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背景下,表情包成为了社交空间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话语符号,大学生作为表情包文化的重要参与者,通过表情包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实现自我表达。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表情包使用情况反映出的深层次文化现象的探析,从语言文字表达、娱乐化和价值观等方面探析表情包文化的内涵,认识表情包表象下隐藏的文化现象和精神内涵,以便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2.
刘海明  冉玲琳 《今传媒》2020,28(1):12-15
在当下的社交媒体中,随着热点事件的舆论发酵,社会情绪已经成为可以传播的信息之一。群体互动产生群体符号,共同关注引发情感连带。本文通过解析表情包斗图的案例,来研究社交媒体中情绪传播的群体心态的根源。通过对各类表情包斗图的社交互动行为的研究,可以发现表情包斗图已成为当下社交媒体中一种新的群体互动仪式。仪式与符号共生,群体心态也随之悄然变迁,用表情包“斗图”还可以实现社会情绪的群体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3)
网络表情作为非言语符号的重要形式,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一直承担着辅助交际作用,而在"一图胜千言"的视觉传播时代,网络表情因信息含量大、传播渠道广、用户喜闻悦见等特征而在各大社交媒体中广泛运用,使用频次不断飙升。本文从非言语符号出发,分析了网络表情的发展演变,并从信息传递、情感表达、娱乐宣泄、场景搭建、隐喻认知和个性彰显等六方面探究非言语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表情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4.
曾妍 《青年记者》2017,(26):101-102
表情包的定义与背景 表情包是一种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表达信息的一种图像符号,是传统网络表情的变体.图像的刺激是显著直观的,随着社交媒体繁荣发展,迎合视觉文化特征的表情包应运而生.在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用一串ASCⅡ字符“:-)”来表达微笑,随后表情包在日本受到追捧并逐步发展为“颜文字”,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PS技术的普及,创造专属的风格独特的表情包成为了网民进行社交表达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纪淑芹  杨萌 《新闻传播》2023,(17):52-54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图像文本以网络表情包的形式呈现,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的交流方式,即不需要信息的传递者以大量的文字表意,仅通过一个表情包即可完整表达。网络表情包通常包含复杂的信息和扩展,具有简洁有趣的图像,使受众更容易记住和理解,这满足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沟通需求,并且广泛存在。作为发展中流行的话语系统,表情包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媒体软件进入日常工作和公共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中表情包使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思考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美忆 《青年记者》2017,(32):84-85
近年来,熊本熊以其呆萌的形象迅速征服各路网友,不仅成为各大社交网站表情包源源不断的素材,还为它的故乡熊本县带来了至少12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并被任命为熊本县营业部部长兼幸福部部长,成为日本第一个吉祥物公务员. 作为符号的吉祥物 吉祥物源自法国普罗旺斯语,19世纪正式以Mascotte写入词典,因为吉祥物具有鲜明的指代性和象征性的意义,所以符号性是其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在此基础上普遍认为传统的吉祥物源于符号”.①符号学先驱索绪尔认为,每个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将这对语言学的概念引入符号学中,认为能指和所指能结合成一体,这个过程叫做意指作用.②意指作用是可以意味的东西和被意味的东西的结合体,既不是形式也不是内容,而是从形式到内容的过程,其产出物即符号.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研究离不开文本与符号.表情包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在特定情境下有特定蕴意.本文从模因理论出发,通过对表情包的传播分析,探讨网民的社会心理动机及表情包的传播影响,进而思考如何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表情符号经历了34年的发展和演变,从最初简单的字符组合变为静态的表情图标,再演变成动态图像完形,符号形态的发展与改变只是表象,更多的是其内涵和功能的深化与拓展,表情符号不再只是情绪情感的载体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在当下"视觉文化"和"读图时代"的社会环境中,它成为一种传播文化的渠道。本文运用罗兰·巴尔特符号学理论对社交媒体表情符号进行解析,分析潜藏于图像完形下的文化传播机制的运作方式,探寻具有代表性的表情符号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制造社会幻象、构建现代神话,为我国文化输出提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得益于数字化发展和社交媒体的不断普及,网民借助图像抒发个体情绪的需求随之增长,表情包在网络社会引发热潮,并逐渐融入日常网络社交之中。