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话的火柴     
读一读:通过实验,懂得外力能使水的压力改变。找一找:细口小玻璃瓶一只,火柴一根,橡皮泥少量,水。做一做:⒈把小玻璃瓶里装满水。⒉用橡皮泥包裹住火柴头,使火柴能竖直悬浮于水中。⒊用拇指按住瓶口,并使拇指能触到水,不留空隙。当拇指用力下压时,火柴就沉入水底;当拇指的压力减轻时,火柴又从水底上升。这样不断改变拇指压力的大小,火柴便听话地上升、下降。想一想:为什么水的压力增大时,火柴就会下沉呢?因为火柴梗(ɡěnɡ)是用疏松的木头做的,含有空气,当拇指下压使水的压力增大时,火柴中的空气受到挤压体积减小,使火柴的密度增大,于是火…  相似文献   

2.
把一只杯底放着餐巾纸的杯子杯口朝下笔直地竖放进水里,不松手,几秒钟后,拿出杯子,餐巾纸是干的,还是湿的呢?为什么? 用手心把一个瓶口浸过洗洁精的瓶子捂热,会发生什么事呢?为什么?《砰砰爆米花》答案:1.能。在吹气的时候,吹出的气忽在瓶子前面分散、滑过瓶子两侧,在瓶子后面汇合,慢慢蜡烛就灭了。2‘蜡烛会很快熄灭。蜡烛在燃烧的时候,需要消耗瓶千中的氧气、一旦瓶子中的孰气消耗完,蜡烛就灭了。3,瓶口会胃出泡饱。瓶子里的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口溢出来,这就是瓶口留出炮泡来的原因。4.千的。因为水和餐巾纸之间隔了一层空气,是空气让它不…  相似文献   

3.
原理说明:由于将瓶子作圆圈摇动,里面的水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大漩涡,沟通了上下两个瓶子里的空气与水的交换,下面瓶子里的空气通过漩涡中心进入上面的瓶子里,同时,上面瓶子里的水也就可以流淌下来。小朋友们也许不知道吧,大自然里有着许多壮丽的景观,例如大气的流动会产生气流旋涡叫“龙卷风”,而流动的水遇到柱状物阻挡会产生水漩涡,我们能不能自己制造一个“水漩涡”呢?一定能选我们现在就用两个大塑料瓶来做“水漩涡”的实验。1.准备好两只干净的大塑料瓶,一支强力胶,—把小刀,一卷胶带。2.小心地用刀在两个瓶盖上各挖出一个铅笔杆粗的小孔…  相似文献   

4.
小制作     
把香烟打个结把有颜色的水倒入一只四角形瓶子里,然后用软木塞塞紧。软木塞上穿一个孔,插入一根吸管进去,一直插到瓶中的液体里。用胶条密封瓶口。当你用手握住瓶子时,吸管中的水就会上升。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自然》第一册第三课《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作业1是一个实验。原题节录如下:“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往瓶子里装水,水流不进瓶子里去。”经过本人实验验证,水流进了瓶子里。经过分析和观察,我明白了这是教材编者的疏忽。实验过程中,瓶子里的空  相似文献   

6.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1.用针将纸片穿许多小孔; 2.把有色水倒进大空瓶里; 3.用准备好的有孔纸片盖住瓶口,并轻轻用手压住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然后将手轻轻移开,仔细观察.(此过程操作时要注意,瓶子最好用小口瓶,如用大口瓶,则纸片要选择硬一些的.  相似文献   

7.
硬币会跳舞?很奇怪吗?不信你就按我说的试一试!准备一枚五分硬币,再取一只小口的玻璃空瓶(可用汽水瓶、牛奶瓶或合适的药水瓶),要求瓶口稍小于硬币。先在瓶口边缘滴几滴水,小心地把硬币盖在瓶口上,并刚好封住,然后,用你的双手捂住这只空瓶。不一会儿,瓶口的硬币就会跳起舞来。你一定会问,这样好玩的游戏里一定有什么秘密吧!其实,刚开始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问了搞化学的爸爸。爸爸告诉我:“这是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在瓶口边缘滴水,并盖上硬币,这样,就很好地封住了里面的空气。用双手捂住冰凉的瓶子,人体的热能就会传到瓶子里,使里…  相似文献   

8.
这段时间,孩子们在活动区玩耍时特别喜欢摆弄一些瓶瓶罐罐。我观察到这样的情景:王雨琴、阳帆将弹子棋、橡胶泥分别放入瓶子中,她们将瓶子摇来摇去,“放弹子棋,瓶子有响声;放橡胶泥,瓶子不响,橡胶泥粘到瓶子上了”。丁嘉杰用矿泉水瓶从盥洗室装来了水,使劲儿地摇动瓶子,发现瓶子里的水荡来荡去,对我说,“老师,你看!水在瓶子里会变身”。  相似文献   

