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军 《钓鱼》2013,(14):48-49
以前我写过祝大哥的钓鱼文章,那是前年的事了。而这两年中,祝大哥也没闲着,又"钓"出了许多让人惊讶的事。祝大哥见我排海竿阵又威风又有趣,他就决意要向我学习抛海竿。我想他这么执意要学,正好可以先让他成为我的搭档。去年五月初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们去城郊的牌楼水库用海竿钓鱼。来到钓点,我把  相似文献   

2.
郭谦益 《钓鱼》2014,(23):65-65
周末,朋友老吴约我去夜钓。我们要去钓鱼的地点是城边的一个水库,老吴早已在那里踩好了点,说那里的鱼种类很多,很好钓。 下午16时多,我们准备好钓鱼所需的一切东西,便出发去水库。到了那一看,钓鱼的人还真不少。我们巡视了一圈,选择了一个相对人少,但感觉又会有鱼群的地方——因为这里已经有一位看起来50多岁的钓鱼老兄,他身旁的水桶里有三四条一斤左右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3.
姚军 《钓鱼》2012,(17):48-49
我们学校来了一位保卫,是县政府安置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我叫他祝大哥。此人性情豪爽,爱交朋友,不过他工资不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见我带着小李经常钓鱼,便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这下可好,他的那股沉迷劲儿顿时展露无遗了。  相似文献   

4.
垂钓拾趣     
钓水塘 大概在1994年7月,刚步人钓鱼行列不久的老李入了迷,只要是节假日,都要外出去钓鱼。一天,他开车送一位朋友回农村老家办事,路过一个距离村庄不远的水塘。  相似文献   

5.
阎锋 《垂钓》2004,(11):8-8
辽西美丽富饶的海滨城市——葫芦岛是我生长的地方。小时候,家就住在海边,每天趴在窗台上就能看到潮水的涨落、渔船的归来和渔民社里煮虾的大灶中冒起的黑烟。听父母讲,我穿开裆裤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爸爸拿着小竹条去跟邻居的大哥大叔们到海边去钓鱼,看谁钓得多。现在还时常想起邻家大哥口中喊着“海龙王来一条吧”、一条条的鱼就真的“飞”入网兜的情景。当  相似文献   

6.
左其坤 《钓鱼》2005,(13):24-24
我前往垂钓的山沟很陡,两岸都是斜坡,以前从未有人走过。现在堵死后可以钓鱼,才有人在这个斜坡上行走。这里有一个钓鱼的孤老头,70多岁了,闲暇时就过来钓鱼。他的钓竿就是一根竹子,有的地方把这种鱼竿叫“独角龙”,竹子还不算短,有5米多。那天他看见我要到沟里面去钓鱼,便自告奋勇地在前面带路。我一再说前面路很不好走,老者又拿着长竿,走起来很不方便,还是不要进去为好。老人却听不进去,话没说完人就已经走出好远了,我一看这情景也就只能跟上。这里实在是没有路,大家就在斜坡上走,碎土、砂石随时都往下掉。我尽量把身子往里靠,左手提包保持着平衡,小心地迈着脚步。老头走在我的前面,我们的距离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原来我是最反对钓鱼的,因为老伴经常不顾家里忙闲去钓鱼,为这我经常和他怄气。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家务活就少了,老伴就拉我和他一起去钓鱼,一开始,我没什么兴趣,可一来二去的钓了几次,还真上瘾了,就连做梦都梦见鱼漂在水面上一动一动的。 4月的一个星期日,我们去了王家园水库。我和老伴从南口骑自行车出发,一路都是大上坡,不一会儿,汗就从脊背上流下来。这条  相似文献   

8.
冬钓三江口     
崔长俊 《中国钓鱼》2012,(12):83-83
2010年立冬的前一天,恰逢星期六,听说大哥要去三江口钓鱼,立刻打电话给我大哥.让他带我一起去。大侄小刚不一会儿工夫就开车来接我,我带上渔具,随车来到三江口。  相似文献   

9.
去年10月的一天,我吃过晚饭开始看新闻节目。这时手机响了,接起来一听是钓友张大哥,他问:“明天有空吗?咱们去西江钓鱼吧。”我正好钓瘾犯了,于是欣然答应。撂下手机我就开始准备钓具,然后把闹钟设定在第二天凌晨4时30分。  相似文献   

10.
鲫鱼不同于鲤鱼,超过1000克 的很少。可是前年我却在大港水库钓到了一条体重 1100克的大鲫鱼,真叫人喜出望外。这是我几十年垂钓生涯中钓到的最大的一条鲫鱼,钓这条大鲫鱼时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钓鱼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让鱼钓着走。平时,只要有人提起钓鱼就来了精神,不管彼此间相识与否,都要唠上一阵子。尤其得知哪儿出鱼了,那更是心急火燎,恨不得马上就去过把瘾。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正是垂钓的大好时机。10月4日我们便循着鱼情去水库的一个闸口钓鱼。6点刚过,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那儿已经有几个人在垂钓了,…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我从10岁开始就喜欢上钓鱼了,今年上高中了。在这7年里我课余时间总会去河边钓鱼,比如在北京三环路附近的昆玉河、北郊的小汤山钓场等等,凡是我能到达的地方,我总是会去的,可能因为爸爸是一个钓鱼迷的缘故吧。就这样,7年来我钓到的鱼就无数了,最大的一条是在昆玉河钓到的4千克鲤鱼,虽然比不上一些钓友钓的数十千克大鱼大,但我很满足了。2003年8月,我偶然在报亭上看到一本《中国钓鱼》杂志,便买了一本看,翻开后就立即吸引了我,各种谈经说技让我爱不释手。从这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逢月必买,买后必看,到今年已经5年了,这5年中我从没有中断过。  相似文献   

