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色彩感觉丰富的鱼 和几乎色盲的鱼 有关于鱼对色彩的感觉能力来说,有人说鱼对色彩没有识别能力,但是也有人说鱼对色彩有识别能力,还有,因鱼的不同识别能力有所差异的说法。 人看不见的紫外线 鱼可以感觉 根据鱼对色彩的反应能力所作的实验中发现,鲤鱼对赤、黄、绿、青、紫的颜  相似文献   

2.
李寒停 《钓鱼》2012,(5):14-15
康江波的垂钓风格应该属于那种技术全面、战术细腻,柔中带刚的类型。尤其是在主攻猾鱼的技术上,他有许多独门绝技。面对猾鱼,如何搭配钓组、如何找底、怎样观漂,制订怎样的战术、如何找到确切的“真口”、如何调配出符合战术需要的饵料等方面,他都有许多独特的见解。他常对别人很自信地说,只要水中有鱼,就没有钓不上来的。  相似文献   

3.
“夏天到,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共识。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对垂钓者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和弊两个方面。由于夏秋时节高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气温和水温太高,水中氧气缺乏,浅水区超过了鱼儿生活的适宜水温,鱼儿都游到温度较低,水中溶解氧较高的地方“避暑”去了,常规钓点的水中无鱼,岂...  相似文献   

4.
钓鱼和天气     
鱼在水中生存。最重要的条件是水中含有足够的氧气。虽然正常情况下水中的含氧量一般在百万分之六左右,但对有些鱼来说即使是百万分之一的变化它也能很快地觉察到。正因为如此。只要天气有所变化。就会影响到水中氧的含量。同时也影响鱼类的活动,从而也就影响到钓鱼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认识鱼·水     
天津范先生来信说:他和钓友们在谈论鱼和水的时候,有的人说鱼喜欢清水,而且清水养出的鱼也最好吃。可也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 看看那些养鱼的池塘,哪一个是清水。我们纠缠在鱼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水上,孰是孰非,难分高下。请问钓手应如何去识别鱼喜欢什么样的水。  相似文献   

6.
去年6月22日河南开普钓协会员贺献家在坞罗水库的到一尾1.1千克的鲂鱼,剖腹后发现有两个鱼鳔,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王清超河南鱼的肚子里有一个半透明的薄气囊,这就是鱼的鳔,鳔是鱼类呼吸系统的器官之一,一般位于腹腔背方。鳔的构造虽然很简单,但却是鱼的重要器官。对于生活在水中的大多数鱼类,它是一个沉浮器官,能帮助调节鱼体在水中的升降活动;在肺鱼类它是呼吸器官;在一些鱼类如大黄鱼等尚有发声的功能,以及某些鱼类的鳔具有的听觉作用。绝大多数硬骨鱼类都有鳔,其大小和形态在种间有很大变化。大麻哈鱼的鳔为圆筒形,狗鱼的…  相似文献   

7.
古诗云:“赤日炎炎似火烧,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诗作者对夏季气候特征的生动描绘。炎夏天气,对垂钓者来说是一个不利的自然因素。但对水中之鱼来说,却是觅食、生长的旺季之一。因为,天热水暖,水中的植物、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快,能为鱼儿提供大量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鱼儿的快速生长,在这个季节垂钓,会有较多的鱼获。但是,高温季节出钓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是万万不可忽视的,要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决不能为了娱乐而妨碍了健康。一、预防暴晒。夏天太阳火辣,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指数是一年之中最高的季节,如不注意防护,晒红、晒黑了皮肤,倒是小事,…  相似文献   

8.
张凤春 《钓鱼》2010,(20):37-37
诱鱼是指钓鱼人先将鱼饵撤入预定的水中,将水中周围的鱼吸引过来。找鱼是指钓鱼人用钓组装钓饵后,直接投入鱼的栖息地或鱼道。目前,钓鱼人一般先诱鱼,也有边钓边诱的。  相似文献   

9.
张小峰  昕东 《垂钓》2007,7(10):51-52
对鱼来说,钓鱼人扮演的其实就是厨师的角色。因为钓者必须给水中的鱼儿做出道道美味,才能诱使它们上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识水与垂钓     
水是无色的透明液体。但湖泊、水库、河流,由于水中有许多水草和各种微生物及鱼类的活动,使水面呈现不同颜色。有经验的钓手到达新钓场后观察水质、水色便判断出水中是否有鱼,有何鱼种。因而,学会观水有助于选点、也有助于你钓对象鱼。然如何观水施钓呢?观水泡施钓水泡俗称“星子”,亦称“鱼星子”。一般水泡有两种:一种是连续不断的,出水即灭,这种是地汽(自然泡)。另一种是单泡、双泡、圆形多泡及连成线泡等等;出水长时间不破灭,这种泡是鱼吐泡(鱼星)。鱼星在初春出现,在夏季最甚,秋季次之。单、双和三五个星泡如黄豆粒般大,小泡是鲫鱼、鳊…  相似文献   

