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有大批“免死减罪”的山西籍谪寓东北辽东的流人。他们离乡远井,跋涉山川,来到了寒碛塞外,黑水白山中间,在重冰积雪,绝塞异乡的北国大地,与当地的兄弟民族,披荆斩棘,辛勤劳动,携手前进,勾勒成了光波滟漾的明初东北社会的历史画卷。目前,史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尚无专论。今笔者就标点《明实录》之便,草成是篇,以期有裨于明代山西籍流人在东北之研究。  相似文献   

2.
“辽东属国”,是东汉元帝时期为安置、管理内附汉廷的乌桓人,于今辽西地区设置的地方建制机构。弄清“辽东属国”的置建过程,利于深入研究东汉中央政府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管理方式及北方少数民族与东汉中央政府、与中原汉族人民关系的变化等。一、“辽东属国”置建前的乌桓乌桓,也称乌丸,是两汉时期活动于我国北方(包括东北西部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王沈《魏书》云:“乌丸者,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丸山,因以为号焉。”乌丸山,大约在今额尔古纳河及克  相似文献   

3.
山海关外的东北大地辽阔广袤,白山黑水相绕。辽河松江横贯,长期来便是我国的东北边陲。早在隋代,杨广、王胄即有《纪辽东》诗,叙征伐高丽之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营州歌》,记述了今辽宁朝阳一带少数民族少年的英武矫健。到明代,辽东一向被视为“京师左臂”①,由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共有二十五卫、二州,修筑了辽阳、沈阳、铁岭、开原、锦州、宁远、抚顺等城镇戍所,以抵御日渐崛起的女真部落侵扰,于驻屯大军外,还有不少流人发遣于此。其中一些能诗之士写下不少边塞诗作,如景泰间被诬为于谦同党的文渊阁大学士陈循即留下数首记述铁岭卫山川形胜之诗,隆庆间出使朝鲜的黄洪宪也有《山海关》诗,明将孙承宗有《过锦州》诗。明清之交,陈子龙曾作《辽事杂诗》,感慨东北萨尔浒之战明军败亡情状。然而,由于地僻土荒,文人足迹罕至,以此为背景之诗寥寥可数。而清代前期约一个半世纪,东北边塞诗却结下了累累硕果,显示了光辉的业绩,成为清代边塞诗复兴的第一波浪潮,这一时期的东北边塞诗,大致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东巡边塞的帝王及其扈从文士之诗,二为流放遣戊东北的文人所作。后者为其主体。  相似文献   

4.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唐河南府巩县的瑶湾村(今河南巩义市境内),因远祖杜预为京北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祖上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来才迁居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也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远祖杜预,在晋朝时期任征南  相似文献   

5.
明代以前的地图中,对东北的描绘极其有限,仅限辽东一带。至明代,东北地区在地图中的地位日渐上升,尤其是明末出现大量关于辽东的地图。不过绘图者的视野主要还是集中在辽东地区,极少拓展到吉林、黑龙江地区。清代,东北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以及与西方国家发生领土纠纷的第一个区域,地位颇为特殊,舆图绘制也进入了绘图史上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少年铁血队的故事中提及的杨靖宇将军,1905年出生,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河南确山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曾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1931年被营救出狱后,任东北抗日救国会、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等职。1934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今靖宇县)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7.
清代沈阳流人函可因《再变纪》而被流放至沈阳,在戍所期间其积极从事诗歌创作,其诗歌内容有思念故国家乡、反映谪戍期间的艰难困苦生活、对当地自然景色的赞美等。其诗歌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以"哭"和"遥哭"为题,杂言与组诗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都知道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更替是有相互联系的。现在大家一起来看各朝代名称的由来 :夏 :禹治水有功 ,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氏部落首领 ,故国名为“夏”。商 :汤灭夏后 ,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地 (今河南商丘 ) ,故以“商”为国名。周 :周武王灭商后 ,因其父周文王曾居住于岐山下的周原 ,故以“周”为国名。秦 :秦始皇的祖先曾是周孝王的马夫 ,因喂养马有功 ,被赐为“赢”姓 ,封地在今甘肃天水 ,后扩大到秦 (今陕西 ) ,于是立国号为“秦”。汉 :垓下之战 ,项羽兵败自刎 ,刘邦统一中原后 ,因自己曾被封汉王 ,故立国号为“汉”…  相似文献   

9.
夏:禹治水有功,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氏部落首领,故国名为“夏”。商:汤灭夏后,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地(今河南商丘),故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后,因其父周文王曾居住于岐山下的周原,故以“周”为国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曾是周孝王的马夫,因喂养马有功,被赐为“嬴”姓,封地在今甘肃天水,后扩大到秦(今陕西),于是立国号为“秦”。汉: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备统一中原后,因自己曾被封汉王,故立国号为“汉”。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受封为魏王,其长子曹丕代汉自立,国号叫“魏”。蜀:刘备占据成都后,自称是…  相似文献   

