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朱丹,老师让我来通知你,今晚她要到你家去。嘿,你有好日子过了——”班上的一个调皮鬼跑来神气活现地对我大喊。家访?开学没多久就要家访?我一下子就(?)了。 上课了,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老师喊我回答问题,我都没听见。老师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只好说不舒服——本  相似文献   

2.
家访     
星期五,顾老师把我留下来,对我说:"明天你妈妈在家吗?我要到你家去家访."在回家的路上,我心事重重,心想:顾老师来家访一定是告状的,我要挨妈妈打了,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了.晚上,我也没有心思做功课.  相似文献   

3.
刘的华同学,你好本来老师想到你家进行三年一次的例行家访,后来打电话到你家预约时,听你妈妈说去年到现在她一共只见了你两次,老师的心咯登咯登两下,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老师记得看清楚楚,你妈妈是这么说的: 第一次见你是在今年第一天最后一颗星星和第一道曙光擦身而过的一瞬间,你像一匹不知疲惫的骏马一样飞奔进家门,和女朋友一起到你家露台上看了30秒日出,完成你在10年以前为她许下的心愿;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乐观的女孩,我有一位好朋友。她从小到大一直和我在一起,不曾离开过。或许你会问:"她是谁?"她呀,就是快乐。小时候,快乐就喜欢跟着我。有我的地方,你必定找得到她。她就像  相似文献   

5.
柔软的伤害     
上初中时,我们班上有一位女生,她当时在班级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学生。其实她家的生活特别贫困,但她在班里却从来没有表露过一点窘态。有一年冬天,我们的班主任程老师到她家去家访,才发现了这个秘密。她的父母都已年迈了,但为了供她上学,他们十  相似文献   

6.
我,还有救     
婷婷 《家庭与家教》2005,(11):22-23
在老师、同学眼中,我是名差生,在其他人眼中,我是个坏女孩。说坏说差,都有源头。从一年级开始,我跟一个叫“飞飞”的女孩玩。她父母离婚了,她跟着父亲。飞飞每天都让我陪她,一放学,她的作业快快地写完了,我还没有写完,她就让我把作业本放到她家,第二天骗老师说没带,我按她说的去做,老师竟然相信了,从此,我再也没有交过作业。飞飞还喜欢偷她爸爸兜里的钱。她经常偷她爸爸的钱到学校门口小卖部买零食吃,还分给我吃。有一次,她偷了200块钱,正赶上双休日,我俩大清早就跑到城里,先到娱乐城玩,所有的项目玩了个遍,又到街上买吃的、买背包,吃饭后来…  相似文献   

7.
邻家的一个女孩,总是喜欢闹着她爸爸带她到饭店去吃饭,别人问她原因,她也说不出来。我想,这个小女孩之所以要到饭店吃饭,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她家里的饭菜太单调,总是一个"味";二是她觉得饭店的饭菜更新奇,更有"味"。  相似文献   

8.
末末的奖状     
剧情:末末读小学时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进入初中后学习也很努力,每天早起晚睡。谁知期中考试末末在班上只排到第35名。班主任决定到她家去家访。得知老师要来,末末让爸爸把她小学时得到的奖状从墙上揭下来,因为升入初中后她就再也没有得到过奖状。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家访     
“蒋妍,今天下午我和吕老师到你家去家访,好吗?”“今天?几点啊?”“下班后,五点左右吧,你家有大人吗?”“外公外婆在家的。”“那好,就说定了。”孩子没有吃惊,没有难为情,更没有不乐意,我不免有几分说不出来的感受:孩子听到家  相似文献   

10.
左强 《教育》2009,(4):40-41
最近,薛女士有些事想不明白:她的女儿,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青园街小学的刘园园(化名),今年已经上5年级了,可是除了开家长会之外,就没见班主任露过面,也从没去她家坐进行过家访。薛女士有些疑惑:“记得以前我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去同学家里家访,可现在的老师好像都不来了,别人家里的孩子,也没听说老师来家访过的。  相似文献   

11.
家访归来     
张港 《教师博览》2006,(11):22-23
才初中二年级,我就当上了“知青”,又是“知识”又是“青年”,与我没有一样合乎。可那时全这样,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没过多久,队长把我叫进了队部。队长说:“你麦割得好,到场部去,去教书。麦割得好,书也教得好。”我竟然当上了教员。前任温老师说,过几天家访家访,学生就听你的了。我听温老师的,没过几天,就从近到远地家访起来。郭冬花是全班分数最末的一个学生,因为这个,她从来不出一声。冬花家在襄河,是住宿生,这是雨季,路难走得很,我就想好了,等道干爽点再去她家。冬花算术得了90分,下学了,她在操场上截住我。她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脚…  相似文献   

12.
一次开学刚接一个新班,第一次作文按当时的惯例,题目理所当然是《暑假记事》,然而那次作文我给的题目是《老师,请到我家来》。作了一番指导后,我说:“同学们,作文写出来了,首先要让老师看着你的作文能找到你家,其次就是要写出你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老师想到你家去看一看,做到这两条,你的作文就能得满分。”  相似文献   