11.
伏治友 《钓鱼》2011,(14):23-23
鱼星与钓鱼关系密切,它不仅是鱼在水下某个位置的重要标示,也是钓鱼人下竿的重要依据。打窝者常以鱼星判断鱼是否进窝,不打窝者常寻找鱼星作钓点,被人称之为“追星钓”。不过,追星先要识星。只有善于识别鱼星,并根据不同鱼星采取相应对策,才能钓获颇丰。那么,如何识别鱼星呢?我以为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区分”。  相似文献   

12.
不少垂钓者,在选准一个钓位后,便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死守在一个地方不挪窝儿,即使上鱼很慢,也不换个地方。这种“死守”一处的方法,在鱼较为稀少的野水中垂钓,往往效果不佳。实践证明,野外垂钓,“游”胜于“守”。所谓“游钓”,就是走动起来垂钓。具体方法是,在确认一条河、渠或坑塘有鱼  相似文献   

13.
张雨 《钓鱼》2012,(5):24-25
五、水中溶氧量水平变化对鱼的影响 基影响水中溶氧量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种情况外,还睡有一种情况对水中鱼的分布影响很大,那就是水平变謦化。水平变化是指同一水域中水面的各点溶氧量存在匿l的差异。一般白天下风处的含氧量要高于上风处,这除要是受风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河浜追星钓     
沈永兴 《垂钓》2011,(8):17-19
关于鱼星的知识,很多钓鱼高手都有非常精辟的描述。但具体说到如何识别鱼星,如何追鱼星钓鱼,就没那么简单了。许多情况错综复杂,需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15.
一啸  李安景 《钓鱼》2014,(13):52-53
越来越觉得钓鱼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由头,一个外出的由头,至于是否有鱼获、鱼获多少似乎早已不再重要。多年前也曾听一位朋友说过想吃鱼时反而是去市场,钓鱼只是钓,并不在吃。当然,也有朋友很执着地坚持要吃自己钓的鱼,市场的鱼没法吃,要找水质好、环境好的地方钓的鱼才有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鱼眼看世界     
臣相 《垂钓》2001,(4):62-62
如今有些垂钓者,认为鱼在水中辨别不出绿色来。据国外最新报道,鱼在水中看得最清楚的就是绿色。如果鱼在水中看不到绿色的话,那么鲢鱼又如何吞食绿藻呢?草鱼如何吃水草呢?可是鱼又是近视眼,它们很少能看到12米以外的物体,这与它的眼睛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贺建成 《钓鱼》2008,(17):30-32
鲌鱼是野鱼,是凶猛鱼,用涮竿钓窝诱钓鲌鱼,有两种钓法:一种是静水钓,一种是流水钓。静水钓要钓风天、钓阴天,小暑以后的季风之中,水面有波有浪,是静水钓鲌鱼的好当口。无风不钓鲌,没有风浪,静水中是不好钓鲌鱼的。流水钓要钓浑水,钓涨水,钓晚黄昏,钓热不钓冷,越是炎热,越是好在流水之中钓鲌鱼。  相似文献   

18.
钓友伍先生说:他看到不少关于谈遛鱼与抄鱼的文章,都说是个人实践中的体会,可有些内容大相径庭。有没有一个比较标准的或比较规范的遛、抄技术?遛鱼与抄鱼是垂钓时大多数人要经历的当然也是最开心的事。那么在操作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同说法,而且在以前还有过争论:如以遛鱼来说有人主张转圈遛,有  相似文献   

19.
郭全刚 《钓鱼》2014,(22):46-47
野生鲶鱼是属于淡水中古老的纯肉食性鱼种,是淡水中主要靠夜行捕食的有胃肉食性鱼类,底层鱼,性凶猛,处于水中食物链的顶端。鲶鱼眼小趋暗畏光,但嗅觉灵敏、触须发达。其捕食主要靠嗅觉和触须探测水中的各种鱼虾蟹等水生动物,一旦发现猎物在其有效攻击的范围之内便会迅速出击,而后又回到窝内。鲶鱼夜晚也会捕食落入水中的各种昆虫和蛙类。  相似文献   

20.
郭凤 《钓鱼》2004,(8):13-13
春季放流对于保护鱼水资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垂钓爱好者都提倡放流。其实放流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保证鱼儿被重新放入水中仍然可以存活就足够了。但是钓上来的鱼如果不被妥善处理的话.即使放到水里也是无法存活的。有经验的垂钓者们对放流早已轻车熟路,而初学者就有必要在学习垂钓的同时学习放流的一些经验技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