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天 《中学生博览》2022,(24):18-19
<正>今天从午自修开始,不知道为什么,我很焦虑、很难受。听说最近学校在劝说部分学生参加单招单考,而我就是我们班仅有的两个名额中的其中一个,我觉得有点儿丢人,感觉被劝说去单招单考的都是老师觉得高考没什么希望的学生,看来我就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个。当然我也估算过自己的高考成绩,凭借高考上本科的希望基本没有,所以即使参加高考我也只能考取专科——这样看来,和单招单考的结果也差不多。但是我知道我妈是绝对不会答应我去参加单招单考的,因为她觉得我高考万一超常发挥,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6月,是考试的季节。无论高考、小高考、月考、模考,还是一般的期末考试,都是令人烦心的事。有人说,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多年过后,当回过来头来看这段辛苦  相似文献   

3.
2013年高考已结束.然而,并非所有高三应届生都参与了这场规模达到912万人的大型考试,许多人在没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据教育专家测算,今年大约有100万应届生没有参加高考.(据6月7日《宝安日报》报道) 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但在今天,高考仍然是年轻人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高三应届生来说,12年的苦读,就是为了高考这一刻的“鲤鱼跃龙门”.既然高考如此重要,为何还有众多学生弃考呢?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同学眼里,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聪明过人,才华横溢。他们在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我们头上熠熠闪光,令世人可望而不可即。尤其是当你翻看很多名人的求学简历时,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毕业证书更是让你自叹弗如。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文曲星",个个高考都考的是名牌大学。可你知道吗?当我们"刨根问底"去探究他们的"私人档案"时,你会发现,他们中许多人的"第一学历"并不是名牌大学,他们在求学过程中也曾经历过挫折和打击,他们在创业征途上也曾遭遇过磨难和坎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头望一下这些名人走过的沿途风景,对当今正在准备高考的同学们,或许会有一种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刘飞 《四川教育》2012,(7):25-26
4年300万人弃考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中国高考钉子户”“中国第一考王”“当代范进”的成都人梁实将又一次奋战高考。梁实从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到现在,已经参加过15次高考,今年是他第16次参加高考。梦想进入川大数学系的他为了这个执着的信念成为了“高考名人”。  相似文献   

6.
以前听别人说:"高考后的等待,是残酷的折磨。"当我真的经历过,才深刻地认识到:这是真的,又不是真的。炎热的6月我参加了中考。考场上的情景现在历历在目。我在那儿挥洒了辛勤的汗水,希望得到回报。估分后漫长的等待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每当快要年底的时候,看着高三的莘莘学子们又开始为报考自主招生的学校而忙碌,家长也为此煞费苦心,我便不由得想起两年前自己也曾经历过这样艰难的抉择。考的话,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费时费神:可是不考的话,似乎在正式高考时又比别人落下了一小节差距。到底是考还是不考?每年这样的问题都能难倒一大片家长和考生。  相似文献   

8.
你长大了吗?     
我的高中老师说过:"人不经历高考,就永远不会长大。"按他的说法,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长大。如果说以是否参加过高考作为一个人长大的标准,那未免太片面了,因为有的人经历了高考还是没有长大。但高考确实是当今读书人必过的一关。  相似文献   

9.
考试     
到了这把子年纪,我实在可以算得上是身经百考了。上学读书时考试自不待言,参加工作后又参加了诸如为了“充电”抑或是“贴金”需要的各类考试。考试已把我“折磨”得够累了。我不知有人是否作过统计,一个人之一生究竟要经历过多少回考,平均一下,当是个挺吓人的数字。岁月悠悠,端的是个日月如梭也。现在又轮到了我儿子辈这些孩子来考试了,看势头,这考肯定是比吾辈所经历过的更加“凶猛”。儿子现在是高中二年级了,印象中,他大考小测验什么的,似乎就绵绵未断过。再过个一年多,他就要迎接他人生极为关键的高考了。阿弥陀佛,但愿他…  相似文献   

10.
小编寄语     
《海外英语》2011,(7):1-1
Dear All, 写这篇文字时恰好赶上高考。又是一年高考时。对于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它带给我们的不论是欣喜、骄傲,还是沮丧、失望,都是那么刻骨铭心。而它对于我们人生的影响,不仅在于当时的成败,更在于日后漫长的人生过程中,反复回味时的复杂感受。  相似文献   

11.
吟秋 《高中生》2008,(10):70-70
"考试季节"就要到了,很多人一到考试时就紧张,结果发挥失常。我多次参加大大小小的考试——高考、职称考、外语考、应聘考,每次考试都是唯一,不能失误,所以特别紧张。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至少少了一次特殊的生命旅程。正因为如此,一年一度的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就成了人生的一道关口。同时,又由于高考承载的内容太多太多,因此,高考日益临近的这一阶段,让人窒息。在考前的这段时间,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  相似文献   

13.
留学的决策     
《中国教师》2013,(8):11-12
<正>近年来,许多家庭宁愿花巨资送孩子留学也不愿参加国内高考。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为84万,2010年高考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留学而弃考的学生高达21.1%。2010年以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放弃高考选择留学的学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统计,2012年,北京高考统考人数为70857人,实考人数为6.8万多人,近2000名学生放弃高考[3]。不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招生对象是什么? 招生对象限定为当年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少数民族同学。重点招收边远农村、高寒地区、山区、牧区的少数民族同学,并适量招收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同学。招生对象分为民考民(用少数民族文字答题参加高考)、民考汉(用汉字答题参加高考)两种。民考民预科学制两年,民考汉预科学制一年。  相似文献   

15.
朋友对我讲过,他的一位老师很有意思,常常能就一个话题说出两个不同的答案。比如,他对学习棒的学生说:"这一学期你考了第一,没什么了不起,下个学期你不一定还是第一;即使你下学期仍然考了第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高考你不一定是第一;即使高考你得了第一,那还是没什么了不起,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你不一定就是第一。"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经历过高考的人和没经历过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大不一样。经历过的人,有更好的心理素质——高考都过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相似文献   

17.
刘英杰 《语文天地》2011,(13):45-46
我和洪斌一样,高考都考了三回,考一次,便多一道烙印,洪斌说还在做有关高考的梦,梦里有扭曲也有激情,尽管现在早已大学毕业了。我和洪斌一直同班,是铁打的兄弟。第一次参加高考那年很张狂,  相似文献   

18.
加强预科教育 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我国部分高等学校举办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少数民族预科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分为民考民(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参加高考)、民考汉(用汉语参加高考)两种,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本专科学习之前的  相似文献   

19.
<正>据教育专家统计,今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12万,放弃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约为100万。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不再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另有数量更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教育专家分析,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不少学生选择弃考的主要原因。现状:五年来弃考率稳定在10%  相似文献   

20.
《南昌教育》2005,(7):31-31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过去,人们对高考的关注好像与年俱增。有人说高考考的不仅是孩子,也是“考”家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的女儿刚刚参加完高考,他作为一位研究教育的学者,又以考生家长的身份“参加”了一次高考,他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