当演员,再后来就是未知数了(多数人转行)。因为我在当演员时考上了大学,读取了编导系本科学历,毕业后从事杂技编导工作,之后又攻读了硕士学位,有幸使自己在先前走的路上可持续走下去,换言之,从学员到演员到编导均没有离开杂技,因而对杂技的解读伴随着学历和阅历的增长而得到不断的更新。  相似文献   

20.
正一、杂技剧的正式发轫还原杂技剧的历史镜像可知,当代中国杂技经历了从类型杂技节目,到情景/主题节目,到情景/主题晚会,再到杂技剧的发展脉络。所谓类型杂技节目就是以"车技、顶技、皮条、钻圈、柔术、转碟"等为标题,直白地表现与展示杂技技巧的节目。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已经出现一批"情节化杂技"或"微型杂技剧",但是整体而言,这种创作倾向不过是肤浅的贴标签式的说教,存在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情况,最终归于沉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