13.
正"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就沉淀了多少真情。"荆老师借用这句话来形容她16年来的家访工作,是家访让她走近了孩子的心,成为了孩子贴心的家人。师"孩子考上学后,我们也要继续走动,就当亲戚走。"学生家长紧握着荆老师的手说,并把亲手缝制的一双鞋垫塞给老师。这是10年前,荆老师到平谷区大华山镇苏子峪村一位学生家做家访的情景。那时,交通不便利,荆老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通州北苑到平谷,再从平谷坐6路行40里路到大华山镇,而从大华山镇到苏子峪村,十几里的  相似文献   

14.
巧用家访     
有个叫小丽的女学生,由于父母对她娇生惯养,她养成了懒散任性的不良性格,经常不做作业,上课迟到,成绩较差。我当她的班主任后,发现她有一个优点,就是听课能积极举手发言,朗读能力比较强。于是,我在班上表扬她的这些优点。一向被视为问题学生的她,以往听到的只有批评,这下受到我的表扬,心情特别激动,接下来的几天都表现得异常好。她悄悄地对我说,她喜欢上我的课,表示要做个好学生,还说很希望我到她家去做客。我因势利导地说:“现在我不好到你家去。到了你家,我对你爸妈说什么呢?难道让我告诉你爸妈,说你懒散不交作业吗?…  相似文献   

15.
家访回来     
才初中二年,我就当上了知青,又是“知识”又是“青年”与我没有一样合乎。可那时全这样,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没过多久,队长叫我进了队部,队长说:“你麦割得好,到场部去,去教书。麦割得好,书也定教得好。”我竟然当上了教员。前任温老师说,过几天,家访家访,学生就听你的了。我听老师的,没有过几天,就从近到远的家访起来。郭冬花是分数最末一个学生,因为这个,他从来不出一声。冬花家在六队,是住宿生,这是雨季,路难走得很,我就想好了,等道干爽点再去她家。冬花算术得了90分,放学了,她在操场上截住了我。她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脚在土上画着圈…  相似文献   

16.
西子姐姐:我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女孩,跟爸爸一起生活。爸爸收入不高,经济不宽裕,脾气也不好,有时还拿我出气。妈妈有意要我和她一起生活,爸爸又一直不肯放手。西子姐姐,请你帮我想想办法啊!一个急等答案的女孩爸爸虽然经济不宽裕,也难免拿你出气,但“爸爸一直不肯放手”,说明爸爸爱你,舍不得你。父爱是很深沉的,他不会轻易表露。姐姐给你讲一个故事,一个和你一样的小女孩,她有一个哑巴爸爸。她从小没有妈妈,两三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爸爸是哑巴,她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哑巴爸爸,宁愿让哥哥给她梳头,疼得龇牙咧嘴,也不要哑巴爸…  相似文献   

17.
做客     
我的好朋友小兰邀请我和小英、小霞星期日到她家做客,小兰还给我们写了去她家的路线和住址.我和小英、小霞都非常高兴,答应星期日一定去小兰家做客. 星期六我告诉妈妈,星期日要到小兰家做客这件事,我让妈妈带我去,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还夸我说:"女儿,你真的长大了,你现在就开始学习社交了.你真棒!"我虽然不太懂"社交"这个词的意思,但我明白妈妈非常支持我第一次到同学家做客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韩远华 《班主任》2014,(7):27-28
正新学年开学不久,我就发现女生小丽特别胆小,每次上课总低着头,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的声音小得根本就听不清在说什么。我找她谈话她也是低着头,提醒多次都没有效果。于是,我给小丽的母亲打了电话,后来又专程到她家家访,得知小丽3岁时,她父亲因封建思想重,嫌弃小丽是个女孩而抛弃了她们母女。小丽跟着母亲,靠母亲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因为母亲要在外打工,小丽就经常  相似文献   

19.
西子姐姐:班上有很多同学老是来戏弄我。有一次,我的头发有点儿往上翘,同学就说我这是鸡冠,都过来捏。我表面上像没事一样,可内心却很难过。类似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我曾想通过老师教育他们,但回头一想,这点小事最好还是尽可能自己来解决。西子姐姐,你能帮帮我吗?一个急切想知道办法的女孩你一定是一个人人想亲近的温和女孩。虽然你不喜欢别人用这样的方式“亲近”你,但是你没有告诉老师,想用自己的办法解决,我觉得这足以显示你和同学相处时的“大气”,大多数人都喜欢和“大气”的人交往。我见过的女孩,一般都会把自己的头发和衣着弄得整整…  相似文献   

20.
开学近两个月了,自我感觉对学生各方面的训练基本到位,对学生的了解也已不少,我便着手进行大面积的家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以掌握更为丰富的资料。周二的晨会课上,我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并告诉学生许秦:“今天我要到你家家访。”当时我没有在意许秦的反应,因为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家访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让我吃惊的是,放学后我准备叫上许秦去家访,他竟然掉下了眼泪。我莫名其妙,有学生悄悄告诉我:“为了您要去家访,许秦今天已哭过好几次了。”虽然我不知其中的原因,但我坚守我的教育宗旨:学生不喜欢的事或对学生不利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