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蒲风是新诗运动最热烈的提倡者和实践者。郭沫若与蒲风,虽然经历不同,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不能相提并论,但郭沫若对蒲风却给予过很大的扶持,对蒲风的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同时,郭沫若对蒲风的影响不仅仅在诗歌创作方面,还在于怎样作一个人民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从比较学的角度,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了中外诗歌对中国诗歌会诗人蒲风的影响。蒲风的诗歌首先吸收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营养,特别是“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及早期的普罗诗歌。其次,蒲风的诗歌也深受苏俄红色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普希金、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因此,蒲风的诗歌是盛开在中外诗歌双重土壤上的一束现实主义之花。  相似文献   

3.
蒲风的诗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不但内容上如实反映了客家农人的血泪心酸,语言、结构上也借鉴于客家山歌;同时,客家人民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其诗歌中也有突出表现。蒲风诗歌可以说是生动的客家文化民俗风情史,是世人认识、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的珍贵文本。  相似文献   

4.
客籍诗人蒲风是中国诗歌会中最优秀的诗人之一。1924-1934年间,蒲风创作了大量的进步诗歌,出版了代表作《茫茫夜》,并发出了鼓动民众大胆破坏旧社会的呐喊声。1932年他加入"左联"后,自觉参与中国诗歌会开展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积极倡导诗歌大众化运动,不但用诗歌纪录了20世纪30年代灰黯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生活的情状,还通过创作诸多可以谱曲传唱的短诗践行了其诗歌歌谣化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蒲风文学社     
三年前的今夜,锦州石化公司文化宫二楼平台第一次为蒲风文学社亮起了灯光。那是文学社成立后的第一次活动。从此,每逢星期五晚上七点钟,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飞雪飘凌,这里依旧是灯光明亮,暧意融融,笑声不断。为了给石化文学爱好者提供一片滋养文学气息的绿地,锦州石化公司工会宣教部牵头成立了蒲风文学社。具有较深文学造诣的公司副经理陈本浩欣然接受了名誉社长一职,并时常亲临这块绿地,倾注心血。文学社之所以名曰蒲风,只因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结果。文学社的宗旨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拿起笔,描绘美丽…  相似文献   

6.
1934-1936年间,客籍诗人蒲风创作了两部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和《可怜虫》。《六月流火》讴歌了农民反抗怒潮下的巨大力量,展现了革命流火将烧遍穷乡僻壤和旧世界即将被砸碎的壮阔图景。《可怜虫》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台湾早日摆脱日本殖民地命运的爱国情怀。蒲风的叙事长诗不仅为左翼文艺界赢得了荣誉,还带动了任钧等左翼诗人乃至40年代解放区诗人的叙事长诗创作。  相似文献   

7.
1936-1942年间,火热的爱国热情和强劲的抗日情绪促使蒲风响应"国防诗歌"的号召,相继创作并出版了《钢铁的歌唱》《抗战三部曲》等多部鼓吹抗日斗争的诗集,这些诗集抒写了诗人自我和民众的爱国热情,批判了日帝的凶残无耻,揭露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歌颂了抗日战士英勇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蒲风的诗歌也存在艺术上较为粗糙等不足之处,但其助推中国左翼诗歌大众化发展进程的功绩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关于江岳浪     
江岳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相当有影响的人物。1932年9月,中国诗歌会在上海成立时,岳浪就参加了该会。他主持的中国诗歌会吴兴分会颇为活跃,是当时中国诗歌会仅有的几个分会之一。王亚平、蒲风都撰文介绍过它。1936年,中国诗歌会解体后,岳浪和他的“飞沙诗社”是中国诗歌作者协会、北方文艺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名字和当时驰骋诗坛的田间、白羽、周而复、王亚平、蒲风、温流、万湜思等是并列的。 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诗人的一生都知之甚少,就连他的住址、社会职业、活动轨迹,都不甚清楚。前几年,研究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学者专程前往浙江湖州寻找诗人的踪迹。在有关方面的多方追踪、查询下,岳浪一生的基本轮廓才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9.
蒲风出生在广东梅县隆文乡坑美村一个贫农家庭里。父亲是个乡村小知识分子,早年曾教过书,后来由于子女多,生活困难,只好远离祖国去南洋谋生。可是,只在印尼侨居一年多,就因水不土服,病殁他乡,那时蒲风只有四岁。父亲去世后,家庭生计全由他母亲勤俭操持;同时,也由在南洋经营小本生意的大哥春华给与接济;但生活并不见得宽裕,诗人在日后所写的明信片诗《今天,我们开始吃杂粮——给胡危舟同志》中,曾怀着无限深情叙述着说:“我的妈妈——这时候她已将近七十,白发写满了她的慈悲和对于苦痛的忍受,——她是道地的一个农妇……”;谈到自己幼年时期  相似文献   

