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时代的变迁,源远流长的中国画已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化为民众的艺术。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表现形式、艺术观念以及继承传统民族绘画的文化环境中,改革中国画成为新时代的潮流,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局面。同时,中国画在题材内容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画家们将视角投向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使传统的中国画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新风格。涌现出了公认的近现代"中国画的十大画家":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林风眠、李苦禅、李可染和黄胄。他们在人物、山水、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1,(12):I0022-I0027
中国画有着明确的文化背景、自然的学理体系、完善的语言方式、纯正的品评标准,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独特而完整,具有鲜明的不可替代性。晚清绘画与国运并衰,志士们欲吐故纳新,于是西学东渐,国画的振兴改良和取法西哲等同起来。中国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来自西方艺术观念与方式的冲击,形成了“多元”的格局,其自身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3.
刘藏之 《垂钓》2010,(8):83-83
杨善深,字柳斋,1913年生于广东赤溪县象岭村,自幼酷爱绘画。1933年,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结识,正式走上艺术创作道路。岭南画派崛起于清朝中叶,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最成体系、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作为该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均曾留学日本,受到西方绘画艺术的熏陶,主张创新,反对中国画的仿古倾向,提倡写生、师法自然,并多以岭南风物为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一支艺术上独树一帜、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的流派——长安画派。他们着力表现中国西部特有的地貌环境和风土人情,在艺术表现上追求生动、新鲜、活泼,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长安画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就是赵望云。  相似文献   

5.
耿钰株 《收藏》2014,(17):24-29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内忧外患,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领域各种观点和艺术风格应运而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主张全盘西化者有之,主张以西画改良中国画者有之,主张中西融合者有之,更有一种观点则力主从传统中国绘画中寻找中国画改良之法,希冀在对深入研习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博采新知,以此应对时代变革的要求。民初北京画坛领袖金城就是这种主张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作品有不少被搬上了邮票,我们在制作、收集和欣赏这些绘画作品极限片时,会发现有些邮票与原作之间存在着差异。本文着重研究邮票上的中国画、壁画、年画三种主要形式的中国绘画作品与原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徐悲鸿     
魏华 《收藏界》2011,(5):143-143
徐悲鸿先生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绘画大师,是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美术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徐悲鸿也是学术界一个永久的话题,有人称他是“一代巨匠、艺坛师表”,有人则不以为然,甚至质疑责难。然而,悲鸿先生一生坚守‘叭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信条,高举改造中国画的大旗,努力前行,成就了辉煌。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自成体系的传统绘画,原作重画是中国画创作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我们在一些中国画作品的题款中。经常看到有“重写”字样,有的还把“重写”具体到“第几次写之”或“写某年旧稿”。中国画的肖像画称写真。  相似文献   

9.
陈根远  张渝  乔志强  王坚  刘晓丹 《收藏》2012,(21):28-29
<正>岭南画派是继海上画派之后崛起于广东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这一画派是在国力式微、国门渐开的二十世纪初,在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在其『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鲜明艺术大旗下,岭南诸子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面貌。  相似文献   

10.
梅墨生 《收藏》2006,(4):33-34
中国画创作已经愈来愈丧失其中国画的内蕴与气质了,这是许多关注传统绘画命运人士的共识。百年中国,不仅物质世界日新月异,精神文化领域也是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11.
程宏谊 《上海集邮》2011,(1):24-26,49
明治维新时期,一些日本青年画家为了避免自己的民族文化被西方列强殖民化,他们争相前往法国等欧洲国家留学,以期让西方艺术为自身而用。与此同时,高桥由一和浅井忠等则在国内跟随意大利画家丰塔纳西学习西洋画技法,后来他们与学成回国的那些画家一起成为日本绘画领域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由于受母体文化的原生性影响,必然产生迥异于西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观察方法立足于以人为本,以我为本,用线条作画,将书法线条用之于画。中国画的色彩语言丰富多彩。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还包括诗、书、印。  相似文献   

13.
《收藏界》2013,(12):132-133
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人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人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常画的奔马、雄狮、  相似文献   

14.
沙天心 《收藏》2013,(12):48-58
瓷板画出现在明代中期,几百年来,它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特别是民国初期的“珠山八友”,他们以瓷入画,用胎作纸在瓷板上彩绘,创造了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的新粉彩。粉彩瓷板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所绘形象无不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牟建平 《收藏》2018,(12):24-37
齐白石的大写意绘画开创了近代大写意中国画的新高度,但他的绘画来源于哪里呢?如他自己所说:“青藤、雪个、缶庐三家门下。”其中,八大山人对他的大写意绘画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终生的,特别是早期画作,有很明显的八大山人画风痕迹,在齐白石的题画中,有很多关于八大山人的内容,所以研究齐白石,不能不研究他与八大山人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赵明楠 《收藏》2013,(9):61-67
清代是中国画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是一个继往开来集大成的时期。也是在清代,中国画不可避免地到了它的转型期,对后世的启示性影响不容忽视。而在这个转型中,宫廷绘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继承正统中不断丰富着文人画的内涵,谱写着职业文人画家的新篇章。清王朝  相似文献   

17.
赵明楠 《收藏》2013,(5):61-67
清代是中国画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是一个继往开来集大成的时期。也是在清代,中国画不可避免地到了它的转型期,对后世的启示性影响不容忽视。而在这个转型中,宫廷绘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继承正统中不断丰富着文人画的内涵,谱写着职业文人画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中国绘画线条具有的书法性,在历来的艺术家中,不乏书法入画的大家,把中国画的韵味的提升,使中国画艺术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郭浩满 《收藏》2008,(12):25-25
经过2005年中国画的急速上升周期以及近两年的“当代中国油画”的国际炒作热潮,中国书画市场明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异常的市场大环境和书画市场内部调整的内外夹击之下,中国艺术市场、中国绘画界产生一个个巨大的问号:2008年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宋元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流。对自然摹写的纯绘画技巧性的内容被淡化,"诗情"、"画意"、"笔墨韵味"与"金石气息"作为新的审美格调被确立,从而使充满人文精神的中国画艺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