从后现代语境来看,这种具有碎片化与多元化叙事风格的表情包,不仅是青年网民群体在热门事件中的情感和话语表达方式,更是通过符号的"拟像"与"戏仿"打破了时空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语境下人们的视觉需求与生产自觉被进一步激发,一种新的符号"表情包"兴起并开始占据网络视野,以戏谑去严肃化的方式解构严肃政治和社会命题,构建起独特的话语体系.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本文将"FB表情包大战"看作一个符号化的过程,结合符号发出者的特征,从符号意义发出与接收两个环节出发,探讨"FB表情包大战"中表情包符号意义的表达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东南亚华人诗歌文本为例,展示身份问题的符号学阐释视角。这种基于符号传播的理解方式,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赛博空间”中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范龙  陈琳 《新闻前哨》2007,(12):92-94
约翰·费思克把大众传播研究分为两大派别,一派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行为,称为过程学派;另一派被称为符号学派,它关注的是信息与文本如何与人们互动并产生意义,即文本的文化功能,主要研究方法是符号学。大众传播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符号。印刷媒体中的文字与图画,电子媒体中的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和画面,网络媒体中电子报纸、在线聊天,从  相似文献   

13.
2017年2月初,一款“皮皮虾,我们走”的表情包蹿红网络,之后又衍生出“海参,我们走”“大闸蟹,我们走”等其他水生生物网络表情包,引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表情包的每一次走红,都离不开网民对此的创造性生产与传播,揭示了网民对网络表情包的“接受”,符合接受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陈润 《大观周刊》2013,(4):99-99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麦洛宾对人际传播中信息表达的情况作出研究后,得出结论:人际交谈时,传递一项信息的总效果=言语×7%+声音×38%+面部表情×55%。其中的言语属于语言符号,而声音和面部表情都属于非语言符号。由此可见,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静 《出版广角》2016,(18):77-7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文字符号,开始变得丰富多样.从简单的微笑字符表情到如今的动态表情包,网络表情符号在网络交流中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本文通过阐述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分析受众对网络表情符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赵斓  于承州 《东南传播》2017,(12):101-104
以图文为基本素材的表情包,是网络民意表达和情绪宣泄的一种载体,并经历了形式和意义的转变。表情包的出现和传播呈现了一个以青年群体为主,充满多元思维和狂欢快感的阵地。"符号的狂欢"并非与主流价值观对立,而是缓解着现实中阶级差异带来的压力。社交媒体为多元文化提供了滋生空间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侵权、挑战道德底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及其造成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易造成社交媒体倦怠。依据媒体同步性理论和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构建理论模型,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媒体同步性特征和疫情风险认知影响社交媒体倦怠的机理。研究发现,2020年3月底,个体社交媒体倦怠水平处于中低程度;媒体同步性特征中的并行特征显著负向预测、符号集和可重复处理性特征显著正向预测社交媒体倦怠;疫情严重性感知在符号集、可编排性与社交媒体倦怠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上述结果为完善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笑圆 《传媒》2021,(12):79-81
社交媒体时代是技术引领的时代,是平台化的时代,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品牌建构在移动互联网传播领域面临营销革命.本文尝试从品牌传播视角出发,结合符号学理论,探讨社交媒体背景下品牌形象建构的创意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角色.人们在社交媒体体现的情绪化传播则表现为人们对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传授的不理智状态.文章把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下,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理现象归因为社交媒体的情绪化传播行为.社交媒体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本文对社交媒体情绪化传播症结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静 《出版广角》2016,(15):83-85
表情包是新时代的象形文字,是人们在社交网络平台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新媒体时代,表情包迅速发展,不仅打造了系列IP,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梳理了表情包的发展形态和发展历程,介绍了一系列经典的表情包,从传播学角度解析了表情包流行的原因,归纳了表情包的商业模式并提出其未来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