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的表达与控制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加强教师情绪修养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需要。教师掌握调适与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保持愉快的心境,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教师课堂教学正向情绪工作素养,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较好地感受和表达正向情绪的素养.它有利于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绪工作负荷,对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质量、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教师文化、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着教师正向情绪工作素养的养成,因而,要借助教师文化、学校文化、社会文化等有利因素,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正向情绪素养的修炼.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完成正常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心理保健意识,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既有利于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章从调查分析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的现状及危害入手.对引发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师心理压力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呼唤综合型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初步探讨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教师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呼唤综合型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初步探讨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教师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高校教师面临改革心理压力增大,导致一系列身心变化和心理问题。要应付心理压力,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自我调适:要有效驾驭压力,要形成压力免疫,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要善于调节情绪,通过控制情境、积极认知和行为调节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要勇于改变自我,寻代内部安全感,撕开消极的自我标签,在不断学习中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改革,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要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改革措施之中,任何改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人获得更好的发展,包括心理的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变化波动较大的时期,反应在情绪和情感方面,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性与冲动性,情感体验开放、丰富,却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导致其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和未来事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初步具有独立性的大学生如何认知情绪,并学会应对不良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呢?作为过来人的辅导员可以引导其认知情绪,并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管理、调适,从而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徐洪敏 《成才之路》2010,(14):18-18
“体育与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或教练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体育加试前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入手,重点探讨调适学生在体育加试前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情绪调节与管理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探讨了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包括两个方面: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如何克服消极的情绪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当今教师普遍存在教育教学情绪失调问题。消极取向的情绪调适技巧只是对不良情绪出现后的应急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只有悦纳自己和教师角色、善于体验生活和工作乐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才是教师情绪调适的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