10.
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本职在抒情。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一九二○年初写给宗白华的一封信中就明确指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论诗三札》)到三十年代中期,他又说:“诗歌的形式当用以抒情。”(《答蒲风问》)从我国历代诗歌的发展看,他的观点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1.
郭小川既是战士,又是诗人.这两种身份融入了郭小川的生命,成为他的人格,导致了郭小川生存状态的两重性.战士和诗人双重人格共同作用下不但成就了郭小川,而且也使他陷入了矛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古今田园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获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其千锤百炼的深厚的诗歌语言功力。他的诗歌语言具有高超的写实性、优美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三者互相融合相得益彰,能达此高度者陶渊明为古今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弗洛斯特并非现代派,但他的诗歌中既有现代派的某些特征,又保持着相当程度的传统因素。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正是构成弗洛斯特诗歌魅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郑孝胥是同光体闽派重要诗人,在晚清诗坛有很大影响。然其虽誉满诗坛,本人却始终志在功名。郑孝胥晚年附逆变节,成为人所不齿的国贼,原因甚多,但主要还是受内心强烈的功名思想驱使。而这种功名思想的形成,又与其亲友的人生遭际对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爱情小唱》是他的一部十四行诗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赞美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在格律上,诗人运用独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运用比喻,对照和头韵等修辞手法,使整部诗集显得结构巧妙,工整洗练。本文试就以其中的第三十首为例,来分析斯宾塞爱情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北宋诗人郭祥正和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受到学界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孔凡礼先生首发其端,考证郭氏的生平行实、校勘整理其文集之后,郭氏及其诗歌研究渐渐深入,涉及到郭诗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对这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郭祥正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余廷明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34-36,40
拜伦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大诗人。他的诗篇极大地激励了众多的著名的艺术家。不可否认,拜伦的文学创作与其同性恋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与几位男孩的浪漫史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研究拜伦时,要正确理解这位天才诗人,我们不能忽视他的性取向。随着社会进步,他的同性恋生活不会使他的作品黯然失色。他对文学的贡献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18.
爱国词人辛弃疾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身上有着深深的儒家思想烙印,如伴随其终生的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和强烈的入世情怀。但由于其人生坎坷,仕途不顺,他身上又表现出与儒家相背离的反儒家思想,表现为安贫乐道的归隐情怀和叫嚣怒骂、粗露直豪的性格以及崇尚力田的观念。辛弃疾与儒家思想的这种相亲相离关系与其人生遭遇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黄任是清代康乾之际的重要闽派诗人。他诗学晚唐,专在语言上下功夫,刻意讲究词采,宗尚李商隐艳体诗风,其诗以七绝最优,其作《无题》和《悼亡》类尤凄切感人。多情而又情真是黄任诗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文人,人民爱戴他,甚至用一个节日来纪念他,究其原因,与其忠诚的品格、悲剧性的命运、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文学史上的首位著名诗人的地位及后世文人的大力推崇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