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理性批判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基本动力。话语是理性批判得以展开的场域,而话语真实是开展理性批判的必要前提。审视当前的教育之“说”,依然存在话语失真的现象,表现为教育学话语的范式化、教育学话语的意识形态化和为批判而批判。回归教育学话语的真实,就是要坚持话语的问题导向、坚持对话与交流的话语秩序、坚持话语的理智诚实和真理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批判话语学视域中,教育场域各种行为规范的话语实践隐蕴着规定与描写、信息与互动、形塑与改塑、理性与论证等特征性话语意涵。对行为规范的话语实践展开话语间性、话语次序、话语混杂等方面的超学科话语分析,凸显了现代教育中由于技治理性和管理理性的超常张扬而映现的“话语技术化”、“话语商品化”而展现出理性与生活的张力,也揭示了现代文明进程中科学世界通过“语境重置”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以及人的“物化”危机。同时.对行为规范的话语实践进行批判性话语研究,能够鲜活地使我们对事物获取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原初、自明、本质、冥会于心的观察、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以人为本"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背离,表征为话语语境的异化,致使"理解"与"共识"的缺失;话语内容的固化,导致"义务"与"兴趣"的偏移;话语形式的僵化,造成"理性"与"情感"的分离。回归教学的本真,提高教学话语的可接受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教师需要着力做到:尊重学生,形成真诚表达的"话语场域";读懂学生,实现话语内容的"视域交融";感染学生,追求话语表达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元话语是构建学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它充分体现了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二者与语篇的关系.虽然对元话语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也是写作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文章选取了中西方学者论文各25篇作为语料,以Hyland的元话语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学者期刊论文引言部分中元话语的比例、共同点与不同点,指出中外学者在过渡类元话语、依据类元话语、限定成分元话语和承诺标记元话语的使用方面比较相似,而在增强标记元话语、自我指称元话语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同时发现,元话语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研究期望对今后中国学者的引言写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话语权主要由学者、专家或行政干部把握,而非幼儿园教师和园长把握,这是教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原因之一。学者与幼儿园教师有不同的话语系统,教育的"应然"不等于教育的"实然"。要解决幼儿园教师"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其前提之一就是要让幼儿园教育回归"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由偏重工具理性话语转为工具理性话语与价值理性话语相结合,坚持工具理性话语的灌输性、主导性、显性教育和价值理性话语的启发性、主体性、隐性教育相统一;需要由侧重静态性话语转为静态性话语与动态性话语相联合,坚持静态性话语的统一性、典型性、稳定性和动态性话语的多样性、变化性、生成性相统一;需要由着重理论性教材话语转为理论性教材话语与实践性教学话语相融合,坚持理论性教材话语的理论性、抽象性、建设性和实践性教学话语的实践性、现实性、批判性相统一;需要实现意识形态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统一,坚持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性、价值性、规范性和学术话语的学理性、知识性、逻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就"理性"范畴在理论史上遭遇的各个阶段的不同演绎,洞察了这些演绎背后实质是话语权的更迭,并进而揭示出理性在当前面临危机的根源所在:理性自始至终被当作一种话语模式为人所利用,日益演化成一种话语霸权,这与民主呼声日强的社会现状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新闻作品之所以意义蕴藉深厚、价值多元,与他的话语直接相关。他在新闻层面用的是现代民众话语,在思维层面用的是知识分子的理性话语,而在表述层面用的是非虚构的文学话语,三者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范长江的独特的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网民政治参与话语表达呈现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群体极化与网络道德审判等非理性现象。这种非理性政治参与与话语表达凸显出片面性、盲目性、情绪性与偏激性等特征。为了进一步规制网民非理性政治参与与话语表达,需要营造理性舆论氛围、提升网民自律能力、引导网民理性发声、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话语连贯研究的状况,发现至今尚未有学者对话语连贯的相对性进行研究。对话语连贯的相对性进行了界定,论述了话语交际意图类型、话语分析者、话语类型、话语分析类型是影响话语连贯相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张舜徽评判清学的双重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论述张舜徽评价清学流变的双重标准,剖析了学术经世与学术求真的内在价值冲突以及近代以来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困惑,并对各自的价值意义作了评说。张舜徽肯定清初、清末学术经世的特点,但对于学术经世的立场,他更愿意选择清初学人以学术作为经世的内在支撑,而对清末经世思潮中出现的以政治作为学术取舍的标准、凡不为所用便诋为无用以及借学术以影射政治、不惜牺牲学术的客观真实性不能赞同。对于乾嘉学术张舜徽表现出十分矛盾的心态,其间激荡着学术经世与学术求真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2.
国外教师压力源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十年来,教师压力水平普遍在提高。了解教师压力源是有效解决教师压力问题的必经之路。合理利用国外教师压力源的近期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缓解教师压力。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现实主义、浪温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海派、新感觉派、左联、七月派、“新生代”诗歌等思潮流派的研究获得了新成就,小说、寓言、民族歌剧等文化研究与作家伤口研究均有拓展。鲁迅评价成为热点,论争的理性态度与鲁迅研究的推进显示了学术主流的成熟;百年文学回顾与文学史写作的探索也成为热点,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现代文化关系的研究将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经典的深入解读与美学提炼、边际性研究与个性化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气韵生动为中国画“六法”之首,对文人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此重点讨论气韵生动与文人画之逸格及文人画笔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朱弁《曲洧旧闻》是南宋一部比较重要的文言小说集,作于作者被羁金国期间,作品追忆、记录了北宋及南宋初期的朝野遗事、社会风情和士大夫轶闻,展现了作者高度的爱国热情及其对北宋灭亡、南宋贫弱的理性反思,作品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文字雅洁,活泼风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界对韦努蒂的异化理论存在一定的误读,韦努蒂本人对此做了澄清并进一步修正了他的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追溯了韦努蒂在归化异化翻译观态度上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新闻翻译重新探讨了归化异化在新闻翻译中的运用,指出在新闻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不是一对对立的概念,而是统一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重叠的,异化的翻译也需要落脚在归化通顺的语言上。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及强烈的功业意识,对生命短促、死亡必至的清醒认识而导致的焦虑紧张,以及个体生命自然的精神需求与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构成建安士人心灵上的沉重负荷;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体现个体价值、怡情悦性的宴饮游乐及对虚幻的神仙境界的着意创设,则是主体寻求超脱重负的主要方式。此种心态与行为模式使得建安诗风呈现为内在的慷慨悲凉与外在的华丽富赡并存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新波斯人信札》作了概述,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评述,最后对中国传统法律现代化的进路、中国法治的未来,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角色担当进行了理性思考,希望该书的思想能惠及更多的法律初学者。  相似文献   

19.
高校蓬勃发展永远离不开精神层面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当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和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在当前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去参加非正当性质的活动、在网络上发表不正当言论等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所以,高校只有将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当作一种文化去建设,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让大学生从课程中领悟深刻的理性爱国主义含义、从活动中找到真正爱国的方式、从网络信息上感受到正确的爱国主义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将理性爱国主义发扬光大,为社会输入和谐稳定的新鲜血液,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始,国内掀起了对英庚款退赔、管理、使用的讨论;尤其到30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与英庚款董事会干事长杭立武也参与了相关的讨论,两者对英庚款管理有一些争论。分析两人观点的异同,有助于了解当时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深度,也可以分析当时学界参与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