10.
元代作家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和明宗等六朝,累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被时人和后人誉为“元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目》)、“豪杰之士”(许有壬《张文忠公年谱序》)、“一代之伟人”(苏天爵《七聘堂记》)。为官的经历使他留下了政论集《三事忠告》。作为一位卓有见解的政论作家,他被时人称道“卓乎有所见,而不杂于权术”、“确乎有所守,而不夺于势利”(贡师泰《牧民忠告序》);“慎举刺言,人所难言,……虽令尹子文之忠,不及此也”。(林泉生《风宪忠告序》)  相似文献   

11.
谭志永 《语文知识》2003,(11):45-46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史记·屈贾列传》记载:“贾生征见……(汉文帝)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这段文字记叙了贾谊自贬谪之地长沙被召回后与汉文帝在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夜谈鬼神而让文帝着迷的事。李商隐通过对这段史料的  相似文献   

12.
谪戍制是秦始皇、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的一项边防措施,是秦汉兵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史料的简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试就秦汉谪戍的起源、发谪的原因以及被谪者的任务,待遇等谈些看法。一、关于谪戍制的起源《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曾“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邵、南海,以谪遣戍”。这是文献材料中有关谪戍问题的第一次明确记载,由此谪戍制  相似文献   

13.
史学领域的可贵开拓──评李兴盛的《中国流人史》古永继流人,广义讲包括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无着落之人,以及因种种原因被贬滴、流放之人。此所谓流人,则从狭义出发,指被贬谪、流放之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到海走云飞的东南,从...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有一些地名没有注解,现查阅资料,补充如下:1.辽东。第26页,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郡治在襄平(今辽阳市),辖境相当于辽宁大凌河以东。第59页,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北地区。2.骊山。第28页,秦始皇筑骊山陵墓:陕西临潼东南,因古骊戎居此得名。有烽火楼,传周幽王举烽火戏诸侯处:东北麓有秦始皇墓:西北麓有唐华清宫故址。  相似文献   

15.
唐朝元和年间,因“武元衡被刺”一案,白居易被诬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而被贬谪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其时,一腹郁闷凝成了朗照文学天宇的璀璨诗篇《琵琶行》,而诗中惊为天籁的乃是其精妙绝伦的音乐描写。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秦朝的疆域》中,“万里长城”下有一则注:“秦修的长城有五千多公里,合华里一万多里长”。此说不确。《史记·匈奴列传》载:秦始皇“因边山险壍溪谷可缮者治之,走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二里,延袤万余里,东入辽东。”“万里长城”因之得名。秦“万余里”约合今多少里呢? 古今度量相差迥异。林剑鸣《秦史稿》第三百七十六页:秦度制进位一尺台今二十三点一厘米。则知秦时一米合今六十九点三厘米,一  相似文献   

17.
柳条边是清朝满族统治集团为保护清皇室所谓的“发祥重地”和独占东北经济上的特权利益,在今辽宁境内和吉林部分地区所置定的一条封禁界线。柳条边的修筑,是从崇德三年开始至康熙二十年(公元1638—1681年)陆续完成的,总长二千五百九十余华里,置边门二十座。康熙时期又先后三次经过较大的扩展,俗称“三皇展边”;但整个柳条边始终保持了“人”字形的形势。关于柳条边“人”字形结合部的位置,一些专著或论文,大都定在威远堡边门。如《清代柳条边》(杨树森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一书中称:“柳条总的形势是,东从大东沟西南濒海起,北上经凤凰城边门,折而东北经今新宾县东南汪清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方史研究与教育的若干问题*崔粲作为当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一个省份的“辽宁”,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央政府统辖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首省。历史文献中对包括今辽宁省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部分或大部分)使用过“幽州”、“幽、并三州”、“辽东”、“辽...  相似文献   

19.
杨慎论民间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祖籍四川新都,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宦大家。父亲杨廷和是明武宗、世宗两朝的名宰相。杨慎以贵胄出身,又盛负才名,自幼被李东阳目为小友,人称杨门“贾谊”。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出仕馆阁。嘉靖三年(1524年)因“议大礼”忤逆世宗,两遭廷杖,大难不死,被“永远充军”,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三十一年,客死戍所。  相似文献   

20.
韩侂胄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侂胄字节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死于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终年56岁。他在南宋中期的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韩侂胄其人,历来毁誉不一。毁之者将他痛斥为“奸臣”,同秦桧相提并论,如元朝官修《宋史》。誉之者把他盛赞为“英雄”,与岳飞同日而语,说什么“岳飞因抗金得胜而被谋害,韩侂胄因出兵失败而被暗杀,他们都是坚持抗敌遭受迫害而牺牲。”“英雄”与“奸臣”,“岳飞再世”与“秦桧第二”,差距实在太大,简直判若天渊。不过平心而论,两种评价各走极端,均有偏颇之嫌,并非公允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