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洪谭 《东南传播》2016,(12):27-30
《大学教师"磨洋工"十大惯用招数》是2015年3月16日在微信公众号《学术中国》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几个小时后突破了十万点击量并被微信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等转载。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文章标题、内容、文风、呈现形式以及受众的阅读场景与情境思考在社会化媒体中一篇文章的传播过程,同时对文章流行背后的社会影响和议程娱乐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严肃问题的遮蔽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微信公众号标题作为读者浏览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播效果,研究不同句式的吸引能力对标题写作有较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基于所选取的200条杰士邦微信公众号推文数据,对其标题与浏览量进行统计分析,从受众的阅读习惯切入,归纳分析了不同句式优劣势的体现情境及其原因,打破了疑问句崇拜。并基于此,对微信公众号标题写作提出了"标题信息表征与内涵不平衡""内容、风格优先句式形式""注重系列推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芬 《东南传播》2015,(1):127-128
微信公众订阅号的阅读点击量显示,传统媒体上被认为"僵化"、"八股"的时政类新闻,在新媒体式文风的改造下,可以成为用户热捧的新闻。新媒体成为改革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试验田。时政新闻如何摈弃传统套路,用全新的语态和报道思路,在新媒介平台上赢得传播的生命力?本文以新晋上线的微信公众订阅号"福建新闻联播"的文风改革为例,探讨时政报道在新媒体上的转型突破。  相似文献   

4.
朱斐 《视听》2016,(11):116-117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使得许多媒体借力微信公众号进行战略转型。微信公众号以标题列表的形式推送消息,因此标题成为第一发力点。为了吸引受众,编辑采用各种手段提高标题的吸引力,导致了标题失范现象的产生。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探究媒体微信公众号标题失范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可谓"遍地开花",但影响力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文章调查15家大众喜爱的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文章,从标题、内容、图片、字数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和受欢迎的原因.结果发现,15家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和字数符合一般大众所喜爱的基本类型;原创文章居多,内容质量达标;图文结合,书影和实拍最多,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文章为进一步提升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质量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日益侵蚀着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微信公众平台无疑是这股力量中的佼佼者,也因此,传统媒体不得不纷纷布局微信公众平台。然而,旧有的新闻报道方式与新的平台、新的内容范式并不兼容,促使传统媒体不得不做出改变。本文选取人民网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内容、标题、编排等方面的特点入手,探讨人民网微信公众号创新转变后呈现的规律和特征,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淼  蒋冠 《北京档案》2017,(12):10-13
本文以微信推文阅读量为切入点,以"全国各级档案局(馆)微信公众号2016年度前十高阅读量推文"数据为样本,探讨档案类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如何打造"100000+"的高阅读量推文,提出了紧密结合社会关注点、加强推文内容的原创性、提高推文标题吸引力、选准推送文章的时机、拓展推广方式和发文形式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编辑与运营策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传统媒体进行移动传播转型的重要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号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传统媒体账号虽数量众多,但优质账号缺乏.因此传统媒体须重视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和运营,编辑策略主要包括选题技巧、标题制作和传播形式,运营策略主要包括创建专业团队,把握发布时机,重视账号推广,加强与粉丝互动,并对用户实施数据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10万+"的阅读量和点赞量,与其标题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标题是如何影响文章的阅读量和点赞量的呢?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18年12月31日-2019年3月31日推文的标题为研究样本,发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基本特点:设置关键词标签定位内容;标点符号巧妙带动受众情绪;融入网络词汇贴近受众。最后总结出党媒微信公众号标题的三大撰写策略:句式灵活多样;内容新颖、趣味化;文风亲民、接地气。  相似文献   

10.
"四全媒体"语境下,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时的速度优势、渠道优势和内容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比拼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无论是阅读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都是当前大多数用户的首选.本文认为,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主要反映在题材聚焦于网民关注的内容、手法体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形态契合移动终端阅读习惯等方面.作为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内容产品实行融合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4,(13):13-13
<正>7月25日前后,微信推出的一项"新政"广泛吸引了网民"眼球":在微信公众号每篇推送文章的标题下方、发布日期的右侧,可以看到实时阅读数,而在文章末尾,则可以看到点赞次数。从此之后,在活跃度和粉丝数量上"造假"的公众号将无所遁形。不过,腾讯为何要给微信公众号"挤水分"?微信本次改版将阅读数和点赞数公开,实际上是将公众账号的活  相似文献   

12.
分析档案微信公众号推文传播现状,寻求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策略.以微信传播指数月度排行前十名的档案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样本,采用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展现档案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度.根据受众行为理论和格莱斯"合作原则",提出要从微信推文的内容题材和语言设计两方面出发,加强推文题材的针对性,提高推文标题和内容的语用表现力,进而...  相似文献   

13.
李千驹 《传媒》2016,(16):71-72
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兴起,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新闻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用户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用户对新闻标题的“第一依赖感”已经形成,文章标题能否迅速抓住用户的眼球已经成为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制作的关键。从2014年11月10日起,《中国青年报》开始发布团中央及全国省级团组织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以及相应的文章阅读量排行榜,这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分析2016年7月10日—16日阅读量占排行榜前50的文章标题发现,要在网络标题的海洋中脱颖而出,必须在新闻话题的选取、语言风格的打造、语言形式的构建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4.
看新闻看标题对受众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标题制作强调用户体验,悬念性标题、省略式标题、疑问感叹式标题、运用网络词汇的标题、数字盘点类标题等大量存在。这些特征,有助于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提升阅读量,提升微信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传统媒体,还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受众对新闻的阅读量和点击量始终居于首位.新闻报道吸引受众的能力和影响力如何,是媒体品牌和实力的重要体现.新闻采编是新闻报道的核心环节,决定了新闻报道的质量.但是,当前的新闻采编工作在新闻敏感性、采访前的准备、报道的表现形式和新媒体展现等方面还需加强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流行,微信公众平台的微信标题成为阅读者获取信息、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依据。笔者以新环保法实施一年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推送的106条微信作为样本,研究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环保类微信标题的主要特点、语言特色及标题制作的形式及类别。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微信公众号拥有庞大的受众群,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选取部分热度较高的高校微信公众号和高校微信文章为样本,从受众定位、选题来源、标题制作、稿件篇幅、媒体元素、菜单设置等方面对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校微信公众号编辑运营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论摘编     
<正>传统媒体微信运作六要诀1、运营者同理化。即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的运营者必须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能够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组织内容等。一般来讲,传统媒体应该高度重视年轻用户尤其是"90后"用户,最好的方式就是让"90后"来运营微信,因为他们天然的和用户之间没有代沟。2、打开靠标题。根据腾讯2014年底的数据统计,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19.
习惯于从手机获取信息的用户发现,现在很多文章的标题是越来越长了.在网上小范围的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70人中,有三分之二的认为现在的标题越来越长. 笔者专门统计了几个微信公众号的标题字数,发现现在公众号的标题确实比较长.其中,杭州网公众号近10期推送了56篇文章,平均每篇标题为28个字.扬子晚报公众号近10期推送了46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标题为29个字.人民日报公众号近10期推送了21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标题为22个字.  相似文献   

20.
微信公众号方便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互动的同时,也成为少数民族用来传播民族文化的新平台。本文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肃南发布"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肃南发布"的推送条文,将有关裕固文化的传播内容按报道数量、更新频率、阅读点赞、报道题材及标题制作等进行归纳。从而从充实报道内容,丰富传播形式;重视用户反馈,突出交互功能;提升运营能力,打造精品栏目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