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潮 《视听界》2009,(4):107-108
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电视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细节形式变得异常丰富多彩。现在的数字、网络、通信技术与电视台的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特别是电视新闻音视频制播网和媒体资产管理技术的结合、运用,使得电视新闻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现场、多时空、多信道的传播,和各类新闻背景资料的直接调用,以及电子特技、动画的随机应用成为可能。电视新闻采制人员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要认真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力求使电视视听语言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建华 《声屏世界》2007,(12):57-57
镜头组接的特技运用。在一般情况下,电视新闻剪接对复杂的电视特技手段是排斥的,认为特技会使纪实性的新闻画面失去其真实朴素的面目。其实一些简单的特技,如快、慢动作,叠画,重复再现等特技,电视新闻是可以能接受的,而且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美国9.11事件新闻报道中就运用了慢动作镜头播放飞机撞向世贸大厦时的瞬间情景,广大观众十分清晰地看到当时事件发生的过程,对事件表达得更清晰更真切。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的画面细节是指电视新闻记在现场摄取那些最能引起人们深刻思考、感悟,表现生活中琐细小事或人物细微神态动作,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或是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根据新闻事实,利用电脑特技等手段,插入一些背景资料,制作出能强化对事实的证实能力,提高新闻传播的信息饱满度的画面。细节能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也是刻画新闻人物性格,透视新闻人物思想,揭示社会本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仲启明 《记者摇篮》2001,(10):24-24
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在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起伏跌荡。记者的言行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圆满地报道给观众呢?  相似文献   

5.
二、抓好新闻由头,追踪采访新闻事件多个现场,获取现场短新闻的资料。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记者每天碰到的都是新问题。新闻要求“新”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主动进取精神和独创意识。诚然,现场新闻有不少突发性事件是记者无法事先预见和准备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已发生了稍长时间,如果记者作后续采访,写成现场短新闻则时效性差;若是不写又太可惜。因而,抓好新闻由头不失为补救时效性差的好办法。一旦抓到好的新闻由头,记者就应该有所准备地深入到新闻由头发生的现场,去捕捉新闻事实。每一个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6.
新闻连线节目是指运用先进的音视频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人员连在一起,就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新闻话题,展开叙述或者讨论的节目。运用这种连线的方式,可以让远隔万里的事件发生地现场或相关人士和直播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受众更多地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广播是以声音为媒介的传播工具,现代通信技术为声音传输带来的便捷更使连线在广播中可以大展拳脚。如今,新闻连线节目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广播的新闻节目中,以其形式新颖、信息量大,可以极大地发挥和调动广播的技术优势而深受听众喜爱。如何更好地做好新闻连线,更好地体现广播特色,下面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7.
田荣  尹维 《新闻前哨》2001,(8):38-39
电视新闻话语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记者、主持人现场见闻直播,现场同期采访当事人、见证人、一般民众和权威人士,画面,解说词、背景声音和音响效果、特技字幕及其它处理。这些表现形式如果运用得好,就会与新闻内容相得益彰,让一条新闻精彩、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运用得不好,不到位,就会使一条新闻平淡乏味,甚至真实性也大打折扣。笔者干了一段时间的新闻后期编辑工作,常常看到一些本来很吸引人的新闻事件,由于记者在表现形式上的欠缺或不当,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令人十分可惜。概括这些表现形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李济仁 《青年记者》2007,(14):126-126
电视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于拟采访新闻发生的现场中,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一般随事态的发展进程观察、叙述、提问交替进行。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应该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跌宕起伏。记者的言谈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呢?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由于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即兴地向观众解说或访问现场人物,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传播优势。但令人忧虑的是,不少电视记者在现场频频“犯规”,造成现场报道传递的信息严重“丢失”和“失真”。现场“导演”行为作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记者,本与“导演”无缘,其全部任务就是以现场目击者和传播者身份,按现场新闻事件的固有逻辑,如实地进行现场解说和现场访谈。可是,有的记者却在新闻现场发号施令,要求现场人物按自己的报道设计组织和安排新闻事件,从而改变了新闻事件原有的自然发展轨迹。这就是现场“导演”行为。“导演”行为有三种类型: “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已然完成,记者为了“再现”生动的现场情境,组织当事人回到原始现场,并指导他们重演。“摆布”——现场事件正在按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发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现场短新闻应运而生,并促使它随着受众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文字记者不得不拿起现场短新闻的武器,迎接广播电视的挑战。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狄雪君 《视听纵横》2007,(3):112-112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象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其"在现场",形声并茂的特点使观众倍感亲切,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产生参与感。一篇现场报道的成功与否,记者的现场所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场报道必须是记者自始至终地在新闻现场作报道和采访,随着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边观察、边采访、边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现场见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目睹耳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状貌的文体形式。现场见闻是最能体现、发挥新闻时效性优势的报道样式之一。现场是指新闻现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限定与意义匡范。首先是作者在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必须是主要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就是参与者。在现场见闻中,作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用记者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实情、气氛。如果记者自己没有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是靠…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的画面细节,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现场摄取那些最能引起人们深刻思考、感悟,表现生活中的细节小事或人物细节动作,具有强烈视觉冲动力的画面,或是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根据新闻事实,利用电脑特技等手段,插入一些背景资料,制作出能强化对事实的证实能力,提高新闻传播的信息饱满度的画面。画面细节能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也是刻画新闻人物性格,透视新闻人物思想,社会本质的重要手段。如果说,有了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变得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灵气,更具魅力。作为记者如何捕捉电…  相似文献   