9.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和空气"这一单元中的一课,教材有两部分探究内容,一是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对于空气占据空间探究,课本原来是这样设计的: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倒瓶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中挤出来?因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也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通过其他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先在一个塑料瓶的瓶盖上打一个孔,安装上一根吸管,再在瓶中装满水,将瓶口密封好.如果用手挤压瓶子,水就会顺利地从吸管的顶部溢出;如果用手堵住吸管口,再挤压塑料瓶,这时吸管里的水面就不可能被挤压到管口.这是因为水面到管口有一段空间被空气所占据,使得水面不能上升.  相似文献   

10.
化学新教材在《碱金属》一章中设计了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及检验气体的演示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在一个塑料瓶中加入 3/4体积的水 ,用手挤压塑料瓶 ,使水面上升 ,排出空气。然后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 ,用针扎住一黄豆大小的金属钠 ,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 ,倒置 ,并不断摇动塑料瓶。待反应完成后 ,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挤瘪的瓶子复原 ,取下塞子 ,迅速用拇指堵住瓶口 ,并将瓶口移近火焰 ,检验钠与反应产生的气体。事实上 ,按上述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不太理想。一是钠与水的量不好把握。若钠较多 ,则产生的气体会使瓶塞冲出 ,瓶内的液体四处…  相似文献   

11.
一、简易气压式温度计的制作 用一薄壁细小瓶子,往该瓶注入大半瓶的红墨水,然后用一个中间插有细小的、长的、空心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不能漏气,玻璃管需插到瓶底。 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未装满红墨水的瓶有空气,当空气受热或冷却时,相应地发生膨  相似文献   

12.
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基于这种思想,设计了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现将人教版教材上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演示实验引述如下: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1个空瓶子,使2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略)。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由实验可以看到,2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该演示实验能充分表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实验不足之处 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是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利用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来。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此实验时,常常闪插入瓶子里的吸管太短,接触不到水面或因肺活力不够,使水不能从瓶中被挤出来,导致实验难以成功,既影响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又常常弄得满桌是水、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4.
《乌鸦喝水》第1自然段写道“: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其中强调了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口小、瓶子里水少。瓶子里的水究竟少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后,水会上升到让乌鸦能够喝到水?为此,我和学生进行了多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水位低于瓶高的一半(书上图一显示的水位就低于瓶高的一半),把石子放到瓶子里,水位升高得并不明显,甚至石子会把水淹没,乌鸦要喝到水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只有当瓶子里的水位高于瓶高的一半(乃至快接近瓶口时),放入石子…  相似文献   

15.
姑姑把一些辣椒酱和盐盛在一个塑料瓶里,把它密封好。放了几天,我发现瓶子慢慢变大了,用手按一按,居然按不下去。有一天,姑姑下面条时拿了一瓶辣椒酱。她拧开盖子,我听见了呼呼的声音,辣椒酱慢慢地向上漫。过了一会儿,辣椒酱溢出了瓶口。我问叔叔:“为什么瓶里的辣椒变多了?”叔叔说:“辣椒在瓶子里也要‘呼吸’。因为密封,瓶子里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使瓶子里的气压变大了。拧开盖子,这些气体就会从瓶口里冲出来,辣椒酱也就跟着溢了出来。”我又问:“气体的力量还真不小。用针扎气球,气球会爆炸,就是因为里面的气体喷出来产生的吗?”…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自然第七课《空气占据空间》实验2,要求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能否流进瓶子里?把瓶塞松一松,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到瓶塞一松漏斗里的水很快流到瓶子里去了。这是因为空气让出了它占据的空间,空气从瓶塞处“流”出去了。为了让学  相似文献   

17.
一.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一课的作业1是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用带漏斗的塞子塞住瓶口,往瓶子里装水,水流不进瓶子里去。用这个实验揭示空气有一定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曾多次做过这个实验。但每次都有一部分水流入瓶中,实验总是失败.我分析了出现这种现  相似文献   

18.
安冬 《小学生导读》2008,(12):40-40
在玻璃瓶里灌满水,瓶口上放一块比瓶口大一点的铁丝窗纱,用橡皮圈固定住。用一只手把瓶口捂住,然后把瓶子颠倒过来。移开  相似文献   

19.
矿泉水瓶、胶带、小铁钉。 水有力气吗?浮在水里的物体,在哪里承受的力最大呢? 游泳的时候,下潜越深,人就会感到气喘得越厉害,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吧?用小铁钉在矿泉水瓶的中部侧面钻同样大小、从上至下一字排列的3个小孔,再用胶带将3个小孔都粘起来。 在水瓶中装人大半瓶水。然后把水瓶放到水槽边,依次将3个小孔上的胶带扯掉,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扯开胶带后,小孔中就会喷出水来。但是,3个小孔中喷射出来的水与瓶子的距离都不一样,最下端的小孔中喷出的水,喷得最远,而最上面的水喷得距离最近、团圈 这种现象是由于水中深度不同,压力就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用过的透明高层饮料瓶,去掉瓶子表面的商标,洗净后,稍加改造就可以替代实验仪器,做一些简易的小学自然实验. 1 做大气压力实验 将带有漏斗的塞子紧塞饮料瓶口,然后从漏斗往瓶内加水,瓶内看起来是空的,就是装不进水.松一松塞子,将瓶装满水,再塞紧塞子,把瓶子倒过来,瓶子里的水就是倒不出来.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