12.
半个钓鱼人     
谢立娟 《钓鱼》2005,(8):34-34
我是个不会钓鱼的女人,但我却喜欢去看钓鱼,因为我老公经常去钓鱼。刚开始时我看他钓鱼,见他一脸专注的神情,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常常在等待他钓鱼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待收竿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那只“睡猫”,然后拖着迷迷糊糊的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这种甜蜜而又浪漫的故事常常发生,我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3.
姚军 《钓鱼》2013,(16)
与曾新建认识很久了,五年前,我们都在大港桥水库的橹树坞里钓鱼.后来,就一直没见过他.今年突然又看到他来大港桥钓鱼.那天,我把车停好后,就站在高高的路基上向大港桥水库边一望,一个身着浅黄色衣服的人正在我要去的位子上奋力抛竿.我拎着包向他走去,那是个身高较高,微微有些发福的三十四五岁的人.当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曾新建.他爱人也是三年前调到县城来教书的,成了我的同事.所以,我和他聊了几下便往另一个好位子去钓鱼了.到了星期一上班时,他爱人与我见面谈到钓鱼,她让我跟他老公一起出去钓钓鱼,我也满口答应了.  相似文献   

14.
安徽孙峰来信说:他父亲常去钓鱼的地方是一个肥水塘,塘底淤泥很厚,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好。孙峰的父亲视力不佳,为了他父亲的快乐和健康,特希望他能钓上鱼来,请我们传授两个做诱饵的方子。  相似文献   

15.
王超 《中国钓鱼》2012,(8):73-74
2011年8月23日下午,阴有小雨,钓友王洪苏骑摩托车带我到山东赵楼顺堤河钓鱼。因下雨怕路不好走,我们就在靠近公路不远处的河边就近撒窝钓鱼。我在离公路较远处找到了一个从稻田地里引伸到河堤坝处的小出水口,洞口大约60厘米,因稻田地高于大河水面,水泥管道穿过河堤坝,出口在大河的边上半露出水面,大河水多时洞口没在水面之下,常...  相似文献   

16.
没想到他话锋一转——我想起来了,有一个地方你们倒是可以去,那地方是一条叫作A bary的河流的上游,这条河并不是很长,只有200多公里,但是它的上游已经进入亚马孙雨林。他有一个很熟悉的名叫邦尼的渔民朋友住在那里,这个人平时也隔三差五地到那个地方去钓鱼。那里除了没有巨骨舌鱼,圭亚那所产的其他鱼种那里基本上都可以钓到,而且他本人就是钓鱼高手,平时也愿意接待从外地去的钓友,吃、住、行、钓他都可以一手包……这话说得我跟老吴拔凉拔凉的心一下子火热起来。  相似文献   

17.
徐德晋 《钓鱼》2005,(5):40-40
个大雪后的星期日,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温暖如春,不妨试试去?于是找到了老战友于胜华,二人踏着厚厚的大雪,推着自行车上路了。到了遥远嘴西第三养殖场,那场长听说我要去钓鱼不免惊奇地说:“你疯了,这么大的雪你不在家烤炉子,跑海里钓鱼,自古到今没听说过,也没见过。你要真有那股瘾头的话.回家把鱼钩挂上小鱼甩在窗外钓猫子去吧”嘴里是那么说着,但还是支持我的行动,很愉快地选了一把好撸交给了我。“走吧,我的解放军大哥,不碰到南墙你是不服输的。”他站在海岸看着我俩摇出他的舵坞。  相似文献   

18.
钓鱼有时候还真是讲究运气的。天气预报说2019年2月13日这天,我们这里是大晴天,有三四级东南风,气温能达到十四五摄氏度。这样的好天气,我估计村里的那几个钓友肯定按捺不住去户外钓鱼。果然,早上六七点钟,我就看到有钓友骑上电动车带着渔具出发了。我问一位钓友到哪里去钓鱼,他说要到10几里外的那条大河去钓鱼;还有两位选择了离我家有两里路的一条大沟去钓鱼。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在2023年第一期中国钓鱼杂志上发表过《我爱钓鱼习惯用散漂》里讲述了钓鱼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诸多好处的一篇文章,也是我爱钓鱼的主要原因,我这里选了几位渔友的钓鱼故事及经历说一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们家和黄玉坤大哥他们家住在伊宁市汉人街大桥板子河边的大院里,他的父亲和他们兄弟两个都喜欢打猎钓鱼,他们父子经常到天山公社(现英塔木乡)的伊犁河芦苇丛沟渠打猎钓鱼。可是后来在毛纺织厂工作后,很少看到他钓鱼了,  相似文献   

20.
覃建谋 《钓鱼》2013,(6):20-21
我钓鱼虽然已经30多年了,但退休前并不知道《钓鱼》杂志。退休后,钓鱼的机会多了,就经常去渔具店。2001年有一天,我去渔具店,发现柜台上有一本报纸式的《钓鱼周刊》(8开),翻看内容相当不错,就借回来看。从此我才认识《钓鱼》,并开始订《钓鱼》。后来我从网上还知道全国共有钓鱼类杂志5家,就把其他4种同时订了一个季度回来看。经过对比,我认为《钓鱼》比较适合于本人阅读,就从中选优,开始坚持年年订《钓鱼》。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过去业余写作,主要是写诗和写民间文学。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