14.
时效性是衡量新闻的决定性标尺,它要求新闻媒体在新闻发生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件进行真实、准确地报道。为了能够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新闻机构广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力图实现新闻制作自动化。本文主要介绍新闻媒体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新闻自动化的两个案例,并探讨新华社北美总分社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当前应用的情况,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不同于其他样式的新闻,它以其真实、迅速和趣味的独特画面来征服观众,为观众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因此,它必须以完整的画面组合给观众留下完美的视听形象。为了做到这一点,不在新闻工作的后期制作上下功夫是不行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特技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电视制作的各个领域,那么在制作电视新闻中巧妙地运用一些特技手段,对电视新闻的信息传播乃至新闻容量等方面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也是大家瞩目并在实践中不断探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并日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正在成为报刊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那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呢? 亲临现场,捕捉瞬间 采访是一个观察、发现、记录的过程,现场新闻的采访尤其如此。一般来说,现场短新闻的直观价值、动感性、新闻性都很强,这样的“现场”可能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一个难忘的场面,也可能是瞬间即逝的由一两句话所透出来…  相似文献   

18.
顾名思义,现场新闻指的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根据第一手材料所写成的新闻。它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可以把受众“带到”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因而,自从中宣部在去年10月重新提倡采写现场新闻,并委托中国记协举办首都部分新闻单位“现场短新闻”大赛以来,更多地受到广大新闻受众的欢迎和青睐,也更多地受到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关注和研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新闻事件发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作用新闻工作者的宗旨就是向观众报道新闻事件或传播新闻信息,在现场进行实施报道的新闻记者是连接观众和现场新闻事件的唯一纽带,观众通过新闻记者的现场报道,实时了解现场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发展的趋势,新闻记者的口语表达将直接影响到观众对新闻信息的主观判断。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新闻对时效性的追求大大提高,报道的不仅仅是最近发生的事件,对正在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传播理念认为,新闻传播的最大魅力在于新闻的即时性。对电视而言,最大的魅力又集中体现在直播新闻上,而电视直播新闻最重要、最深远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把观众带到新闻现场,让他们目击新闻事件的发生状况和演变过程。随着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卫星新闻采集技术的大量应用,电视直播技术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